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文豪1983 > 第324章 聂鲁达案水落石出

第324章 聂鲁达案水落石出

原来,害死人类的是我自己原来,我才是那个蛀虫。我抢走了別人阳光下的土地,让他们在贫瘠的地方生活。

而且,我不值得被原谅,因为我知道,歷史上“我的祖辈”们被原谅后,他们是如何对待遍布於全美的印第安人的。

书评人们立刻撰写出评论稿。

在纽约,一位耶鲁大学文学专业毕业的女书评人,看了小说后激动不已,写下了《大象跃出他的冰箱》:

“长期以来,印第安人在美国被系统性灭绝,但人们就好像那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个种族不仅在全美的人口占比稀少,而且大学入读率、就业薪资水平都位於全美末尾;一些人抱怨:还要给印第安人多少补贴?他们是一群不事生產的蛀虫!”

“我们却忘记了,感恩节为什么设立?那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接纳我们来到这个地方!而他们现在在哪里?”

“黄石公园!落基山脉!所有地质风光美丽但並不適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有一种鸽子曾经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叫做旅行鸽。这种鸽子和普通鸽子非常相似,但胸前的顏色是鲜艷的红色,看上去绚烂多彩,它的后背灰得有些发蓝。旅行鸽的数量曾经十分庞大,是北美的本土物种,据估算最少有两亿--几百年前,当旅行鸽组成庞大的队伍,飞跃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

“现在,全世界没有一只旅行鸽。因为最后一只旅行鸽在1914年死在了动物园,当时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视台都报导了这一消息。但与此同时,曾经在全美至少有七千万到一亿的印第安人被灭绝,只剩下了不到二十五万人,无人报导。”

“我们对此十分冷漠,可以说是平庸的纵容自己的罪恶。今天余切揭发了这件旧事,他让大象跃出了冰箱,让人看到这些事实。”

隨后,更多的人写出评论文章,分析小说的妙处。

这里面有《纽约书评》的创始人贾森(推动《洛丽塔》在美出版),有长期关注中国作家的贾尼丝(赛珍珠的女儿),还有美国本地的传奇文学经纪人阿尔伯特·扎克曼(撰写《畅销小说写作指南》)很多人,但都没有写出《大象跃出他的冰箱》的书评人写得厉害!

摄製组已经感到麻木。

这上面任何一个人,对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但只要一打听,就发现要么是普立兹奖得主,要么是身家数千万的资本家。

摄製组的邵琦敏锐的觉得,这好像和她以前见到的“中国人在美受欢迎不一样”,比如中国的京剧团曾在美国受到热烈欢迎,但她形容不出来有什么区別。

刘祥成告诉她:“因为你从前看到的那些欢迎是礼节性的,而这是真的。”

“什么是礼节性的?”邵琦说。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刘祥成深吸一口气道:“余切正在真正的深入这个地方,他的小说不是那些中国人知道名字的人来看。比如美国的大统领,比如外交人士,因为这些人说“我正在看余切的小说”,就像是巴西总统说“我热爱中国足球”一样。”

“你知道那是假的。”

“只有那些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忍不住发表评论,而评论的对象也完全只是美国人时,这时候就代表他確实是世界级的作家。因为他的创作正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美国也是世界的一份子。”

邵琦恍然大悟,之后在纪录片中要求给那些书评人附上介绍。

结果令她十分吃惊:那些人果然大有来头。

世界上好像有一个天才俱乐部一样,以至於那些厉害的人都互相之间认识。

贾尼丝的母亲是赛珍珠,这是个靠写中国农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白人女作家。

阿尔伯特手下有个写科普文章的物理学家,名字是史蒂芬霍金。他写小说不怎么有名气,但在物理学届很厉害。他提出了“黑洞”理论。

贾森则和余切有一些关係一一之前,余切为了“甲骨文”在《地铁》中被漏印大发雷霆。而贾森就是引导美国发起廉价书革命的出版人。

现在他们全都很快的关注到了这本书。

哈珀把那些精彩的书评都拿来给余切看,余切点中了这个《大象跃出他的冰箱》,问这人是谁的部將?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的首席书评人。她早关注你了,你还在日本时,她已经知道你。

“日本人?”余切惊讶了。

日本人竟然能做这种报纸的书评人老大?对美国人评头论足?

哈珀的人道:“角谷美智子在专业领域很有影响力,她有个外號叫『书评界的大法官”。她说话非常的刻薄,严厉,所以人们以能被她评论为荣,在美国,『被角古评论”是一个流行符號。她也是普立兹奖的候选人之一。”

“那我要感到荣幸吗?”余切忽然问道“不,你和她是平等的———.嗯———也许还要稍微的高一些。確实要高一些!”

哈珀的人的口气,几秒钟之內转了几次。

从影响力来说,余切还不能说比得上,角古美智子有一个国际级大报作为她的喉舌。但两人之间一个是创作,一个是评论·这是不能相提並论的。

余切確实不知道这个角古美智子是谁?他毕竟上辈子不是个美国人,他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地道美国人的。

《地铁》的热销使得远在智利的聂鲁达案也终於水落石出。

歷史上这个案件被调查了两年,是一个超级大工程。由一帮国际科研工作和本地的法医团队进行调查,先是在聂鲁达的遗体中发现了某种病菌,而后为了查这种病菌是不是聂鲁达本身就携带的,又跑去了法国巴黎进行调查,因为聂鲁达做了一段时间的智利驻法国大使(拉美典型的外交官选拔机制)

然后,在法国那里的医疗记录竟然也找不到了。

这一切都太巧合了,法医们查无可查,绕来绕去,了两年终於逼迫智利政府承认:非自然死亡的可能是高度正確的。

这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九。

剩下的百分之一又了六年,最终出具了决定性的报告:聂鲁达被毒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现在巧合更多了,因为智利派出了特工追杀余切。於是在法医查到法国的医疗记录也消失时,

智利政府就迫不及待的承认:

是的,我们曾经干过这些事情。

有一撮很坏很坏的极端分子,他们干了这样的事情,这和政府无关,我们完全不知情。

从余切被暗杀失败之后,智利政府一直动用“拖字诀”: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余切躲到了波士顿大学附近你要去杀他,难道智利人要在美国的大学製造枪击案?

须知道,他们本身就是美国人扶持起来的,再製造这种事件,会促使政府的倒台。

另一方面,调查越来越接近於真相。余切写的《聂鲁达之死》就像是他看到了一切一样,法医团队们按照他写的东西来,很快就化验出来结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