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风起北美1625 > 第468章 序幕(一)

但如何撕开明军的辽西防线,却成了困扰皇太极的一个最大难题。

於是,想要在主子面前表现一番的张存仁便向皇太极上疏献策,建议屯田广寧(今辽寧北镇市),然后以广寧为后勤基地,对锦州实施长期围困。

儘管拼消耗的长期围城战不是皇太极最为期望的攻城方式,他喜欢速战速决,最好是在野战中大规模歼灭明军主力。

但自从洪承畴就任蓟辽总督以来,严令辽东各镇明军不得隨意与清军浪战,要依託坚城固垒,利用明军犀利的火器优势,持续消耗清军力量。

在这种情势下,皇太极根本抓不住明军太多漏洞,想要拔掉锦州这根钉子,也只能选择围城这种笨办法。

虽然笨,虽然慢,虽然极大耗费我大清国力,但只要有效,对皇太极来说就够了。

於是,皇太极便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派济尔哈朗出瀋阳,前往锦州附近屯田。

不过,他並没有採用张存仁提出的在广寧屯田驻守的建议,而是將目標锁定在义州,这里地势更为平坦,曾经也是明军屯田之地,有一定的农业基础,而且距离锦州更近,粮食物资转运也稍微轻鬆一点。

清军这边一动,明军立即做出反应。

洪承畴闻报后,令辽东总兵祖大寿、团练总兵吴三桂、分练总兵刘肇基各率所部在锦州、松山一线严密布防阻击,同时调山海关总兵马科率兵一万出关支援。

而清军为了保证义州屯田的顺利进行,集结数千余八旗精锐进抵锦州城外十余里的季家台与白云山之间,防止明军从锦州躥出,袭杀后方的屯田包衣和汉奴。

明军也隨即针锋相对,频频出兵邀击清军,双方围绕锦州城外围白云山、松山、杏山等地展开激烈而频繁的战斗。

清军此番攻来,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满洲、汉军、蒙古八旗各部以每三个月轮换一次,从而让部队得以充分休整,跟明军长期对耗。

明清双方从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五月,一直战至崇禎十四年(1641年)六月,互有攻守,交战不断,但彼此双方谁也没有占据战场上的压倒性优势。

倘若,就这般对峙下去,最先挺不住的肯定是清军。

儘管,清军於两年前出动数万大军杀入关內,肆虐京畿、河北、山东北部数十府县,劫掠了大量物资和人口。

但所抢来的物资当中,粮食因为运输不便,再加之明军频频阻击拦截,带回的穀物米豆仅数千石,对清军的粮食供应並未有根本性的改观。

另外,因为东江镇和新华频频袭掠朝鲜,还有“叛逆”光海君起事,以及咸镜道孔有德部的割据自立,使得朝鲜內部局势乱成一片,造成朝鲜境內农事大规模荒废,本该输往满清控制区內的粮食甚少。

即便被满清催逼得急了,朝鲜绞尽脑汁筹集的粮草也很难绕过东江镇海陆两个方向的拦截,对清虏的粮食供应几近於无。

这就使得清军一直都在闹粮荒,八旗各部手中虽握有大量金银,但根本买不来多少粮食。

依靠那帮晋商走私偷运的那点粮食,对拥有数十万丁口的大清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

当年,清虏征服朝鲜,勒令朝鲜王世子前往盛京为质,隨行大臣和侍从有百余人。

但皇太极却派人告知朝鲜,盛京只能供应一百人的饮食,超过限额人员就得由朝鲜方面自行承担,引得朝鲜人为此吐槽不已。

到了今年,因为与明军大打出手,造成大清境內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皇太极连这一百人的朝鲜人质团的饮食也保障不了了。

他又让人转告朝鲜人,大清户部实在支不出钱粮了,但可以给朝鲜人质团一块地,你们自己种吧!

这下朝鲜人不干了,就算是来当人质,也不能这么对待咱们吧?

你们大清也太不讲究了!

由此可见,我大清当真是很困难,连起码的外交体统也不顾了,硬是逼著仅百人规模的朝鲜人质团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多余的穀物米豆,必须儘可能地保障前线所需。

为了减轻物资供应困难,皇太极多次下令前线轮战的八旗各部,除了要严密封锁和阻止锦州获得粮餉输入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去抢明军的后勤补给,以期做到以战养战,减少自己的消耗。

即便如此,清军也是倍感压力山大。

——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