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第四章:朝鲜,朝日鲜明
    ();

    正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颠沛流离一番之后。李世勋叔侄终于到达了登州府城。

    这登州府,是登莱巡抚的驻地,也是山东都指挥使司往辽东、朝鲜发兵的军港,可谓是紧要异常。府城有三道防线,更有登州大营水城协防。同济南府官兵的懈怠相比,这登州府的将士却很机警,不少人使日本买来的鸟枪,上好精铁打制出来的枪管,在日头下发着乌亮亮的黑光。

    登州府临海,逼近日朝。又遍布岛屿,故而走私频繁;不少渔民都干着帮客商偷运货物的营生。当然走私最猖狂的却是登州的大小文武。

    北方最繁荣的港口(天津港管的太严没有贸易),竟然连一个海关衙门都没有,这大明朝的官僚队伍只能用药丸二字来形容。

    来到登州府的第二天,去朝鲜的军官就凑到一起商量怎么做买卖去了。

    “老李,咱这次从四川带来了上好的蜀锦,又在江南定了十三车绸缎!前几日刚刚从南京运过来;光打点漕运的兄弟就了一百两银子!还没出海,朝鲜那边就预定一空,你猜猜一匹蜀锦多少钱?二十二两银子!”

    “要得,要得,我带来了苴却砚三百个;又从松江买了布;日他仙人板板,十车哦!”

    刘綎的精兵良将,一大半是四川人。故而往朝鲜贩运的也多是川货,不足的才从江南采购;对了,他们是坐槽船越海而来的。

    “我本钱小,八车鲁锦!”

    一行人盘算半天,发现兵船上还富裕三百石的仓储,于是又从登州府搜集了几百斤的药材、老酒。总算是凑够了数目。瓷器因为容易碎,而且朝鲜本身也有瓷窑,大家都不愿意带,但是该买的全买了,算算就剩下瓷器还没有扫荡,还是买了一车瓷器,放到盒子里拿稻草锯末垫好。众人心想,这瓷器就是碎一半,也照样赚。

    刘綎所部官兵一个比一个迷信,出发前一行人还祭拜了戚继光。一来是的确受了戚少保的好处,跟着学了平倭的办法。二来是戚少保有诗篇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少保没封成侯,但足见海波要平!

    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逻辑,李刚实在是不能理解,明朝人的脑回路和现代人的也的确不大一样。

    “报巡按登莱御史:四月中,奉上命刘綎部千石兵船十三艘,发自登州港,往朝鲜仁川;有兵部、礼部勘合,现呈送堪合、名单,如下。。。。。”

    四日后,风和日丽,海浪不起,刘綎舰队载官60员,总小旗100员,军兵400人抵达仁川,当日港口,客商云集……

    此次航行获利颇丰,光是李世勋就赚了六百两银子,除了留下一百两生活,其余的全部换成人参、虎骨、药材、朝鲜布让亲兵押运跟着回程船回去了。一来一去接近一千两银子入账。着实让李刚大惊失色。

    当然李刚也小赚了一笔,出发前从烟台买的三摞细瓷大碗,卖后也赚了四两银子。

    本次赚得最多的当然是运蜀锦的那位仁兄,一票就搞来了三千两白银,此刻人家正和亲兵在汉城喝酒分享喜悦呢。

    卖砚台的只赚了一千两银子,三百个砚台一个没有卖出去,急的他直跳脚。毕竟战火之后,谁有心思买砚台?只好堆在衙门里面。

    刘綎的部署堪称精锐,因为不缺钱,各个营养都不错;盔明甲亮,队长都是倭刀,李刚甚至看见有日本人模样的士族操练火枪。

    “李刚,你看这兵怎么样?不错吧?其实比起大帅亲自调教出来的五千四川兵差远了。”

    五千四川兵………cctv10里面好像播出过,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刘綎就是苦等那五千四川兵未成,最后含恨战死的。

    “叔父或许能够逃过一劫吧?”

    明军兵营在汉城北的长岩,当然这并非驻朝明军的全部,另一部分明军驻屯在平壤,是李如松的旧部。

    招待李世勋叔侄的首先是刘綎的亲兵把总,都指挥同知,游击,刘学文。

    “大帅三个月前回老家了,让咱接待李哥儿,哥儿喝酒!”

    “刘大哥,在朝鲜过的可如意?”

    “如意如意,在这儿过的万般如意,不用回去面对那只母老虎怎么不如意;这朝鲜女人就是温顺,我的朝鲜亲家还是进士出身,每回去都要赋诗一首;我这儿都攒了一摞了,哦,孩子也生了一大堆了。”

    “老哥,当年你如果舍得离开这安乐窝,恐怕已经是都指挥使了。可惜。”

    “可惜什么,回国做那个鸟官,一个破秀才都看不起你,那兵部的小吏各个坏的不行,咱在这儿是天兵天将;回去干什么。”

    说到这儿,刘学文把杯中酒喝干净,啧了几下嘴,“朝鲜什么都好,就是酒没意思,太清淡。”

    “金英秀,很想念你,她最近过得不是太好;他们家的人以为你不要她了。你去看看她吧,五年了,你儿子都八岁了。”

    “多谢大哥,这么些年照顾我的妻小。”

    李世勋二十三岁出征朝鲜,在朝鲜待了将近十年,本来已经有了妻小,但是无奈军令如山,只得去了播州,一去就是五年。

    五年里,又在爱管闲事的陈化龙,陈大人的指示下娶了土司的大女儿阿雅,可谓是极其对不住朝鲜的妻小。

    次日上午李世勋叔侄换上了朝鲜士大夫的服色,带着十个亲兵就往朝日里去。

    所谓朝日里,不过是一个稍大的村子,并没有什么商业存在。远远的也看不出多少美景。倒是旁边有座山很是秀气。

    金英秀家就住在朝日里的正中,金家是当地唯一的两班贵族,之前还有崔家和于家;然而非常不幸这两家在倭乱中绝户了。

    朝鲜虽然自称是小中原,但是却还保留了很多奴隶制残余,王室之下有两班贵族,两班之下有中人,中人以下是平民,平民之下则是社会的最底层也就是贱民。

    没有户口通奸所生的孩子就是贱民,所以趁着战乱找了朝鲜女人的明军官兵都给自己找了个朝鲜两班身份,反正已经乱作一团了,如此又有何妨?

    李世勋叔侄和亲兵们此刻已经化妆成了朝鲜人,当然腰牌兵器还是要带的,此刻朝鲜战乱刚刚平息,世道并不太平。

    之前,李世勋选了一把戚家刀赠送给李刚,并令亲兵头目周总旗亲自训练。这会儿那刀也挂在腰上,据周总旗评论;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李刚如今的刀法算是刚刚入门。

    化妆倒是也谈不上,因为此刻李世勋叔侄同同富贵的朝鲜两班武将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啊!原来是李老爷!大人归国了?”村头的平民跪在地上不敢有丝毫怠慢。

    “啊,不用如此客气,今年年景好不好?”

    “并不是太好,但是拖您的福和金老爷的福,还可以生活。”

    “很好,给他赏钱。”

    金英秀家在五十年前曾出过一位大官,职位吗,大约等于是大明的刑部尚书;然而最近这些年却很不景气。除了金英秀的父亲金老先生担任过正五品的县令外,他的几个哥哥都只不过是主簿、捕盗之类的小官。因为兵火,之前的家底也烧光了,就剩下一大片荒地。

    金家住的宅子属于典型的朝鲜贵族瓦房;分成了上中下三流屋子。最外面是下人住的,金家有十个奴隶。中间是金家豢养的家仆,多少会些拳脚。李世勋叔侄如今就在金家的内房客厅。

    金老先生已经糊涂了,嘴里流着口水,只会说欢迎莅临寒舍。他那当主簿的长子一脸狐疑的看着李世勋叔侄,他似乎有点怕那倭刀式样的武器。

    “如此,让妹夫幸苦了”金主簿是一个肥头大耳长有塌鼻梁的中年男人。

    “金贤他们几个去收租了,金主簿在租字上下音颇重。似乎担心李世勋看不起他们家一样。”

    地板很暖和,下面就是燃烧的木炭,可谓是最早的地暖。朝鲜的屋子很小,但却非常雅致,朝鲜民族在生活上还是很有智慧的。

    “听小妹说,妹夫又升迁了我金孝真是替妹夫开心!”

    “区区正千户,不足挂齿。”李世勋倒真不是谦虚,刘綎这次让他来朝鲜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算提拔他当指挥同知,估计命令也快到了。”

    “这可是相当于我们朝鲜正三品的武官啊!”金主簿满脸堆笑。

    因为两班人口膨胀,朝鲜国是想尽一切办法扩充官僚队伍,在朝鲜千总竟然是三品官,知县竟然是五品,一个汉城府的知府级别竟然不次于六曹。

    然而明朝的武将们却并不吃这一套,不要说刘綎看不起朝鲜的武官,就连李世勋这个小小的百户有的时候都能役使朝鲜王的禁军千总。指挥同知刘学文竟然有把战役中跑路的朝鲜上护军将军,抓回来,抽鞭子游营的事迹。

    当然后来险些酿成外交事变,幸亏刘綎出面找杨镐保他。

    “我去看看英秀”

    李世勋来的目的是来看望自己的老婆的。

    金英秀,说实话长的的确很漂亮。圆脸细眉,鼻梁高,眼睛大,笑起来很和善。

    “这位是你的叔母,这位是我的侄儿李刚。李刚你先出去下吧。”

    李刚出去后,两人默默对视良久。

    “夫君,此去五年,过得还好吗,刘将军每个月都差人送粮送钱;姑嫂待我也好;就是父亲糊涂了,哥哥总是升迁无望心情不佳……对了,孩子都七岁了;还没有名字。”

    金秀英这几年并不显老,但心情一看却是长期抑郁。嫁给一个所谓的天将,在壬辰倭乱的时候是莫大的幸福,但是在现今……怎么可能没人说闲话?

    “就叫李泰来吧,否极泰来。”

    “夫君难道觉得和我在一起不愉快么,怎么还要否极?”

    “好好,那叫李东哲好不好,朝鲜味道很足。”

    “不要朝鲜味道,孩子是大明将军的儿子,将来也要当大明将军,叫李哲。”

    李世勋东征西讨,虽然如今是千户,但却不能世袭,纵使能世袭,这个拿朝鲜人身份生的朝鲜儿子又如何能够世袭大明的官职?但这可不能给英秀说

    “李哲的确是好名字。英秀,我要朝鲜要长住下去。”

    “如此,太好了!我也终于有自己的依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