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风起北美1625 > 第474章 扰动(四)

但他又想起萨尔浒的教训,杜松的主力被围,就是因为分兵去攻吉林崖。

如今皇太极就在对面,若是分兵,岂不正中其下怀。

“不行。”他摇了摇头,声音斩钉截铁,“分兵则力弱,奴酋就盼着咱们这么做。当年萨尔浒,四路兵各不相顾,才让鞑子钻了空子。如今咱们十万大军聚在松山,就是要跟他拼个死活,分一兵出去,正面就少一分力气。”

“可后路……”张斗急得额头冒汗,“若是清虏集重兵断我后路,那该如何?”

“呵,清虏兵力几何?”洪承畴冷笑一声,“就凭清虏这点兵力,如何能断我后路?他们若是阻了杏山,那我们便勠力向西,凿穿清虏防线,直抵锦州。如此,清虏如何能困得住我十万大军?”

“督师,不可轻敌呀!”张斗急呼道:“清虏兵力虽弱于我军,但其甲兵凶猛堪战,若是挖土为壕,凭垒而困,我军恐无以应对!”

“我十万大军雷霆之势下,清虏何曾有余力能在我当面掘壕筑垒?”洪承畴嗤笑道:“若如此,岂不是正好为我大军所趁,对其发起凌厉一击?”

“督师……”

“无复多言,我自有分寸!”洪承畴甩了甩袍袖,不再理会于他。

这等书生之言,与马绍愉、张若麟之流,何其相像!

他们除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让人烦不胜烦外,于军务毫无裨益。

此番仓促进兵锦州,皆为此等酸儒鼓噪催促,以至于坏我长远方略,不得不与奴酋展开决战。

张斗还想再劝,却见洪承畴眼神坚定,知道多说无益,只得拱手领命。

下楼时,他望着雾中的长岭山,总觉得那片模糊的山影里,藏着莫名的危机。

“督师,笔架山粮草屯驻地……”见张斗离去,周士朴小心地说道。

“嗯,你且去安排人走一遭笔架山,知会那佟瀚邦务必谨慎小心,万不可为清虏所趁。”

洪承畴沉吟片刻,开口吩咐道:“他带了三千兵守粮,还有一队火器营,更兼地势险要,足可支撑。只要咱们在松山顶住,鞑子就不敢把主力调去打粮道。”

当天午后,雾渐渐散了。

洪承畴站在营门的望楼,看见清军的队伍正往长岭山移动。

黄旗、白旗、红旗的骑兵像潮水般涌上山坡,很快,山顶就竖起了皇太极的纛旗。

风把那面旗吹得猎猎作响,像一只盯着猎物的眼睛。

“大人,鞑子占了长岭山!”玉田总兵曹变蛟匆匆赶来。

洪承畴没说话,只是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那剑柄是象牙做的,被他的手汗浸得温润。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的十万大军,像被装进了一个慢慢收紧的口袋。

正面是多尔衮的数万旗兵,背后是长岭山上虎视眈眈的皇太极,而那条通往笔架山的粮道,就像口袋的系带,随时可能被勒断。

傍晚时分,夕阳把长岭山染成了血色。

洪承畴接到笔架山的回报,说佟瀚邦已加强了沙堤的防御,火器营也架在了岸边,暂无异动。

闻报后,他稍微松了口气。

只要大军粮草无虞,清虏如何困得住某?

此时的长岭山上,皇太极正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台上。

他裹着厚厚的貂裘,脸色因连日赶路而显得苍白,鼻孔里塞着的白绫又被血浸红了。

济尔哈朗站在他身后,手里捧着刚送来的明军布防图。

“洪承畴倒是沉得住气。”皇太极的声音带着喘息,却透着一丝笑意,“我占了长岭山,他居然不派兵来争。”

“他是怕分兵被咱们吃掉。”济尔哈朗指着图上的松山,“十万兵挤在那弹丸之地,粮草全靠笔架山,只要咱们掐断沙堤,不出五日,明军自溃。”

皇太极点点头,咳嗽了几声,血珠从白绫边缘渗出来:“传令下去,让阿济格带抽调精锐甲骑,准备寻机去袭那笔架山。”

他望着山下明军大营的灯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倒要看看,抢了他们的粮草,洪承畴还能这般淡定。”

——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