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馈岁贺仪
    “咣啷噹”

    一个长柄斗杓摔在了木制的楼板上,发出了好大的声响,斗杓中的酒浆也四处飞溅,流得筵上到处都是。

    陶应听了声音就知道,肯定是那个偷酒惯犯干的。

    果不其然,对面那个偷酒喝的小童此刻正一脸懵圈,仿佛被自己掉下的斗杓给惊到了,小口微张,一双小手不知道往哪里放好。

    偷酒童子可能是偷喝得太过畅快,醉意上头,拿着斗杓帮鲜于辅挹酒的时候没拿稳掉在了地上。此刻他还想故作镇定,不过通红的小脸蛋已经出卖了他,显然已是醉得不轻。

    主座上的徐克看见他这番作态,气不打一处来,叱骂道:“邈儿,你怎又偷酒喝?”

    那被唤作邈儿的童子被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啊?我不是,我没有,不是我喝的,嗝!”

    一连串否认三连十分娴熟,但说着说着就很不争气地打了个酒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徐克被自家这个子侄气得想要发作,倒是坐在邈儿身前的鲜于辅劝道:“徐兄也莫要置气,想我少年时也没少偷喝过长辈的酒,不过此子年只七八岁就如此好饮,我所不如也!鲜于辅甘拜下风,佩服佩服!”

    陶应听徐克叫这偷酒童子为邈儿,他不由心里想道:“姓徐名邈?这人好像有点印象,原来竟是个偷酒喝的小贼,倒也有趣。”

    想到这里,他也笑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贵家子侄行事异于常人,日后,或也能有非常之功哉!”

    经过偷酒童子的这一打岔,众人笑闹一阵后,也都没了酒兴,加之今日正是除夕佳节,都各有正事要做,便匆匆散席各自归去。

    出了徐氏的宅邸后,陶应与诸人告辞,但却并未直接返回刺史官署,而是向一同出来的韦憨问道:“韦君,可有空闲,与我同行一段?”

    韦憨虽然心里念着老母亲,也不知道陶应想要他同行去做什么,不过既然陶应开了口,他也不好回绝,便道:“但凭陶郎君吩咐。”

    陶应见韦憨答应了,也不去骑陶茂牵过来的小白龙,只是在前头与韦憨一同步行,让陶茂牵着马,樊槐赶着车在后面跟着。

    此刻鼓楼下的表演虽然早就结束,但城中的百姓还未完全散去,道路两旁那些吃食摊子边都围聚了不少人,一边吃着些小吃,一边胡吹海侃刚才的见闻。

    陶应饶过人群最多的地方,并不往西面的刺史官署去,而是转而往北。

    他们经过的路上,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燃起了火盆,那些个顽童将竹段抛到火盆中,烧得噼啪作响,那是在吓唬疫鬼,让他们切莫进门,好保佑明年一家人健健康康无病无痛。

    冬日里的寒意仿佛都被这燃起的火盆和喧闹的爆竹声给驱散了不少,让经过的人们感受到了浓浓节日气氛。

    行不多时,陶应几人就到了广阳郡守府邸,陶应止住步挥挥手示意后面停下。他走到樊槐驾着的辎车前,打开辎车的门,顿时有一股诱人的糕饼甜香弥漫开来。只见辎车内码放着整整齐齐地食盒,里面正是陶应让家中仆妇提前蒸制好的米糕,密闭存放此刻犹有余温。

    取出好大一摞食盒后,陶应自然拿不了这么多,便由韦憨和陶茂分别帮提了,步入了郡守府邸。

    郡守府的门卒自然是认得这个如今州中最会来事的官二代,哪里会阻拦,只是派人进去禀报郡守刘卫。

    刘卫乃是堂堂二千石大吏,若是刺史陶谦亲自前来,他自然会摆出降阶相迎的姿态。陶应只是陶谦的儿子,刘卫自然不需要如此,但他对这个很能来事的小子有些头痛,也不敢太过托大,站在了门廊下等候。

    陶应见到刘卫后却是意态谦卑做足了晚辈的礼数,亲自将食盒高举过头提着个食盒上前揖手道:“刘府君,辞旧迎新,羊年大吉,陶应来向您馈岁了。”

    东汉习俗,除夕夜,人们需要带着礼物向亲朋好友馈赠,名曰“馈岁”。礼物不需要多名贵,一份心意而已,所以陶应发明制作,风靡幽州士族的团圆饼便成了最佳的馈岁礼物。

    收到馈岁礼物的刘卫心中笑呵呵,原来这小子不是来搞事的,也不去管那句颇有些怪异的贺词,大赞特赞了一番陶应的团圆饼好吃,什么还没打开便闻到了香味云云。

    陶应也不想和这糟老头子多废话,虚应了几句后,便告辞出来,又去了隔壁郡丞处,一样送上馈岁礼。

    然后多出来的那一大摞食盒,陶应在郡守府中见人就道一句“辞旧迎新,羊年大吉”然后便递上一个食盒,不管是功曹主簿亦或是仆役门卒,无论身份尊卑高下都见者有份。

    收到礼物的人们自然是喜出望外,陶家郎君制作的团圆饼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拿回家后定然能在婆娘和四邻面前吹嘘上几天。

    有些头脑灵活口齿便给的也学着陶应的贺词,回以“辞旧迎新,羊年大吉”的吉祥话,最后这句风格清奇的新年贺词倒是在蓟城流行了开来,却是始作俑者陶应没有料到的了。

    除了广阳郡守府邸,陶应又在城中七弯八绕,跑了好几户人家,基本都是父亲陶谦所征辟家在蓟城的属吏。

    好在人数也不多,陶应在蓟城也没什么新交的朋友更无亲戚,最后车马绕到了东城门内的一处小宅院外,停了下来。

    与韩当这等光混汉子不同,韦憨家中有老母亲,自然不便住在陶家赁居的别院中,这一处小宅院正是陶应为韦憨帮忙张罗的住处,出了东城门走不远路便是中继营训练的校场,很是便捷。

    韦憨见车马停在了自家门口,也有些诧异,不知陶应要做什么。

    陶应却打开辎车门,取出一个食盒,然后笑着对韦憨说道:“韦君,劳烦你刚才随我一同去馈岁,先头我家诸多故旧友朋已经都走遍了,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家了,只不知这家人家欢不欢迎?”

    看着陶应言笑晏晏的样子,韦憨不由心中一暖,先前陶应拜访的郡守郡丞州中诸多从事身份高贵自不消说,那些郡守府中的仆役门卒自然是沾了广阳郡守的光,可如今陶应亲自到了自家门口,言辞中又是把自己引为友朋,怎不让人感动。

    韦憨连忙抢上两步,打开院门,躬身相迎道:“陶郎君能光临寒舍,实乃在下之幸事。”

    陶应自然不会客气,提着食盒进了门。

    韦母听到动静,正从屋里出来,陶应便笑着向韦母道了那句“辞旧迎新,羊年大吉”,然后双手奉上馈岁贺礼。

    自从来到蓟县后,韦母的气色果然好了不少,她也知这一切变化都是拜陶应所赐,平日里没少在自己儿子面前念叨要知恩图报,此刻见了陶应前来,忙不迭要向陶应行礼。

    陶应早有准备,抢上两步将食盒塞在韦母手中,让韦母举着东西不好施礼,还说道:“除夕佳节,老夫人就不要拘于俗礼了,免得坏了喜庆气氛。”

    陶应在韦憨家中与他们母子闲话家常了几句后,便也不再多留,他也要回家侍奉老父过除夕。

    待到陶应走后,韦母打开食盒看了看,里面整齐放着八个雪白雪白的团圆饼,团圆饼的上面还用模具压出了字。韦母不识字,叫过韦憨问他压了什么字。

    韦憨看了一看,他虽然不识经籍,但简单的字都认得,上面正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两句贺词。

    当他把“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念出来的时候,韦母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韦憨见老母亲好好的又哭了顿时手足无措,只是跪坐在母亲面前劝慰。

    韦母握着儿子的手喃喃道:“憨儿,如今我们在蓟城安顿下来,你又帮着官家做事讨生活,这小日子过得还算如意。你可莫要再做什么憨事了,你可晓得?”

    韦憨自是点头不迭,韦母又念叨道:“还有,陶家小郎君的恩情,你得记在心里,我这把老骨头是无能为了,只有你日后想法子报答陶家的恩情。”

    听母亲如此说,韦憨又在心里回味起了进门前陶应说得那句话,不由有些出神。韦母见儿子发呆没有回应,就拉了拉他的手,韦憨连忙握着老母亲的手道:“儿知道了,儿记在心里,必然会报答陶家的恩情。”

    韦母见儿子答应了,含笑点头道:“你记得便好,人呐,正是要知恩图报呐!”

    这边厢母子念叨着闲话,告辞而出的陶应却在漫天的爆竹声中往刺史官署走去。

    一边走,陶应一边想着这已经是自己回到这个年代来的第二个新年了。

    相比去年,今年倒是收获不小,在幽州算是混出了点小名堂,捐资助国算是蹭了个热点,边郡屯田算是小小改变了下大汉朝和鲜卑的攻守格局。最关键的是,自己已经撬动了两块既大且厚的墙砖。

    来年,更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