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城头的契丹守军抱著长矛,看著城外难民涌向宋军营寨,这是第三批了,在前两批被宋军接收后,萧將军便让越来越的百姓出了城,当然,多是老弱妇孺,於守城没什么用、还会耗费粮草的人。
自然,还有几个细作混在其中,趁机掀起混乱。
他们这几日的口粮也少了许多,早晨吃了个饼,眼下肚子已然空了。
宋军北寨辕门前,局面眼看就要失控,数百名被驱赶的老弱妇孺如同绝望的潮水,衝垮了第一道警戒线,哭声、喊声、咒骂声混成一片。
有人伸手去抢士兵的乾粮袋,有人瘫倒在地任人踩踏,几个契丹细作混在人群中高声煽动,“宋人会杀了我们,衝进去才有活路。”
“立盾!”都头声如炸雷,三排步兵轰然应诺,巨盾砸入泥土,长矛从盾隙探出,瞬间组成一道钢铁堤坝,將人潮硬生生遏住。
几个冲在最前的泼皮被矛杆抽翻在地,人群顿时一滯。
就在这间隙,十口大锅被辅兵奋力抬到阵前,滚烫的粟米粥香气瀰漫开来,隨军文吏站在高处,用带著河东口音的契丹语高声喊道:“排队!排队!將军有令,一人一碗,哄抢者逐出!”
飢饿最终战胜了混乱,人群开始被粥香拉扯出扭曲的队伍。
突然,难民堆里一个黑瘦汉子猛地掀翻粥锅,烫地满地哀嚎,“粥里有毒!”
他尖叫著掏出短刀,“假仁假义的宋狗,跟他们拼了!”
混乱瞬间又起!
“嗖!”一支弩箭精准地钉入汉子的右肩,將他带倒在地。
杨延昭收起弩,冷声喝道:“捆了!”
遂即,他夺过亲兵的粥碗,当眾仰头饮尽,沸腾的营地瞬间死寂。
“还有谁质疑我大宋仁义?”杨延昭目光如刀扫过人群,“要吃的,排队领粥,要闹事的,”他枪尖指向地上惨叫的细作,“这就是下场!”
秩序重新建立,契丹守军失望得看著城外渐渐排起的长队,看著宋军医官给伤者包扎,看著热粥扬起的水汽在秋寒中凝成白雾。
城上不知哪个汉军喃喃道:“他们...真给吃的...”
当夜,第一批彻查身份后的妇孺被送上輜重车,慢慢朝南驶去,这些人要先运去仪坤州,再由仪坤州安排送到云州。
於此同时,仪坤州北上的车队正抵达永州大营,卸下成袋的粮食和药材。
车夫大声交谈著,虽知城头听不见,但难民中混入的这些细作,可是能听得真真的。
“仪坤州粮草满著呢!”
“曹將军说了,要多少送多少!”
永州城头的火把闪烁不定,映照著守军复杂的脸色。
萧恆德驱民耗敌的毒计,非但没拖垮宋军,反而成了对方彰显仁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