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301章 比嫦娥八號的速度还快!(8k)

第301章 比嫦娥八號的速度还快!(8k)

尼米兹號上两架军机诡异坠海事件发生不到12小时,相关负责人迅速启动了最高级別的危机公关。

他们对外发布了一则语焉不详的新闻通稿,声称两架军机在执行例行侦察任务时,遭遇了无法预期的技术故障。

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面对记者关於技术故障的具体原因时,含糊地暗示:“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可能与恶劣海况下的燃油系统稳定性有关。”

他们竭力將事件归咎於“机械问题”和“环境因素”,试图避免提及任何与“系统自毁”或“外部技术干预”相关的字眼。

然而,这种苍白无力的解释,在龙国网际网路上激起了滔天的调侃与狂欢。

深夜的龙国社交媒体和各大论坛,明显比白天还要热闹。

“哈哈哈!连坠两架,这尼米兹號是在玩葫芦娃救爷爷吗?一个接一个都栽了!建议他们再派一架军机去,看看会不会触发三连消成就,集齐三架召唤神龙啊!”

“燃油原因?我看是燃命原因吧!大黄蜂是加了地沟油还是兑了海水啊?两架飞机在同一个空域、没有被锁定、没有被击落的情况下一起掉,这叫技术故障?这叫集体想不开!”

“这分明就是亡牌飞行员的经典操作!建议给他们颁发奖盃!”

“这肯定是给王伟的祭品!81192永远等不到返航,但这次,他们自己送下来了两个!礼尚往来,这很公平!”

“我就是问一句,这次的操作员是不是白象那边支援的?只有他们的技术能做到这种无损自毁的艺术效果!”

和龙国人的画风不同,外国人觉得这事太诡异了。

“这绝对不是燃油问题!我们大黄蜂的燃油系统是最高標准的!燃油也是由新国提供的,应该不会出问题,所以会不会遇上了某种了某种电磁脉衝武器?”

“我怀疑,那片海域是不是有磁场问题?这次其实不止掉了两架军机,还有一艘潜艇也坏了,你们知道百慕达三角吗?保不准那里跟百慕达三角一样!”

“得了吧,还百慕达三角,龙国人的战机和船都没事啊!”

一些真正懂得航电和复杂系统耦合的专业人士,开始將目光投向了技术缺陷本身,並对这次公关表示了不屑。

“这公关就是笑话,燃油?这种级別的飞机,24小时內连续两起同空域坠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核心系统受到外部攻击,二是核心系统存在致命的通用性设计缺陷当时触发了。”

“如果受到了攻击,尼米兹號的人会坐得住吗?早就跳起来跟对方干起来了,但他们选择了撤退,选择了向龙国人支付打捞费,这说明这次事件原因出在他们自己身上。”

“考虑到坠毁目標特性不同,外部攻击的难度极高,我更倾向於第二种,当时机组成员肯定遇见了什么问题,出现了慌乱的现象,最终无法控制机体。”

“可是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让这些飞行员如此慌乱?”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飞行员当中的精英,是经过数千小时高强度训练的顶尖人才,拥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除非是机体结构瞬间解体,否则不应该出现完全失控的局面!”

这位匿名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打出了一段令人心寒的文字:“各位,我们都忽略了一个致命的心理因素,认知的崩塌。”

“请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直升机飞行员正在低空稳定飞行,但突然之间,飞控系统开始疯狂地执行一个不存在的姿態偏差修正。”

“仪錶盘上的地平仪”可能显示飞机向左侧倾斜5度,而惯性导航系统却在警告飞机正处於完美平衡状態。”

“系统內部出现了双重问题,飞控系统坚信自己在失控,並以最大舵面进行修正,而飞行员的感官和备用仪表,却告诉他们飞机即將被系统修正到坠毁。”

“这种矛盾的信號,会瞬间摧毁飞行员对系统的信任。”

他进一步推测战斗机飞行员的恐慌来源:“对於战斗机而言,情况更复杂,如果飞控系统对机体產生的应力和g值计算出现偏差,那也会影响飞行员的判断。”

不少专业人士都参与了討论,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

这两架军机確实有问题。

一群人不禁想到购买了这两种军机的国家,最后,只能默默给对方打上了冤大头的標籤。

所有人都没有猜到的是,周宇当时的通话起到了关键作用。

起初直升机机上的机组人员在听见周宇的话,第一反应是大笑,认为对方只是在开玩笑。

周宇自表身份后,让他们瞬间收敛了笑容。

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好像不会閒得发慌跟他们开玩笑。

飞行员带著一丝挑衅,拉起了悬停高度,並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座舱左侧——那里,那个平时永远熄灭的备用液压指示灯,此刻正以一种微弱而稳定的频率,闪烁著!

那一刻,机组人员的心臟猛地一沉!

数千小时高强度训练在这一刻根本不管用。

慌乱之下,直升机早就不受控制地往下坠了。

有了直升机的例子在前,大黄蜂上的机组人员自然也变得著急了起来。

飞行员讲求一个稳字,大黄蜂的飞行员早就慌得一匹了。

试图想要去查看直升机情况的时候,他本能地选择了规避,但人类在极度恐慌下,总会寻求视觉上的確认。

试图想要去查看直升机情况的时候,迈尔斯下意识地將机体做了一个幅度极小但频率极快的侧滚动作,试图通过机翼遮挡来避开刺眼的夕阳,寻找直升机坠落海面的位置。

他没有进行任何攻击性或高g值机动,仅仅是一个观察性的侧滚动作,但他没有把控住好时机。

机体在不恰当的时候被强制以一个完全平稳的、但却是致命的內扣俯衝姿態,锁死了所有舵面,大黄蜂上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著飞机,把自己送入海面。

不管这些飞行员是如何操作的,不管军方如何用燃油故障来公关,国际军售市场对大黄蜂的信心,已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

隨著退役工程师们那篇系统问题的分析在国际防务圈內流传,各国高层都陷入了恐慌。

在眾多盟友中,白象国的反应最为激烈,也最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白象的军队平时做事风格胆子確实大,操作上有些创造性和不確定性,但这並不代表他们会购买一架会隨时出问题的战机。

他们可以容忍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核心资產存在系统性自毁逻辑。

他们摔飞机的概率本来就高了,再加点风险,岂不是他们的飞机都会变成一次性的了?

就在尼米兹號事件发生的24小时內,白象国防部和海军就召开了最高级別的紧急会议。

他们的谈判代表,原本已经基本敲定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海军战斗机採购大单,也就是大黄蜂的採购项目。

“立即!对大黄蜂的飞控逻辑进行紧急风险评估!”白象海军参谋长在会议上拍桌怒吼,“我们要知道,我们的飞行员在遭遇技术恐慌时,这架飞机是听从飞行员的指令,还是听从它自己那该死的系统保护逻辑!”

白象的工程师们很快拿出了基於公开信息的分析报告,他们的结论与国际上的专业人士惊人地一致,大黄蜂的飞控系统在极端压力或认知衝突下,有自我锁死和保护结构的逻辑倾向。

“这是不可接受的!”一位资深的海军上將震怒道,“如果我们的飞行员在执行高难度任务,比如在航母上著舰或躲避飞弹时,飞机突然认为我在超载然后锁死舵面,那我们买它来干什么?!”

白象军方內部的共识很快达成,一架不能完全听从飞行员、且其核心逻辑已被对手证明可以精准触发缺陷的战机,不是资產,是负债!

“我们不能把海军的未来,赌在一个隨时可能被远程喊话就能瘫痪的系统上!”

“你们別忘了,前段时间丑国人还进行授时系统的攻击,我认为,他们太狡猾了,这笔交易,可以考虑先搁置了。”

“除非,他们拿出足够的诚意出来,我们再考虑合作。”

这一决定,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砸向了丑国军工复合体。

当然这一切,周宇都是听卫宏说的。

在听到丑国人用“燃油问题”为藉口的时候,他说了一句“真蠢”。

“如果我是他们的公关,就会说在海上演练坠机救援行动,整个过程顺利完成实训项目,並与龙国进行了完美配合。”

“这样总比说是燃油问题强。”

卫宏想了想,决定让周宇加紧速度进入科研工作中,否则这话要是传入了丑国人耳朵里,他们就学聪明了。

数据分析中心內,除了周宇和卫宏,还有几位来自材料、结构和控制领域的院士级专家。

嫦娥八號第一次数据研究,没有任何外国人在场,这些院士神色疲惫,但眼中毫不掩饰著对月球数据的渴望。

“周院士,卫总,”材料工程院的林院士率先开口,语气中带著一丝疑惑,“我们已经对返回舱的主要应力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整个返回过程,特別是进入大气层后,所有的应力、温度、振动参数,都符合设计冗余。”

结构力学专家张院士也附和道:“是的,舱体结构应力峰值低於预期15%,从这些数据看,彭院士的设计是过度安全的,您的应力鬆弛导致结构失”的预警,似乎——没有在宏观层面得到验证。”

他们的语气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確,数据是安全的,周宇的预警可能言过其实了,这也正是彭院士一直坚持自己设计无误的底气所在。

卫宏的脸色微变,他知道,如果周宇不能找到缺陷的证据,接下来的整改將难以推行。

周宇却显得异常平静。

行啊,他倒是想看看数据能不能证明他的想法。

他对月球的情况了解非常少,一想到能够第一手接触到嫦娥八號的数据,他就兴奋了起来。

没有哪一个科学家,会对月球不感兴趣。

“林院士、张院士,感谢你们的分析,”周宇平静地说,“请允许我调取两组非標准数据:隔热材料內部的声发射信號,以及核心飞控晶片晶振频率的实时漂移。”

这两组数据,通常只作为背景参考,很少被用於结构分析。

周宇首先调出了声发射信號,信號记录的是材料在微观结构发生开裂、位错或相变时发出的瞬態弹性波。

屏幕上,无数条密密麻麻的波形图出现。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60公里到40公里处,信號图上出现了一片高密度、但能量极低的噪点。

“看这里,”周宇指著那片噪点,“这是返回舱承受热载荷最高时段的记录。林院士,如果结构应力低於预期,那么这片噪点就不应该存在,它的平均能量极低,不足以在宏观传感器上引发任何响应。”

林院士是材料领域的权威,他凑近观察,眉头紧锁:“低能声发射——这通常代表著材料內部的微观缺陷在应力下被激活,但没有形成宏观裂纹,可能是隔热瓦內的孔隙或界面发生滑移。”

“没错,”周宇眼神锐利,“但请注意它的波形特徵,它不是宽带隨机噪声,而是带有周期性尖峰的波形,平均周期约为0.08秒!这种周期性,不可能是隨机的材料缺陷引发的!”

张院士插话:0.08秒?这和返回舱的姿態调整频率不匹配,和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也不匹配,这来自哪里?”

周期性尖峰就是“谐振”的间接证据。他需要的,是找到引发这个谐振的驱动源。

他立刻调出了第二组数据,核心飞控晶片晶振频率的实时漂移。

为了確保飞控的精確性,嫦娥八號的核心晶片使用了最高等级的恆温晶振。理论上,其频率漂移应该平稳且极小。

然而,周宇指著屏幕上那条代表晶振频率的曲线,一个惊人的事实浮现出来:

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60公里处,晶振频率曲线出现了一次微小的、非线性的、持续4秒的“低频震盪”,震盪峰值非常小,在常规的毫秒级时序分析中,这会被自动过滤掉。

“各位院士,请看这个的低频震盪,”周宇沉声道,“这是纳秒级的时钟漂移,它对应的时间周期,正好是4秒,但请注意,这个震盪的二次谐波,其频率的倒数——约等於0.08秒!”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