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男性员工则大多成了余庆的粉丝。他们不仅羡慕他的财富和地位,更将他视为打破陈旧秩序的希望。这些年轻人对年长同事长期霸占公司高位早就不满,现在终于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也许我们真的有机会了,”研发部的一位年轻工程师对同事说,“新老板看起来重视人才,不在乎资历。”
而此刻,总裁办公室内的气氛却冰冷如冬。常生盯着屏幕上的行政令,手中的电子笔“啪”地一声断成两截。他的脸色铁青,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这一招实在太厉害了。钱已经打到公司账上,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执行。哪怕拖延一天,全公司的人都会恨不得把他撕碎,或者议论他想要截留和贪污这笔巨款。
可如果照办了,就等于向全公司明确承认了余庆的绝对权威,自己从此只能俯首听命。
这将成为削弱他权威的关键节点。一夜之间,他从人人敬畏的总裁变成了“二把手”。
那些一直与他不对付的人肯定会认为挑战他的时机已到,很可能已经在暗中蠢蠢欲动。
然而更厉害的是余庆紧接着发布的第二道行政命令。
这道命令要求常生在30天内提交一份100名候选人名单,参加“纪念余云山诞辰三百周年胜天公司杰出员工评选活动”。最终将选出10名杰出员工,每人奖励10亿rb。
这个评选活动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杀机。人人都想要那10亿rb的奖金,但名额只有10个,常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将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单是拟定这100个候选人名单就足够他头痛许久。
如果名单上全是自己的心腹,就相当于把派系关系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余庆;如果不安排自己人,那些紧跟他的下属就会心生怨恨,与他离心离德。无论怎么选,他都难逃一劫。
常生靠在真皮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来自这位年轻继承人的威胁——不是蛮横的权力争夺,而是精妙绝伦的权谋之术。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消停了不到两天,余庆的第三道行政命令如同一柄精心打磨的软剑,悄无声息地出鞘,直指胜天集团庞大肌理中最核心的命脉——人才。
这道行政命令让原本就心神不宁的常生,彻底坐卧不安,仿佛坐在了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这一次,余庆并未选择强硬的正面冲击。他通过助理,向全公司所有员工的内部工作平台,开放了一条原本是专属的、带有加密认证的“董事长直通”文件链路。
行政命令以一封设计精美、语气诚恳的电子信函方式送达,标题赫然写着:“倾听您的声音,共绘胜天未来——意见征集计划”。
信函中,余庆以极具亲和力的笔调写道,胜天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他渴望听到来自最前沿、最基层的真实声音。
无论是对公司长远科研方向的战略性构想,对管理流程效率提升的精细化建议,还是对现有行政体系运行的优化方案,均在其列。
任何建议,一经采纳,都将获得丰厚的奖励,小到带薪假期、额外奖金,大到珍贵的项目资源倾斜和快速晋升通道。
而最引爆全公司情绪的,是那条堪称奢华的终极悬赏:在所有建议中,将评选出十条“最佳金点子”,每一条的建议者将获得三千万rb的超级巨奖!
消息一出,胜天集团内部论坛瞬间沸腾。员工们不再是窃窃私语,而是在工位上、在会议室里兴奋讨论。三千万rb,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足以彻底改变生活的天文数字。
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诱惑的驱动下,几乎所有自认为有想法、有才华的员工,都会像潮水般涌向这个平台,绞尽脑汁,倾囊相授。
常生生气地关掉内部论坛的页面,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寂静的街道,心中像一锅沸腾的水。
他看得无比透彻:这哪里是什么“征集意见”?这分明是一场阳谋,一场公开的、堂而皇之的“嫡系人才选拔赛”!
余庆初来乍到,对集团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和深藏不露的各路英才几乎一无所知。常规途径下,他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才能摸清门道。
但这一招,却如同在一潭深水中投下了最诱人的饵料,瞬间就能将水下最大、最活跃的鱼群全部吸引出来,一览无余。
通过这个活动,余庆不仅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那些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战略眼光、有实干才华的精英——这些人很多往往也是在现有体系中可能被埋没或不得志的人。
余庆还能在这一来一往的“纳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施以恩惠,将他们收归麾下。而那些过去对常生心怀不满的人,可能借此机会和余庆牵上线……
可以想象,当一份被采纳的建议,一笔丰厚的奖金,一次被最高领袖“看见”并重视的机遇,足以让这些人才心生知遇之感,迅速建立起对余庆个人的忠诚。
常生感到一阵强烈的无力感。此时此刻他无法阻止,甚至不能表现出任何反对的意图。
因为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完全正当且有利于公司的管理举措。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人从内心里赞同这个计划!众命难违啊。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余庆用金灿灿的金钱和最原始的“求知欲”,轻而易举地瓦解着他经营多年的权力壁垒,并将手精准地伸向了他最宝贵的资产——那些支撑着胜天集团运转的真正核心人才。
余庆的棋,一步比一步精准,一步比一步狠辣。当然,这并不是他坐在那里凭空想出来的。
东好的脑子里有几百万个人类历史留下来的谋略故事,从中归纳了十几个类似的案例输出给他,而他也只是受到了其中的一些案例的启发而已。
可常生也不傻。他也觉察到了步步逼近的危险。显然,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他会一步步被边缘化。最可怕的是,他还有一堆财务漏洞来不及补上,万一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就真的完蛋了。
“大不了鱼死网破。”他恨恨地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