智利政府只有等待,他们等待余切失去影响力的那一天。
就像是那个叛逃的作家顾华那样,他也等待著余切失去影响力,这样他的事业就还有转机。然而余切在这住下了,除非让他满意,否则他不会离开。
而且,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2666》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奖”还没有多久,《地铁》又引起了比《2666》大得多的反响。这本书通俗易懂,却很有深意,是余切在西方世界的新晋代表作。
而且还特么的是一个系列?
岂不是我要被反覆鞭户?
承认吧,屎盆子已经那么多,也不差这一个了。
大家都不会善终的,能撑多久是多久吧几个人被派出来当替死鬼,其中最大的是智利的二號人物。他因为此事引咎辞职,一时间整个智利沸腾了。
我们国家的大文豪聂鲁达,竟然真的被毒死了!
余切说的是真的!
整个拉美作家圈,就像是爆发的火山,所有人都在写文章怒骂智利政府,称讚余切的察觉力。
接著,缅怀聂鲁达这个作家。马尔克斯听说这事之后,哭了几天,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是谎言一样:
“我最终什么事情也没有做。”
马尔克斯说。
屠杀案,不是他发现了那个地址,是他被引导过去的。
好朋友被毒死,他以为是得癌症掛了。
搞女人,他也没搞明白。马尔克斯確实出轨成性,但他也被甩过很多次。
有些理由简直匪夷所思。
在女人那里,他没有一点点表现牛逼的样子。
“我不像你那样,你一开始就才华横溢,在你每一个进入的圈子里面,你都很快成为了第一名。和你比起来,我是个失败者。”
马尔克斯在电话中痛哭,回忆他年轻时的经歷:
“在我像你一个年纪的时候,我到巴黎留学。遇上了一个豪爽的女人,她太漂亮,我当然出轨了但我和她很快就分开了,因为那个女人劝我改行,她认为我写小说是不可能有出息的。”
余切绷不住大笑出声。
“《百年孤独》获得诺奖后,哥伦比亚电视台採访路人,正好碰到一个妓女,她说她从客户那听到我获奖的消息,为我感到骄傲。我把这当做这辈子最伟大的一次夸讚!但从没有试图为我的读者做一些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余切说:“我会让这个国家不再有妓女,人贩子都枪毙。”
“对了!就是这种话!就是这种话!”马尔克斯激动道。“这就是你!”
儘管马尔克斯博物馆的那个画像显得他很伟岸,马尔克斯却觉得,他没有一天是个男人过。
为什么呢?
以前马尔克斯对自己还是有些满意的,现在余切的经歷拔高了人们对於作家故事的期待,马尔克斯也开始对自己不满意起来。
我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可我到底做了些什么!
卡门为每一个她旗下的作家都购买了行动电话。泪丧的马尔克斯拨通了余切的电话,和余切长聊。
他谈到“我今天来看一事无成,果然获得诺贝尔奖是一种诅咒,我之后再也没有一天过得好。”
余切能怎么办?
只能安慰马尔克斯了。
人无完人,马尔克斯已经做得很厉害了。
当月,马尔克斯从哥伦比亚飞往美国。他预感到余切快要离开美国了,赶紧来找他商量自己的小说创作。
他一来到波士顿就直奔余切那里,敲响房门之后说:“我想要写一部拉美洲独立战爭的小说,
涉及到大哥伦比亚的缔造者,西蒙·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
那个打算统一中美甚至部分南美的哥伦比亚人?
余切想起来这本小说:《迷宫中的將军》。
这是马尔克斯生涯末期的代表作品,在这里马尔克斯拋弃了那些哨的魔幻现实写法,而是写了一个纪实小说一样的东西。
他费大量时间去调查,塑造了一个解放者的形象,通过对玻利瓦尔的描写,表达了对大哥伦比亚最终消亡的惋惜,讚扬了拉美人的独立战爭。
“你可以写这样的小说,你会写的很好。在中国,一些人认为你背叛了你自己的民族,我知道你並没有。只是《百年孤独》太有名气了,我祝福你这本书可以写得更好。”
“你的祝福是有效的,你说的话都会成真。”马尔克斯说完这句话之后,又呆了一会儿离开了。
摄製组还在这,这次终於轮到邵琦发挥了。
因为余切曾经在国內定义过“魔幻现实主义”,他认为这是西方人的说法。为了强调发生在拉美的真实惨状,他创造了“拉美现实主义”这个词汇,
但这还不够,魔幻现实主义的流行,促使国內很多作家去模仿。
而余切和马尔克斯的对谈说明了,马尔克斯不是哥伦比亚人的“哥奸”。他其实热爱自己的祖国。
邵琦当即写了一篇稿子发回国內,把余切和马尔克斯之间的谈话记录下来,这肯定能引发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