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混在1980 > 第515章 基建

似乎看出她的疑问,曾阿黎直接说道:“别看她穿得精致,头发我给梳的,妆我给画的,衣服,许老师给选的。”

“她呀,这辈子全凭嘴甜。”

“把谁都哄得服服帖帖的,别说我们,孩子们也一样。”

“早上经常顶着鸡窝头起来,孩子们一看到,就会帮她打理,然后给她准备早餐,自己跟个小废物一样。”

“现在又开始哄孙子孙女。”

“这是本事!”赵园园不以为耻,嘚瑟地挑了挑眉,论起舒坦,这世上就没人比得上自己。

曾阿黎嫌弃地撇嘴,却无法反驳。

整个访谈,人物的介绍告一段落,倪苹把话题拉回正题:“许老师的基金会投入之大,堪称前无古人。”

“如此庞大的投入,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支撑,也是大家最好奇的,外界有过许多的猜测。”

“通过资料,我们了解过一些。”

“陈老师,你是京城人,却在香江发家,在八十年代初,要去香江并不容易,你是怎么过去,并发家的。”

闻言,陈凡微微沉吟。

“去香江,应该算是意外吧。”

“当时我插队回来,我姐一家在婆家过得不好,就把她们接回来住,家里住不下,我就租别人的房子。”

“李红兵,兵子哥的房子。”

“他家在 60年代,因为特殊原因跑去香江,唯独他一人留下,日子也过得很艰难,靠蹬三轮谋生。”

“哪会儿叫板儿爷,还有很多人打趣,叫他骆驼祥子,在大杂院里,地位可想而知,三十多岁,还是光棍。”

“后来在我的鼓动下,他靠着祖上的酱菜手艺,摆摊谋生,改变了生活,还去农村找了媳妇。”

“他们家的组训很有意思。”

“有恩必报!”

“后来他家人从香江回来找他,认为我帮过兵子哥,想着要回报我,就邀请我跟许老师去香江玩。”

“我家老四上传过一个视频,就是逼着英伦佬签约的,里边那个英姐,就是兵子哥的大姐,叫李红英。”

“去那边后,都是英姐接待。”

“说起来,也是运气好,当时去那边卖了剧本,又帮人写了几个广告,赚了几十万港币。”

“这些钱都拿去买黄金期货。”

“后来又开了一家出版社,凡尘出版社,钱还是找英姐借的,反正赚到钱就去买黄金期货。”

“那个年代,买黄金期货也简单,盯住美联储就行,美联储降息,黄金涨价,美联储加息,黄金降价。”

“涨幅还都比较大。”

“从 1980年到 1984年,我手上的资金,就从几十万港币变成二十多亿美刀,换成港币,就是 160多亿。”

“在当时的香江,我不是首富,但肯定是现金最多的人。”

闻言,无论是倪苹、小飒,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忍不住惊叹,白手起家,四年时间, 160亿港币,惊人的数值。

好一会儿,倪苹才平静下来,又问:“在金融市场上赚到钱,你就开始转向实业?”

“你们家四姑娘在讲座上说过,当时因为葵涌港的关系,跟英伦人起冲突,拿下香江大量的民生企业。”

“可以这么理解。”陈凡点头。

想了下,又说:“投资实业的时间其实更早,不算出版社,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其实是嗨乐家电。”

“嗨乐是你投资的?”小飒讶异。

嗨乐的老板顾海洋是风云人物,没少上电视节目,也上过他主持的《开讲啦》,但从未听说过。

“说起嗨乐,可就有意思了。”

许今秋噗嗤笑出来:“有时候我都很好奇,男人之间的友谊真的很奇怪,刚才不是说过,老顾因为卖房,跟我们认识。”

“卖完房之后,老顾去羊城。”

“陈凡想打听羊城改开的情况,就跟老顾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后来还合伙做生意,倒腾计划外的电视机。”

“再后来,陈凡邀请老顾一起建电视机厂,英姐也入股,一起到香江收购电视机生产线。”

“当时碰上竞争对手,汇丰的大客户经理,带着两个英伦人,想要压价收购,还威胁陈凡。”

“汇丰在香江势力很大。”

“在当时,很多人都会给汇丰面子,真把汇丰得罪死,路会很不好走,毕竟汇丰的背后是英伦资本。”

“陈凡可没惯着。”

“直接把英姐的保镖叫来,把那个大客户经理拉到走廊上,打了十分钟,一秒钟都没少。”

“就这样赶走英伦人,嗨乐才有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

倪苹和小飒纷纷傻眼。

把人拉出去打十分钟?这是去谈生意,还是耍流氓?直播间的人也不能理解,当时的香江,这么乱来吗?

陈凡也给出解释:“当时,我是汇丰的大客户,英姐家也是,大客户经理威胁大客户,打了也白打,事后汇丰还得道歉才行。”

“除了嗨乐,其它投资也很多。”

“最开始是叫上老胡,胡应相,还有英姐一起,在内地投资广珠、广深、京津三条高速公路。”

“扬子江造船,扬子乙烯工程。”

“拿下葵涌港之后,又盯上港口业务,投资盐田港、魔都港、津门港、泞波港、莲云港、慧州港六大港口。”

“还有二滩水电站。”

说到这儿,曾阿黎补充一句:“当时都在大力引进外资,他一个人的投资,顶得上其它全部的外资。”

“而且投资的,全是基建工程。”

“基建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基本上几十年才能回本,甚至在当时,很多项目是看不到回报的。”

“比如高速公路,前十年别说赚钱,年年都亏本;还有港口、造船业,前二十年,也是亏本。”

“这些完全违背他的投资思路。”

“在外面,他都是赚快钱,在内地,他就喜欢投基建, 1998年又发疯一样,斥资 7000亿元搞基建。”

“这 7000亿元,其中 4800亿是直接投资,其它 2200亿低息贷款给给官方,全部用于修建运河。”

“赣粤运河、湘桂运河、平陆运河、荆汉运河、浙赣粤运河,以及中原内河水网,一共六条运河。”

“这些运河,很多还在亏本。”

“等会儿,这六条运河是你们投资的?”倪苹瞪大眼睛。

当初这六条运河开挖,反对的声音,批评的声音一大堆,以当时的经济情况,其实是没必要的。

钱要在刀刃上。

当时有更多的项目急需资金,把 7000亿元在“作用并不大”的运河上,怎么看都是浪费。

当然,现在很香。

尤其是运河周边的城市,受益非常大,可这运河,不是国家出钱修的,怎么变成私人出资?

观看直播的人,也都一脸懵。

“他给封的口,不让宣传。”

曾阿黎白了丈夫一眼,接着说:“他在内地就喜欢搞基建,回报率基本不高,当时我问过,知道他怎么说的吗?”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