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井苏……”吴恙反复的念着这个名字,越发觉得喜欢,姓吴,是井边捡回来的,后面还跟着苏钰锦的姓,这世间哪还会有比这个名字更好的呢?
“甚好,甚好!”
有了吴靓的帮助,带这个孩子便已经方便了多,知道过几日要带另一个孩子回来,所以吴靓早就请了一下乡下奶水充足的妇人,因为她家中条件不好,但刚生了孩子奶水不错。所以吴靓给了高价,让他每天六次来家中喂孩子,如今多了一个,吴靓同那妇人说了后,加了价钱,那妇人也是很乐意的。
三日后,吴靓将那个女孩接了回来,取名为满欣。
在老家带孩子的日子,是苏钰锦一生之中觉得是累,但是又最快乐幸福的日子。每个月苏钰锦都会给苏鸿启写一封家书报平安,苏鸿启那边知道苏钰锦得偿所愿了后,便告诉他不用急回去,待孩子大一些后,定要带回宫给他瞧瞧。虽不是亲生,但他这个做皇伯父的,也要对这孩子尽一些伯父该有的心。
吴恙老家的人都比较淳朴,虽然知道吴家老宅又住进了人,一天不见他们出来劳作,但还有花不完的银子,大家虽然都知道这个事情,但从来没有人在背后乱说过什么不三不四的话。
满花程如今已经完全熟悉了看不见的生活,行动起来光靠听力便也同以前一般无二。
小孩子,吃了睡睡了吃,长的倒是极快,转眼间一年的功夫过去,两个孩子都能满地走了,但就是满欣不如吴井苏走的那么利索,走快了几步便要摔跟头。可满欣如今爹、娘、叔叔还有一些一个字、两个字的词都能说个清楚,吴井苏却不如满欣,至今为止一个字都不会主。
起初他们都以为吴井苏可能是个哑儿,所以带去了大的城中看了郎中,郎中让他们放了心,说只是孩子开口说话晚罢了,这样四人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没再急过。
转眼之间又半年过去,眼瞅着再有一个月便要过年,苏钰锦答应了苏鸿启,每年过年都会回去,去年因为吴井苏太小,所以苏鸿启也没有强求让他们回去,今年吴井苏已经大了,他们也没有理由不再回去看看,更何况这么一离开便是一年半之久,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果然同郎中所说,吴井苏只不过开口晚罢了,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他这个小话唠说起话来也是喋喋不休。
吴恙同吴靓和满花程相商,问了他们的意思是不是愿意同他和苏钰锦一起回京中过年,吴靓和满花程想着满欣也没有见识过京城的繁华,所以便应了下来。
一路上,四人带着两个孩子,照顾起来也是很方便的,二十天的时间,一行四个大人、两个孩子便赶至了京中。
苏鸿启在这一年半之中,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他减少的税收,更给一些家中男人有残疾的腐儒们提供了挣银子的方法。
因为蛮夷女子泼辣居多,所以她们国家对于绣功、做针线活很不精通,所以苏鸿启同耶律准书信来往,说到了这一点,正好东靖民间女子的绣功和做衣服、鞋的手艺不错,所以两国交好,在这一点上两国都会有好处。
所以最后苏鸿启成立了一个叫针绣局的地方,专门收购民间妇孺的绣口,或者成衣和鞋子。有时更是按照蛮夷所需要的东西,写一张告纸贴在针绣局门外,女人们便可根据要求,来制作东西、挣取银两。
一年半京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让长时间在乡下住的四人都震惊不小。
因为早已经修书回京,苏鸿启知道这日苏钰锦会回来,所以特意在皇宫门口,同关喻楼等候他这个唯一的弟弟。
看着还是一年半前离开时用的马车,关喻楼指着不远处缓缓驶来的马车开口:
“皇上,回来了、回来了,你快看,那便是钰王爷和吴恙走时,长止给他们备的那辆马车,我记得真真的。”
“朕看到了,确实是他们,寻策,快快上前去帮他们牵马。”苏鸿启这话刚落,吴恙他们已经到了近处,寻策将拂尘给到了三元,上前一把将马牵住了。
“王妃,二档头,你们可算回来了,自上次收到你们的家书,皇上高兴的整宿整宿睡不好。”
寻策的话刚落,吴恙跳下马车将马车门打开,只见苏钰锦牵着个长相白嫩的孩子从里面走了出来。苏鸿启看到苏钰锦还如当初走时一模一样,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安了下来。
“皇兄。”
“钰锦啊,快来让皇兄好好看看,你能回来,这就是朕今年过年收到的最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