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晋末芳华 > 第247章 各怀目的

和他抱著一样想法的,也是大有人在,於是短短两日日,便有十几份弹劾奏表送到了谢安处。

皇宫內事,由是中书令主导,谢安看著一封封奏表上的名字,脸色极不好看。

等他看到其中还有王凝之的时候,更是心里骂出声来。

真是自做聪明,形势未明,就跳出来站队了!

他王謐杀了人,陛下当时还將其放出来了,你不想想其中有没有问题吗?

谢安很是失望,本来他很看好王凝之,认为对方不会这么蠢的,但最近对方的表现,也太急功近利了些。

且不说谢氏已经和王謐和解,两边互相助力,王凝之脑子只要正常,都不会如此死硬吧?

难不成是因为其祖父王旷被王导坑了的传言,所以才一直和王謐过不去?

谢安心道这也不无可能,但那传言至今没有证据,王凝之也不想想,王謐不是那种吃亏忍让的人,你和他作对,真的准备面对对方的报復吗?

谢安沉思起来,王凝之的所做作为,似乎,好像,还有別的因素在影响?

这个疑问,同样出现在郗道茂口中。

她对王献之道:“大郎为什么还要针对王謐?”

“夫君觉得,会不会和他府里养的那几名女道有关?”

王献之停下写字的笔,“你怎么会这么想?”

郗道茂咬著嘴唇道:“我就是有种感觉,那几名女道不一般。”

“她们遇到我的时候,也颇为倨傲,礼节礼数皆无,要不是大郎为其撑腰,其焉敢如此?”

王献之想了想,摇头道:“你怕是想多了,她们不是士族,自然举止粗鲁,不要和其一般见识就是了。”

隨即他苦笑道:“不过这次武侯也怪不得別,他做得也太过了。”

“殿前杀人,若无正当理由,只怕难以脱罪啊。”

很快朝堂便分成了几股势力,对王謐杀人之事爭论弹劾不休。

大家心知肚明,王謐本人並不是矛盾焦点,真正的关键,还是在於慕容永的死,如何影响晋朝对燕国的態度走向。

固然有人觉得王謐做过了,但在很多將门出身的士族看来,王謐此举反而至情至性之举。

付出了手下不少兵將性命,亲自上阵冒著生命危险,才將把慕容永俘虏,转头对方做了陛下侍卫,换了谁都很难接受吧。

这种举动,才像是个热血上头的年轻人所为,而且慕容永这个近侍,很多人都能猜到是做什么的,长此以往,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国事?

如今他却被王謐打死了,真是死得好啊!

不过王謐此举,也多少顛覆了之前他诗书风流的形象,想到他能用一张棋盘就將人活活打死,很多还想跟王謐爭一爭名声的士子,都息了心思。

人家都不在乎这些名声了,还比什么?

朝中几派对此爭论不休,自然有其他目的,一个慕容永,死就死了,这些人真正的目的,自然是將手伸进徐州。

甚至还有人幻想著能取代王謐的位置,先前王謐大胜,也给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燕国在徐兗两州布置的兵力兵员,要比洛阳江淮一带弱得多。

此时兗州传来消息,前燕抚军將军,下邳王慕容厉领军攻打兗州,郗愔上书,认为应该整备防御,以守城为主。

朝中有人借题发挥,认为应该派大军前去阻敌,同时认为王謐犯事,不宜领军,应另派人选前去。

於是几方商议之下,选抚军长史蔡绍领五千兵,散骑常侍陆纳,庾柔辅军,由合肥水路北上,驰援被攻打的泰山郡太守诸葛攸,同时朝廷传令桓温郗愔,令其发兵相助。

王謐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感觉颇为离谱,蔡绍是已故名士蔡謨的儿子,其家世也大有来头。

蔡謨出身陈留蔡氏,和诸葛辉,荀闓並称中兴三明,又和郗鉴等人並称兗州八伯,以军功起身,从参军做到五兵尚书,领琅琊王师,郗鉴去世后,任征北將军,都督徐兗青三州军事。

可以说徐兗两州的势力,要么依附郗氏,要么依附蔡氏,让其子领军,倒也正常。

但问题在於蔡绍本事平平,加上江东出身的陆纳,名声已臭的庾氏庾柔,三方关係八竿子打不著,这怕不是旅游去的?

直到是他听说这是桓温一派大力赞同的,方才恍然,这是捧杀啊。

尤其是郗愔在这件事事情中,竟然也很痛快地答应下来,王謐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不过关於他的处置,朝廷还在爭论不休,王謐无法脱身,只得在家里耐心等待。

直到一个月后,消息传来。

蔡绍在泰山郡布防,遇到慕容厉大举进攻,桓温郗愔派出的援军救援不及,蔡绍兵败城破,被迫带著太守诸葛攸逃往淮南。

王謐听到这个消息后,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这是被做局了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