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第五章:朝鲜高粱酒
    ();

    “大人,今天的菜谱已经准备好了。天兵们吃馒头,酱油茄子、泡菜五种,鸡蛋两个,喝紫菜蛋汤;小旗官加肉酱一碟,总旗官加肉末一碟。

    大人们今日在营的有十五位,特准备烤羊一只,泡菜三十六种,小菜十六道,吃江南米,喝海鲜豆腐汤。”

    朴海日,早年在京畿道当官厨,后来壬辰倭乱,官衙被毁,和家人逃难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万历二十六年被时任刘綎亲军副把总之刘学文将军延请出任军厨。在任军厨期间研究韩餐、汉餐、蒙餐之道,是长岩流的开创者和朝鲜高粱酒的缔造者。

    《朝鲜烹饪史》王家汉城大学历史学者朴日天著,1817年版.汉城大发明家出版社出版,精华印刷社承印,第一千一百二十页。

    “老朴啊,你还没学会做酱菜么?”刘学文对于老朴的固执深感不满,老子有的是钱,为什么舍不得放酱油腌菜?韩国咸菜酸不酸、甜不甜、苦不苦、辣不辣……哪里比得过酱菜好吃

    至于酒就更别提了,虽然看起来像黄酒,但根本就不好喝,和水一样………这个厨子除了海鲜汤做的还凑活,烤羊肉做的还不错外,其他的菜那可就简直了。

    刘学文有的时候都想把老朴给开了,只是一来老朴很老实,尽心尽责,一脚踹出去于心不忍,二来是自己也不太来营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朴有一个漂亮老婆和刘学文不清不楚。

    虽说如此,但每每看见一桌子的咸菜,没味道的黄酒,刘大人就头痛欲裂。

    不过今天心情好这些就不深究了,但这么一桌菜也着实不够庆祝大家升官发财的。

    不错,刘大帅在兵部跑下来了一百六十五张告身,不要说刘学文、李世勋这样的沙场老将……就连给大帅喂马的小鬼都莫名其妙的混了个冠带小旗。

    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是正几品?小旗是正几品?没品,但是一旦有了冠带那就有了品级,冠带小旗理论上是八品。一个毛孩子,张二娃,八品!跟着大帅有官儿干,真心的。

    “老朴啊,买三十斤牛肉来!”

    “大人,牛肉是不能吃的,官府不同意,犯法!”

    “给你四两银子!”

    “耕牛是宝贵的,袁大人曾经告诉我吃牛变牛。”

    袁大人就是袁表,字了凡,曾经给李如松当过军前赞化,因为不让李大帅割朝鲜人的脑袋冒功被李如松哄走了……这位大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傻子,如果当年没这么多事,现在至少是个四品官。最近他乡居无事还写了本叫了凡四训的书,讲什么阴德……不知何故还寄了我一本,这书说的多少还有点道理,但实在是没有一同寄来的黄酒好。说来还有点儿想老袁,一会给他回封信。

    “啊,袁大人说的没错,但是牛在人世间这么幸苦;不如早早的就入了本大人的五脏庙;咱们也是积德行善。况且,你可以去买官府屠宰的病牛吗,还不快去!要不开了你!”

    支出去老朴,刘学文开始找酒,从老家泸州带来的酒早就喝光了,托回家亲兵买回来的沧州黄酒也不剩一滴。只剩下三坛子从浙兵那里高价买来的绍兴黄酒。

    喝还是不喝,都指挥使刘将军大腿一拍。

    “妈的!喝,老子都五十了,这个时候不喝什么时候喝?明天咱就是参将了,干什么不喝?”

    然而出乎老刘预料的是,三坛子黄酒还不够李世勋那个侄子喝的。

    “这小子,喝起来真没数!”

    不过喝的尽兴也有好处,浙军游击金顺,大手一挥,也不管亲兵舍不舍得,就一句全部拿来!

    黄酒、葡萄酒、啤酒乃世间三大发酵酒,在明朝啤酒没传入,葡萄酒太贵,黄酒是真正的国酒。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人人爱喝。黄酒又有南北两派,北派是沧州酒,南派是绍兴酒。

    由于明清之际战火纷飞,沧州黄酒的制作工艺竟然失传了,一个传人都没剩下?!

    黄酒温厚醇香,很有意味,然而却有几大缺陷不可不说。首先是度数不够,储存困难,其次更有离不开好水的毛病;所以黄酒是好喝的很贵,不贵的难喝。

    但论起来黄酒似乎就没不贵的,只能用大米或者小米酿造的酒,哪能不贵?

    “这一坛子绍兴黄酒,值三两银子,光酿造他的粮食就要用100斤好糯米!八百斤好水。这种好米在朝鲜找得到但好水却找不到,这米酒比高粱酒都香。”

    “那为什么不直接喝高粱酒?”喝到这个份上,李刚终于敢开口说话了。

    “太苦了,不好喝”

    “我们四川倒是有高粱酒,但是太浪费了,一大锅高粱米只能搞出一小瓶,而且还不好喝,只有快坏了的高粱才这么搞。劲儿很大太冲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刚心想这朝鲜仰慕中华,事事学习,唯独这酒造的是寡淡无味,未必是水不行。

    有可能是酒曲或者其他的添加剂有问题,想来也对,酿酒师傅怎么会透露秘方给朝鲜人?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朝鲜人从来不敢用高粱酿酒,因为高粱酒没有好酒曲是很苦涩的。

    至于高度蒸馏白酒在大明并不畅销,原因似乎第一是效率低,第二是蒸馏的原料不佳,只有冲劲儿没有香劲儿。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在朝鲜酿造高度高粱酒也未必不可。

    次日,李刚就开始在长岩周边寻找烧锅酒作坊,当下朝鲜是百废不兴,疮痍满目。烧锅酒作坊十家里面倒了七家。又听说朝鲜王下令禁止蒸馏酒,不由觉得很是心灰意冷。

    “老朴,这酒这么难喝,下回能不能买点好的?”

    “大人,这个酒是最好的,我的妹夫造的,市面上其他的还不如这个。”

    “没有味道啊!”

    “正是,我们朝鲜酒要把大米磨掉一半才能做出如此佳酿。所以纯净如水。”

    老朴会酿酒!

    “朴师傅,有空能否让我参观下酒坊?”

    “哦,原来是李大人的侄子,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朴海日的妹夫,卢泰秀是个清瘦的男人,今年三十多岁;住在日暮里,朝鲜的里大约有镇大小,日暮里就在长岩明军大营北面。这次跟着朴海日、李刚一同前往的还有总旗郝大红,毕竟把全军饮食都托付给一个人并不放心,如果老朴放点什么不能吃的,全营生病那不完了。

    郝大红原来是个火夫,因为逃粮被充了军。但是命运是不可知的,因祸得福。

    攻略平壤的时候倭寇五十人从后方突袭明军,吓得坐镇中军的刘学文差点背过气去,多亏是郝大红率领一众火夫、军余愣是用扁担、竹枪击退了他们的三次进攻,郝大红因此功直接从贼配军升级为了总旗。

    但是老郝除了做大锅菜还真是什么也不会。于是便被派去管后勤采购,这当然是个肥缺。

    刘学文并不相信老朴的话,于是出公费让郝大红遍尝方圆五十里的各个酒庄。

    “啊,是不是米坏了,酒里怎么还有臭味?”选了多半月最后还是只得到卢老板这儿买酒

    “虽说没味道,但是也没那么难喝。”

    一路上离岗了解到朝鲜的烧锅其实并没有蒸馏过程,制造流程和造黄酒的差不多,可朝鲜人又不会配伍黄酒的药方。

    黄酒是要往里面加药材的,一来遮味道,二来喝起来能有温厚余香。没有中药添加,同样的流程,造出来的都是苦酒,所以便只好把产生异味的源头米壳磨去只留下淀粉成分。

    “卢大师,为什么不能制作高粱酒?”

    “高粱酒,全是米壳,做出来很香但不能喝。”

    李刚心说,你把高粱磨成粉再蒸馏一遍不就好了?难道这么简单的流程还不会?虽说没去酒厂干过活,但是纪录片还是看了几部的。

    “这一套设备多少钱?我想试着酿造一些家乡的酒。”

    “何必去买,我便宜租给你一套小的,一天八十文。”卢泰秀家的烧锅一共有两个,一大一小,由于兵荒马乱,那个小的已经很久没人使用了。

    “八十文,好的,没问题!”

    郝大红听了就不乐意了,但也不方便说什么,虎着脸等到出去的时候严肃地说:“贤侄啊,你钱租他那烧锅干什么?酿酒怎么不得一两个月?八十文一天,最好的黄酒一坛才四两银子”。

    “郝叔,我这是实验。”

    郝大红心想,年轻人果然是没吃过苦,还实验,什么新名词,是吃盐么?简直是扔钱打水漂,我得告诉李世勋去。

    “制作酒露需要天锅、地锅、酒甑,不瞒哥儿,我没来当兵的时候是个铁匠,天天做这个”

    人过一千形形色色,一个好汉三个帮。打听了半天不到,就在兵营里发现了一个铁匠和两个曾经的烧锅学徒。铁匠姓赵不仅会打铁还会些木匠活、两个烧锅学徒一个姓肖一个姓武,看着不是太傻。

    李刚本来是想让修兵器的易先生来干铁匠的,但易先生觉得这是小孩子打闹,拒绝帮忙。

    “酒露虽然好喝,但多喝会变傻。”

    那个时候的人,包括现在某些自己酿酒的都不知道因为甲醇超标的缘故头尾酒是不能喝的,喝的就要中毒;当然了这个问题仅限于蒸馏酒。

    “酿造烧酒的最佳季节是五到六月,太早了发酵不起来,太晚了容易酸败。”

    “那咱们忙活起来争取五月开工,这次赔了算我的,赚了算大家的。”

    农历五月,一行人按照规矩祭拜了酒神,便开始酿第一锅酒。

    卢泰秀本来打算坐地涨价,但是听说能白让他得酒糟就闭了嘴。

    “高粱磨成粉,麦子、大米也是,加一些豌豆面”

    “这是我昨晚和赵铁匠一块设计的滴漏型天锅,小心点!我们昨天晚上焊了半夜!”

    先是蒸米,一百斤的粮食,放到木锅里面蒸了一天才蒸熟——而后是拌曲,这些步骤和做烧酒的别无二致。但发酵了四十天后,关键的步骤来了,蒸馏。

    这日李刚在靶场打完十发鸟铳后急不可耐的跑到了日暮里。

    “开始吧!”

    “烧酒六十斤入锅,没有酒香,密闭良好”

    “加碳火、天锅换水”

    “开天锅,翻糟!”

    人歇、锅不歇,忙活到了第二天凌晨五点。赵铁匠两眼通红的端过一坛酒来

    “大哥!出完了!”

    六十斤烧酒练出来三十八斤蒸馏酒,掐头去尾,还剩三十斤。

    “妥妥封起来,头尾酒入糟再练!”

    “大哥,我偷偷尝了两口,没这么好喝的酒,他俩按烧锅规矩一人干了一碗,但酒劲儿大,这会儿已经晕过去了………对,咱们的酒叫什么名儿?”

    “高粱烧!朝日牌高粱烧。”

    “铁哥左右:

    弟已至朝鲜,与侄儿俱安;前日蒙刘大帅拔擢已迁指挥佥事………近日侄儿李刚伙同营兵三人于朝鲜人家中酿酒………,蒙童玩闹,但亦为生计筹措……不可深究。家中安否?…………

    弟世勋”

    “万历三十三年八月,朝鲜第一锅高粱烧出锅,发明人为驻朝明军营兵赵来顺、康阿大等三人;有一说发明者为李刚,然而并无实据,且据史料研究表明,李刚此时正忙于学习兵法,并无心力制造烧锅,纵使曾经参与过烧锅制备,也是极其辅助的作用。其叔父亦在家书中称其为玩闹,学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绝不可以因为学术之外的因素影响主观判断。

    至于有朝鲜学者认为朝鲜高粱烧的发明人是朴海日和卢秀泰,笔者认为就现存资料可以否定,通过从朝日酒业档案馆内借阅的材料可知赵来顺售卖高粱烧的时间早于朴海日等人一年左右。

    高粱烧的出现在中国酒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领先西方一百年发现了去除甲醇的工艺,并率先采用了滴漏型天锅和材料粉蒸工艺……………”

    《中国酒史》许开来著.1817年.百科出版社出版.自动印刷厂承印。

    注:本著作为文化部和朝日集团共同赞助的省级社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