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巨唐缓步
打断君臣这种互不相让态度的,是光幕悠然的话语。
【从唐至今,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事迹一直被人所传唱。
这毫无疑问也是一场大胜,但如果全部战局都看在眼里的话,这场大胜就要打个问号了。
天山下三箭破敌之后,即使是大胜,敌众我寡的情形依然没办法改变。
追击是必然的,但不可能携带俘虏。
而如果留在后方,薛仁贵又担心俘虏暴动断掉唐军的后路。
最终薛仁贵下令将俘虏坑杀,继续追击敌军。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胜的唐军也开始手脚不干净,私藏战果,私掠铁勒女子。
但因为这些私掠所得有一部分上缴给了薛仁贵,因此薛仁贵也听之任之。
也因此,最终薛仁贵班师之后被御史弹劾。
这回纥之乱本就不齐心,不管怎么看,都属于拉个人就能平的那种,属于白送的功劳。
但又是杀降又是带头纵兵劫掠的,这些操作看的李世民眼皮乱跳。
三箭定天山确实威风霸气,但三箭让那草原勇士降服十万大军一触即溃,只能说明这所谓的十万大军本就不一心,且对唐朝既畏且怕。
也因此,李世民对大唐扩张过程中没有出现郑仁泰的名字并不意外。
但或许是薛仁贵私掠在前,或许是此战无功难以服众,但总之,郑仁泰拒绝了这几个铁勒部落的投降,有样学样,开始纵兵劫掠这些部落,于是铁勒人开始四散逃亡。
这郑仁泰这样都能玩儿砸?
李世民心底甚至还有几分庆幸:
还好玄武门时没对其委以重任,不然指不定……
但很快,光幕就让李世民明白,他还是太乐观了。
郑仁泰离开时候带了一万四千名精锐骑兵,最终成功返回军营的仅仅七百余骑。
刘备不同意:
“关老天何事?此乃人祸!”
而马吃完了呢?“人饥相食”
李世民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
侯君集苦笑一声,感觉这甘露殿的时光是愈发难熬了。
李世民呆愣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道:
“嗯……啊?当然无!”
但正因为是心腹,郑仁泰有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
“这薛礼若是寻得,还要药师多费心了。”
这个念头已经在李靖心底盘旋很久了,此次才首先尝试着提出来:
“这回纥之乱,率军者哪怕只是庸将,亦可胜之,绝不至于遭此大败。”
郑仁泰是主将,因此人马更多,从天山向着东北方向开始搜索敌军残部。
李治做出了功过相抵的判决,对薛仁贵既不责罚也不褒奖。】
李靖的一番话博得了李世民的认可,当即点了点头:
而另一边,长孙无忌悄无声息挪了过去,对着在发呆的侯君集道:
最先被抛弃的是完全没有用途的武器,随后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唐军不得已开始杀马。
别说行军大总管,这素质能否为将都要打个问号。
而此时,郑仁泰收到令他大喜的消息,这些铁勒人逃亡的北方还有几个更加富裕的铁勒部落,有无尽的牛羊和女人。
但我们前面说过,天山距长安有四千多里,从出征到接敌是个漫长的时间,再算上郑仁泰利欲熏心的追击,冬天已经来了。
李世民沉沉叹了口气,愈发感觉大唐的将领还是得要好好的教一下。
具体如何考,考哪些内容还需要琢磨一下,但重要的是此事确实可行。
李靖率先开口:
“或许……”
这郑文泰贸然出击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
“郑广不在此,潞国公是否颇为遗憾?”
对此李世民缓缓点头表示同意。
说着刘备还仰头看看这府衙的天板,在心里为三弟赔罪,这老天可别一生气把光幕收回去了。
不过毕竟是老朋友,因此也只是瞟了一眼众人就移开视线,彼此小声交流起杀降的看法来。
成都府衙中,张飞摇头感叹:
……
“此确实乃人祸!”
侯君集虽然确实有这么点遗憾,但当然不会承认,当即矢口否认。
“善!”
“两百骑灭薛延陀,五百骑入阵破敌,此皆乃陛下之卫霍也。”
大唐皇帝心中已经在提前给郑仁泰选归宿了。
规正大唐将领的基础素质刻不容缓!
这位老将军琢磨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