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西爱二人也不气馁,又写了几十个冰箱的专利。
不过这一次,再也没有公司愿意买他们的专利了。
某公司董事长说道:
“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能像布鲁斯教授那样,随手一个专利就能创造巨大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西拉德开始研究起核物理。
因为他觉得导师劳厄教授的x射线晶体衍射方向已经落伍了,没什么新意。
这一天,西拉德看到了卢瑟福发表的一篇关于核物理的评论文章。
“核裂变的诸多实验结果表明,在裂变前后,原子核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根据质能方程,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
“有人认为可以根据这个现象获得能量。”
“但是卡文迪许最新的实验结果证明,这是不可行的。”
“以质子轰击为例。”
“当用高速质子轰击原子核时,原子核破裂产生的能量确实远远高于质子本身的能量。”
“但要使质子达到能撞碎原子核的【速度】,就需要外部给质子输入能量。”
“而外部输入的能量就会大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因此,利用原子核能量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用中子轰击是同样的道理。”
西拉德看完之后,忍不住点点头。
他认为卢瑟福教授的分析没有问题,不然的话,就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了。
但是,总有奇思妙想的他,忽然灵光一闪。
“如果原子核被轰击后产生的能量,又能反过来直接让下一个原子核继续被分裂呢?”
“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岂不是就能获得巨大的能量?”
西拉德越想越激动,他觉得自己的点子非常好。
于是连忙写成了专利。
至于第一个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到底要怎么引发第二个原子核分裂,他想不到什么办法。
但这也无妨,反正是专利。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奇维之前想要保密原子弹的构想是不可能的。
因为核裂变出现的时间很早,重核裂变即便暂时没出现,大家也可以猜测。
那些真正的大佬,从一点蛛丝马迹之中,就能联想到这种能量释放机制。
西拉德在得知铀核裂变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自己的专利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他才会第一时间就找到爱因斯坦,一起给美国总统写信。
此刻,西拉德随意地写完专利之后,立刻兴冲冲地拿给劳厄看。
“教授,你觉得怎么样?”
劳厄看完一脸懵逼。
内心很无语,你小子整体都在研究啥呢。
不过,他刚想开口训两句,忽然又想到自己好像十多年也没啥大进展。
于是,他长叹一声。
“西拉德,我准备送你去婆罗洲进修一段时间。”
“在那里,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核物理。”
西拉德闻言,兴奋不已。
“哇!”
“教授,真的吗?”
“那太好了!”
“我准备多写点专利,看能不能忽悠布鲁斯教授买几个。”
“伊蕾娜那个专利能值10万美元?我很不能理解。”
劳厄微微一笑,有时候他也很喜欢对方这种不着调的性格。
他把西拉德送去婆罗洲,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让对方避避风头。
最近国内的气氛越来越极端。
真实历史上,1933年,纳粹正式掌权,具有犹太血统的西拉德立刻就被逼的逃离到英国,最后又前往美国。
而劳厄在当年的全德物理学家年会上做开幕演讲时,引用了布鲁诺因坚持哥白尼日心说而遭到教会迫害这一历史事件。
他强烈抗议有些人借着“德意志物理学”的主张,攻击犹太物理学家。
“物理学只是物理学!”
然而,他和普朗克一样,虽然威望很高,但没有实质的力量,连庇护几个人都做不到。
劳厄气的没有参与任何军方的科学活动,包括德国的原子弹计划。
最后领头的是海森堡。
劳厄和海森堡代表了两种价值观。
当科学与国家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另一边,德国慕尼黑大学。
索末菲戴上老眼镜,正在认真地看一份简历。
“20岁,本科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得数学和化学双学位。”
“喜欢研究量子力学,希望博士期间能研究相关课题。”
看到这里,他会心一笑。
现在有哪个年轻人不喜欢量子力学呢。
五分钟后,索末菲抬起头看向面前的年轻人,相貌堂堂,非常优秀。
他不由得感叹自己老了啊。
“你这个匈牙利名翻译过来是叫泰勒吧?”
泰勒恭敬地回道:
“是的,教授。”
索末菲说道:
“我很高兴你愿意申请我的博士。”
“但我已经不再招收研究生了。”
“你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去莱比锡大学的海森堡教授那里读博。”
哗!
泰勒闻言,非常激动。
他知道海森堡教授就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生。
“我愿意!教授!”
在泰勒震惊的目光下,索末菲仅用了几秒就写完了推荐信。
他最后道谢,走出办公室,接着打开推荐信,上面只有十个字:
“海森堡:”
“收下他。”
“索末菲留。”
大佬的推荐信果然任性!
真实历史上,泰勒仅用一年时间,就从海森堡手下博士毕业。
然后,他和老乡西拉德一样,被迫逃离德国,先去英国,接着又去丹麦跟随玻尔,最后定居美国。
泰勒在曼哈顿计划中,是理论物理学部成员,专门设计原子弹。
战争结束后,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带了一个华夏博士生,名为杨振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