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时代1979! > 第110章 邀请(为盟主左咸右鱼加更55)

第110章 邀请(为盟主左咸右鱼加更55)

如何写一篇长篇小说?

这不像写一篇动辄好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一样。

在严肃文学领域,长篇小说的创作往往需要漫长的积累与精准的把控。

而从短篇创作起步,几乎是所有成熟创作者公认的“筑基之路”。

这并非简单的“先易后难”,而是因为短篇创作能从根本上锤炼严肃文学最核心的表达能力。

即用凝练的文字构建完整的叙事闭环,既要让事件有清晰的起承转合,避免情节碎片化。

又要让人物立得住,哪怕只有一两个核心角色,也要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其性格逻辑与内心张力。

更要在有限篇幅里埋下悬念与铺垫,让故事的推进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当创作者能熟练驾驭这种小而精的表达,再转向长篇时,便不会陷入线索混乱、人物扁平、节奏失控的困境,因为长篇的本质,正是将短篇的叙事逻辑进行扩容与深化。

所以,许成军第一篇小说以“中篇小说”作为踏入文坛的第一步时,其实引起了周明等人的惊讶。

要知道,严肃文学的长篇小说,绝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围绕核心人物的成长弧光与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轨迹展开。

它以几个关键的“大事件”为支柱,串联起主角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与遭遇。

可能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可能是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也可能是个人与群体、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在这些经历中,创作者需要持续追问并展现主角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最初的懵懂、执着,到后来的反思、沉淀,甚至是妥协与重生,每一步变化都需有扎实的情节支撑。

同时,主角的“收获”也应超越表层的“物质改善”或“技能提升”。

某种意义上这是题材的关键,许成军选取许建军这个主角以及黄思源这个配角,因为听过亲历者讲述,写出来更加生动。

在此之上。

严肃文学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所得。

可能是对生命意义的顿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知,也可能是在苦难中坚守的人性微光。

而那些“教训”,则往往成为叩击读者心灵的关键,让故事摆脱“爽文逻辑”,具备更厚重的现实质感。

同时优秀的长篇不会让配角沦为工具人,而是让他们与主角形成互补、对抗或映照的关系,他们的成长与选择,既是对主角命运的推动,也是对主题的补充诠释。

在《红绸》中黄思源、古大强等人既是推动主线和主角成长的关键因素,同时,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

当所有人物的“收获”与“蜕变”汇聚在一起,整个故事便有了立体的情感空间。

读者才能从中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产生深度的情感共鸣。

而从“合格”到“优秀”的跨越,在于创作者对叙事手法与思想深度的掌控。

基础的叙事能让故事“栩栩如生”,让读者沉浸其中。

但更成熟的创作者会突破线性叙事的局限,运用多视角叙事、插叙、倒叙、象征隐喻等复杂手法,让故事的层次感更丰富。

更进一步,也就是许成军想在第一篇长篇中实现的。

严肃文学的长篇最终要指向“思想表达”。

厉害的创作者能让故事成为社会的镜子,通过人物的命运折射特定时代的社会问题、文化冲突或人性困境,让读者在共情之外,产生对现实的思考。

而顶尖的创作者,则能在故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哲理。

关于爱与孤独、关于理想与现实、关于自由与束缚,这些超越时代的命题,能让作品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成为流传久远的经典。

显然,许成军就是想要在小说中体现这些超脱时代的命题、

经典,是他写这篇小说的最终追求。

“1972年,因三线建设中表现优异,许建军被招入军队,凭借过硬素质与实战经验,逐步晋升为步兵361团2营4排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他率排执行谅山战役穿插任务,左肩中弹仍坚持指挥,黄思源为掩护他牺牲。”

这故事的主线,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段而生。

在这篇小说中许成军叩问了几个核心哲学命题。

“存在的超越性:个体消逝后,意义如何延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