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83章 永和不和

今汉的皇后,即便算上阎氏,那也都是世家出身。

哪有从民间找人的?

如果真的让民间女子生下下一任皇帝,那他们的富贵又拿什么来保障?

因此,当皇帝后宫传出喜讯,那有身孕的人也的確是民女后,梁的兄弟梁冀直接忍不住进宫,暗示她为家族考虑做点什么。

梁听懂了之后,极为恼怒的驱赶了他。

她的父亲梁商听说了儿子做的蠢事,也抄起棍子將之狠揍了一顿,几乎要被气晕过去。

梁翼被打的起不了身,哀声连连。

梁商想要继续打他,却被其他人拉开。

另一个梁不疑趁机上前,背起屁股开的兄长跑路。

老父亲便只能捂著胸口,脸色苍白看著两个儿子远去的背影,悲伤的说道:

“梁氏迟早要毁在梁冀这个小子手中啊!”

“天子的家事,他竟然也敢插手,还不与家里人商量真是个孽障!”

梁氏的兴盛,来源於梁贵人生下的和帝。

而在此之前,梁氏已经因为和帝的出生,受到了皇室爭权的波及。

善妒霸道的竇皇后,不仅逼杀了梁贵人,还將梁氏一路流放到了交趾那边。

梁商出生在家族流放的路上,还在交趾生活了几年。

他因此知道,皇家的事务,不是一般人可以插手的。

他们家能够得到和帝的亲近,成为眼下地位显赫的外戚,已经是受到祖先的福泽庇佑了。

再贪图更多,只会物极必反,让家族走上毁灭的道路。

“你们今天不让我打死梁冀这个混帐,来日受他牵连,至於丧命,也不要怪我!”

说罢,身体本就不好,也著实上了年纪的梁商,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便听到医者说他中风偏瘫了的消息。

就在皇帝长女出生前的不久,梁商已经去世。

皇帝还派人过去吊过这位一直谨守本分的长者。

“陛下身体康健,又正值青壮之年,必然会子嗣昌盛的!”

回到眼下,见皇帝一直闷闷不乐,曹腾只能开口安慰他。

皇帝隨意的应了一声,继续看起了奏疏,没有再纠结这个沉重话题。

而之后的一段日子,他也没空再去抱怨自己的“无能”了。

因为宋国的使者,再次来到了中原,並对皇帝提出了新的要求。

“宋国邀请中原的学者,前往西海与新夏、泰西等地之人,交流格物之学—”

“大司空,此事你怎么看?”

朝堂之上,皇帝將宋国的国书发放给三公和六曹尚书,让他们议论这件事情,並著重点名了当世的格物大家、大汉的大司空、水利大师、研发了活字印刷术以及地动仪的张衡。

张衡没有当即作答,只接过復录的国书,细细观看了起来。

其上內容,是宋国皇帝广邀诸夏同族,以及罗马这个被秦、汉相继赠送“有类於我”的半个亲族,前往西海,匯聚於安都城中,效仿当年秦、夏、汉三国共编典籍,並统一度量衡的先例,將格物之学真正的確立起来一中原的汉朝,格物之学虽有王景、王充、张衡相继传承,但终究多依赖於个人的力量,学宫中培养的弟子,碍於长久的独尊儒术,碍於那些已经凭藉经学,获得了太多利益的“先富者”,迟迟无法形成一个类似儒、墨那样,有力团结、传承有序的学派。

但西海不同。

西海水土多有贫瘠之处,偏偏疆域广阔,又位於丝路重要地带,因此其国对於提高交流效率的办法,向来是十分重视的。

这使得西秦之时,西海在数算、天文、匠造等等方面,都有超出其他地区的跡象。

加上秦国没有独尊儒术,被赶出中原,换家西海后,也对“独尊法家”进行了反思,是以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只求经世济用就好。

在西秦覆灭之前,西海便涌现出眾多,承载了相关知识的书册。

还因为邻近的泰西罗马,治下征服的原有族群,也多用较为抽象的符號文字,所以西秦的学者在吸收了其中精华之后,还创造了具有十足“夷风”,但著实好用好记的特殊数字,进一步便利了西海学者在数算、匠造上的研究。

虽然动乱之时,让这样的研究被迫中断,但宋国建立后,开国的太祖武皇帝赵裕又帮助其重新延续了起来。

用这位的话来说,包含数算、天文等等实用之物的格物学,不仅有利於治国益民,还能够帮助西海取得“天命”。

毕竟天命也是源於人心的东西,跟识纬一样看不见摸不看,很多时候,只要说服了別人,获得了认可,就可以宣称自己拥有了“天命”。

总的来说,跟辩经没什么差別。

不过,在辩论儒家经典这件事上,西海学者肯定比不上吃这碗饭二百多年的中原同行,也略逊於承平多年,能潜心钻研其中奥妙的新夏亲友,所以“就让他们辩他们的,我们辩我们的!”

“不跟他们说儒家的玩意,用实打实的格物跟他们摆阵仗,攻击他们的薄弱处!”

宋太祖当时,只挥著手,对自己魔下的一眾智囊文臣、谋士学者说道。

“西帝问鼎之心不死,果真是贏秦之后。”

看罢,张衡直接下了定论。

虽然“问鼎”的是楚国,但最终覆灭了周室的,还是秦国。

这两家还世代联姻,並排坐“我蛮夷也”的桌子,因此不必过於较真。

张衡忽然想起南边的越国。

那才叫真的“秦楚结晶”

皇帝心里也跟著想起,明帝时期那位上下跳,光谋反就计划了几次的广陵王刘荆。

只能说强强联合,串出来宋国赵氏,著实给汉家带来了烦恼。

“不如先与之辩论比较一番。”

“试探西海在这方面的能力。”

大汉从和帝时,有了扶持格物之学的倾向。

邓太后之时,设立学宫,有了相应的教育体系。

及至当今天子,更通过考试选拔,促其更加发展。

哪怕规模在短暂的数十年间,未曾壮大为显赫学派,但集合其中精华,倒也不怕宋国这次带过来的几位学者。

张衡可还活著呢!

“那就依卿所奏!”

皇帝挥了挥手,同意了张衡的话。

他还揉了下自己的眉心,觉得大汉的外患又多了一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