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 第165章 秋收的季节!

李靖连忙躬身:“陛下考虑周全!臣只想著练兵要精,却忘了我大唐『兵农合一』的根基。”

“此书的『选兵之法』,得改改才能用,精壮者练主力,老弱者练辅助,各尽其用,才合大唐国情。”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殿门口,语气里带著感慨:

“萧然这小子,怕是自己都未必懂,他给你的这本书,藏著多少能补我大唐军制的宝贝。”

“虽有不合时宜之处,可那『细治兵、实练兵、敬百姓』的道理,却是万金不换。”

李世民和李靖聊了很久,至於兵书,李靖没有带走。

李世民要留下,找人抄录一下才行。

这种好东西,李世民也眼馋。

几天之后,李世民把原来的书给了李靖,自己留下手抄本。

作为日理万机的帝王,李世民的时间也不富裕。

现在看兵书就爱好,主要还是处理朝政。

但是有时间,李世民都在看,晚上这些也会挑灯夜读。

其他的都好,就是长孙皇后不在,李世民有点孤独。

有些时候,看到精采的地方,没办法和长孙皇后分享。

长孙皇后不在皇宫,李世民就不去立政殿,而是去了自己的甘露殿。

“陛下,太晚了,早些休息吧!”张阿难小声提醒。

“无妨,再看看,现在也睡不著!”李世民看向外面,“等看完兵书,朕还得去一趟栲栳村”

去看看长孙皇后,也想和萧然聊聊。

没有长孙皇后在身边,確实让李世民很不习惯,

李世民指尖捏著《纪效新书》的纸页,目光却没落在字上,而是飘向殿外的夜色。

张阿难的提醒还在耳边,可他握著书的手没松,心里的空落感反倒越来越重。

他之所以不习惯长孙皇后不在身边,从不是缺人照料起居。

而是缺了那个能懂他、陪他、劝他的“自己人”。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少年结髮。

从他还是秦王时,她就陪著他走过玄武门的刀光剑影,熬过夺嫡的步步惊心。

那时他在外领兵,她在府中安定內宅。

他被兄弟排挤,她悄悄进宫为他缓和与李渊的关係。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打天下的苦,还是坐江山的累,他只要回到立政殿,看到她,心里的紧绷就会松下来。

如今立政殿空著,他连看兵书看到精彩处,想转身说句“皇后你看,这法子竟能补我军短”都没人应。

夜里批奏疏到眼酸,也没人心疼地劝他“明日再批也不迟”——这份“想说的话没人听”的孤独,比熬夜理政更让他难捱。

长孙皇后从不多干政,却最懂他的“难”。

魏徵屡屡犯顏直諫,他气得回宫说“要杀了这个乡巴佬”,是她说“陛下有直臣,才是天下之幸”。

劝得他消了火,也更重视纳諫。

他想给长孙无忌封更高的官,是她以“外戚掌权易乱朝纲”为由坚决推辞,帮他避了朝堂非议。

现在她不在宫里,遇到像“边军试点新兵法”这样的事,他虽能和李靖、房玄龄商议,却少了个能从“帝王家”的角度帮他想周全的人。

比如试点会不会让士兵家眷不安?

会不会让地方官觉得朝廷苛责?

这些细碎却关键的“人心考量”,长孙皇后总能比大臣们先想到,也总能用最软的话点醒他。

现在內侍们虽也按规矩照料,却只知“陛下该休息了”“陛下该进食了”。

不懂他看书时喜欢在案边放一盏凉透的菊茶,不懂他批奏疏时听不得殿外太吵。

这份“没人懂的细节”,让他觉得宫里的日子都少了几分暖意。

李世民知道栲栳村安稳,有孙思邈在,还有丽质、兕子陪著她。

可终究是离了皇宫,离了他身边。

他总忍不住想。

李世民合上书,站起身走到窗边,望著栲栳村的方向,轻轻嘆了口气。

他这位帝王,统得了天下,管得了朝堂,却管不住对一个人的牵掛。

他习惯了她在身边的日子,习惯了有她的“懂”和“暖”。

如今这份习惯被打破,才知道“不习惯”的背后,全是藏了半生的依赖与在意。

两天之后,李世民看完兵书,带著不少东西去了栲栳村。

带的东西算是给萧然的赏赐。

兵书是好东西,但是李世民没有以朝廷的名义赏赐,而是自己的。

不需要张扬。

李世民没有带其他人,就是自己和张阿难。

还有一群送东西的。

听到李世民来,萧然和李丽质几人都出去迎接。

看到好几车东西,萧然打趣道:“世伯,看你这个架势,你也要搬过来啊?”

“你小子少来!”李世民指了指,“搬进去吧!”

李恪,程处默等人也跟著过来搭把手。

李世民把兵书递给萧然,萧然不明所以,“世伯,这是啥?”

翻开了几页萧然就知道了,“这不是给李世伯的书吗?你抄了一本啊?”

“嗯,我打算让四郎多印刷点出来,这是好东西。”

李世民和萧然朝著水潭旁边走。

看到李世民和萧然谈话,李丽质和其他人都没有靠近。

“嗯!”

萧然看不懂,也不感兴趣,把兵书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萧然,此书里『抗倭练水战、选精壮弃老弱』的法子,你该知道,於我大唐未必合用吧?”

李世民语气平和,却带著帝王审视利弊的沉稳。

之前与李靖早已议过,抗倭的背景与大唐边患截然不同。

书中某些法子生搬硬套只会適得其反,此刻问萧然,既是確认,也是想听听这书的“原主人”是否有过类似考量。

萧然握著潭边的草茎,笑著点头:“世伯看得明白。”

“这书的作者对付的是沿海小股倭寇,大唐要防的是漠北骑兵、西南獠族,战场不一样,法子自然不能全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