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张辽来也
明月当空,肤施城西。
数支诸羌从北面、西面一同冲击赵云营垒,先是一支迂回赶路的杂羌千余骑抵达营北奢延水岸边附近,调头南下率先发动冲击。
赵云营垒外围是三四道断断续续不规律的低矮冰墙,低的不足两尺高。
这支羌骑践踏冰雪而来,骑士怪声嚎叫以助长勇气或企图惊吓汉军。
他们企图贴近营垒五十步时就迂回向东也就是向左边调头,这样冲击洪流中的羌骑士就能用强劲的右臂投掷出破甲伤害的短矛。
等完成向左调头、转向战术动作时,又能前进二三十步,最近会也就贴到赵云营垒十几步处,这么近的距离又能借助马力冲锋,投掷而出的短矛势必格外强劲。
然而赵云营外浇水结冰构建了低矮、无规律的冰墙,于是率先动手的侧翼千余羌骑前锋骑士持短矛蓄力将要投掷之时,他们的坐骑或被冰墙绊倒,或人马冲撞堆在一起。
羌骑惊怒呼喝之声与马匹长嘶声混在一起,等待他们的是大约五百人的弓弩齐发。
一轮强弩铁矢刷过后,就是更多的强弓重箭急速抛射。
短短四五个呼吸里,这支自相践踏的羌骑还没发挥出应有的战术效果,就被密集箭雨打击、重创,很快大溃向北撤离。
也就在近距离射溃这支倒霉羌骑之际,东侧两支羌兵千人队战团持盾推进,缓慢通过低矮冰墙阻碍。
而更多的羌人组成大小不一的战团,紧跟其后,或是稀疏的投石索队列,或是接替的千人战团,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弓弩手。
赵云依旧站在高处观望战局变化,前进的羌人战团前后错落,彼此保持着前后间距,左右阵列隙缝也够十余步宽,足够骑士快速机动穿插。
他的前线指挥军吏持剑高举指着一侧空地整个人很猥琐缩身低头立在一名持盾重甲步兵身后,用露出的一只眼观察缓缓推进的羌人前队步兵。
估算着距离,见不足十五步时,他挥剑大喝:“发!”
其他百人督也是先后下令,千余张强弩、重弩大致分成两个批次激发,前排持盾的羌兵顿时破盾,队形混乱。
强弩手立刻拿起备用的弩又是一轮齐射,加剧了羌人前排步兵的混乱。
很快羌人后方的投石兵、弓弩手开始抛射,强弩手也就放弃强弩,持矛戟、斧钺甚至长戈勾戟立在齐肩矮墙之后,等着羌人靠近。
也有职业弩兵开始搜集激发后的弩,运到间隔十几步一座的挡箭墙后进行上弦。
普通强弩进行踏张或腰张上弦,重弩则固定在的车辆上,几个人配合推搡车辆,借助车轮毂连接的上弦器快速上弦。
每一个五十人队,就有一个这样的挡箭墙、车力上弦装置。
羌人投射而出的箭矢、石块虽纷纷扬扬落下,但很难伤害肩靠墙壁的肉搏甲兵,挡箭墙后面的工作小队更是安全。
赵云观望之下,双方很快就隔着齐肩高的冰墙对戳起来,时不时就有前排羌人被推挤登上冰墙,立刻被待命的强弩集火狙杀。
以至于双方前排都隔着冰墙乱戳,战斗很快就陷入相持阶段。
而赵云东侧,是徐晃中军营垒。
有西北赵云、东南方向的张辽分摊压力,徐晃中军营垒接战之际就以储备充足的强弓硬弩射退了乱羌联军。
重装甲兵继续兼职弓弩手,对营外诸羌联军持续对射。
营内守军依赖防御工事躲箭,营外参与进攻、对射的诸羌弓弩手、投石手要么靠稀疏的队形,要么靠本部落持盾奴隶来提供战场掩护。
中军瞭望台,裴秀佩戴冰冷面甲观察,担忧会快速消耗箭矢储备。
不等他做出反应,徐晃的传令兵就出现在前线,营内弓弩射击频率下降,开始改用强弩还击。
这样的冰雪环境下,弩矢射出去后,对方除了从人身、盾牌上获取外,很难搜集绝大多数落在雪地的弩矢。
弓箭则不同,带有箭羽,落地后往往插在地上,很是显目。
而且弩矢是横向飞行过去,能杀伤一条线,直到命中为止;而弓箭抛射而出,只能杀伤固定点位,杀伤效率明显不如弩矢。
就这样,交战开始后徐晃中军以高频率弓弩压制羌人后,就以相对悠闲的姿态开始还击,等待战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