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85.第285章 巨唐缓步

“陛下开科举时,或可试开武举。”

“这大唐属于是老天都看不过去眼了。”

这场暴雪引发的惨败让甘露殿原本欢快的氛围变得凝滞了少许。

【无论如何,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确实属于大功。

李治念在郑仁泰乃是二凤的旧臣,因此最终做了与薛仁贵一样的处置,不赏不责。

但心底同时乐开了,李靖将军亲口夸我呢!

薛仁贵扬名的这个天山如今称杭爱山,位于如今蒙古国境内,离长安不远,也就四千多唐里而已。

天山下破敌之后,郑仁泰与薛仁贵兵分两路,各自去扩大战果。

这支精锐的唐军在战场上堪称死神,是敌人最大的噩梦,但是这些面对大自然一点用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杀降又是何必?

依然还是远的不说,那前面打小鲁可汗时,三万唐军征召五万回纥骑兵,合八万大军同攻西突厥。

李靖捋着胡子,眉头微皱,也不说话。

辣手杀降,纵兵劫掠,简直将离心手段都用完了。

结果这薛仁贵虽然收尾难看,但好歹落了个英名。

不然此间事了之后还是与陛下申请外调吧,西域辽东,交州夷州,都可以。

“看光幕记要,从灭东突厥始,至捉小鲁可汗终,连灭数国,开万里疆域,西域所阵亡将士都不及此数!”

而在听到郑仁泰任主将领兵平叛时还挺欣慰,不是欣慰于郑仁泰似乎终于有了几分能力,而是欣慰于皇子治还挺念旧。

他很想问问杜如晦,今年刚给郑仁泰进的归政县公爵位还能要回来吗?

郑仁泰毫无疑问是他的心腹之将,因此也动过委以重任的念头。

几乎没怎么思考,郑仁泰再次分兵,令马步兵就地结营,自己率领着一万四千名精锐骑兵纵马向北,朝着铁勒人逃亡的方向追了过去。

御史弹劾郑仁泰时称,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也是最耻辱的一次失败。

郑仁泰本名郑广,玄武门时侯君集与长孙无忌乃是策划人之一,故而对参与者名字都颇为相熟。

贸然出击,不辨消息真假,不通水文地理,没有广撒斥候等等。

李靖总结了一下看法,道:

“故而,或可开武举,令知兵者为将,不至有此之损。”

但心底反而升起了一抹挥之不去的担忧:

这长安甘露殿真是一刻钟也不想多呆了。

此战一年后,郑仁泰病死于凉州官舍,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圆圆的脸上写满了不信,轻轻笑了一下,再次悄无声息的与侯君集拉开距离。

此时天山唐军大胜的消息已经传开来,东北方向的铁勒部落在看到郑仁泰的大军之后第一时间选择了投降。

“若论击强敌,开疆拓土,灭其国,领军者非懋功、定方等名将不可。”

以三万征召五万去打另一方,那时候的大唐将领怎么就不担心回纥骑兵反戈一击,与西突厥联手围剿唐军?

“此类必败之乱,为将者只要谨遵兵书要领,皆必胜,且难有损。”

是玄武门呢?还是朱雀门呢?

甩开这缕思绪,李世民愤愤计算:

甘露殿的焦点顿时转变,侯君集再一次成了众目睽睽的目标。

最典型的莫过于薛仁贵这个野路子,确实猛将,令李世民心生喜爱。

李世勣与苏烈赶忙挺了挺胸脯,一脸肃然。

返程时遭遇的暴风雪成了这支精锐之师最大的噩梦,在严寒下,所剩不多的粮草很快就消耗殆尽。

“然……观夷狄作乱,乱前皆无胜唐之心,不过仰仗与长安千里之遥,赌我唐无暇他顾。”

不愧是唐军耻辱之战。

副将如此出挑,郑仁泰这个主将就有点坐不住了。

在郑仁泰的带领下,这支精锐骑兵向北追了一千三百多里地,一直追到了贝加尔湖附近,但依然一无所获。

反正这些铁勒人面对唐军一触即溃,只要到达那富足的铁勒部落,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但这是一场徒劳无获的出击。

杀俘不详,以及这天山附近本属羁縻之地,下如此狠手,如何能不离心?

身上带的粮食已经不太够的情况下,郑仁泰只能无奈下令返程。

而对甘露殿的众臣来说,他们所担心的再简单不过。

为了能追的更快,郑仁泰还下令这支骑兵脱掉铠甲,每人只带少量补给。

一个贪婪的决定,以及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埋葬了一万三千三百名这个时代最精锐的轻骑兵。

王玄策以区区数人征召近万藩兵,怎么就不担心这些藩兵反手给他一刀?

看李世民点头,李靖继续道:

如此简单的一场平叛都能打的如此难看,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好兆头。

孔明叹了口气判断道:

“开唐时,四面皆强敌,天子有胆略,将帅有军略,士卒敢效死命。”

“此时已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帅不知兵,将且贪功。”

“这大唐惨败于吐蕃,不远矣。”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