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晋末芳华 > 第236章 居安思危

而一些朝堂经验丰富的,则是暗叫王謐手腕厉害,先是將出兵的责任,说成是自己和郗共同分担,之后又谈及谢氏也有参与,这一来有两大家族背书,便让不少蠢蠢欲动的人偃旗息鼓。

王凝之见了,脸色更难看了。

此时有人出声道:“话虽如此,但武冈侯出兵前,若能知会朝廷,说不定能发兵相助,扩大战果,岂不是更好?”

王謐沉声道:“此事臣也曾考虑过。”

“但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稍纵即逝,一来一回决策时机早过,本来正確的决断,说不定已经不合適了。”

“臣当初得知船场情报,是派船打探的,既然能发现对方,对方自然会发现哨探船只,加强防备,甚至徵调援兵。”

“臣思虑后,决定兵贵神速,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儘快调兵突袭,那时已来不及上报朝廷。”

“突袭取得如此战果,实属万幸,多赖陛下洪福护佑。”

眾人听了,赶紧趁机对司马奕称颂一番。

司马奕听了,自然面色掩饰不住得意欣喜,他登基不久,威信未立,此时王謐给他送来一份大礼,对他来说自然是有利无害。

而且王謐辞官秘书郎,外放徐州,也是司马奕亲口同意的,要说先前还有被谢氏逼走的流言,现在都变成了司马奕英明识人,全看怎么说了。

王謐对这些心思里面的弯弯绕,早猜的八九不离十,甚至他感觉,质疑自己的官员,未必是真心和自己为难,只是作为司马奕喉舌,引出让眾人能够信服的理由,从而统一朝堂声音而已。

只有王凝之这种全程不说话,眼里发出阴阴神色的,才是最需要防备的。

想到这里,他便心里有了底,出声道:“前番江盗案一事,让臣觉得,朝中未必完全没有通敌之人。”

“若知会朝廷,被眼线报之燕国,让其早有防备,甚至设兵埋伏,那此战结果,就未必如此了。”

“臣为了取胜,亲临前线,甘冒矢石,尚不知能否平安返回,故儘可能消除未知因素,以取胜为要,是臣最优先考虑的。”

此话说完,朝堂陷入了寂静,庾氏一派的官员们脸上火辣辣的,偏生无话可说,因为王謐说的就是事实,王謐被江盗袭击,这可是眾人皆知的事情。

王彪之在內的老狐狸,其实也看出王謐有些夸大其词,但他能自圆其说,自己也没有站出来计较的必要。

有人出声道:“但武冈侯这一战,可是暴露了不少练兵的底牌啊。”

“砍马腿的长枪,战船运载骑兵,若是燕国学了去,拿来对付我们,建康可就不安全了啊。”

很多人听了,面上失色,本来他们以为即使朝廷再不济,划江而治还是可以的,反正北地骑兵也过不来。

但王謐这么一搞,北面真的下定决定建造船队,建康时刻有可能成为前线,他们还怎么安逸享受?

王謐看到他们的神色,心中冷笑,眾官这种反应,他也猜到了。

建康安逸太久,也太过安全,导致这些年士族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这样下去,迟早会在麻醉中逐渐死去。

如今他就要用这种手段,敲打下眾人,让他们知道,危险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才能让他们更加重视北伐。

明朝为什么天子要守国门,这不仅是皇帝在前线,更是千百朝廷重臣的身家性命放在前线,这样朝廷上下为了自己安危,才能一致对外御敌。

要是明朝京城还放在建康的话,只怕覆亡的速度会更快。

此时有人出声道:“话虽如此,但我朝同时面对符秦燕国两大强敌,对付一方已是勉强,如此轻启战端,会不会让两家反过来共同对付我朝?

王謐沉声道:“这是诸公卿事,臣下只做分內打仗之事。”

“但臣以为,燕国近年来对我朝诸多侵扰,便是见我朝局不稳,人心不齐,不能一致对外之故,不然其为何敢劳师远征,奔袭洛阳?”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若我朝对外表现地软弱可欺,其越会得寸进尺,毕竟打仗灭国,都是先弱后强。”

“所以我们要想保证我朝乃至建康平安,必须要主动出击,还要打得狠,打得痛,让对方知道招惹我们的后果,才不会得寸进尺蚕食我朝城池,掳走我朝百姓,打击我朝声威!”

“武冈侯说得好!”有人出声道:“若是被动挨打,建康迟早变成前线,只有將战线推出去,我们才能稳定后方人心!”

“对方已经把手伸到京口了,若再不反击,他们更会认为我朝软弱可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