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3章 劝进位,李翊领群臣;加龙袍,刘备

刘备见此,乃笑着对刘协说道:

“陛下勿怪,只因战事刚刚结束,将士军民皆疲。”

“寡人便每日带着他们去打猎,平野纵马,交游伙伴。”

刘协似笑非笑地说道:

“这架鹰牵狗,岂是天子正道?”

李翊出声回道:

“陛下此言差矣,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刘协便道:

“既然诸位爱卿有如此雅兴,朕又怎好扫兴?”

于是,当即命人拣选良马、名鹰、俊犬。

待弓矢俱备以后,聚兵于城外。

春日的猎场,天高云淡,草木葱郁。

刘协骑着一匹温顺的白马,与刘备并辔而行。

身后跟着关羽、张飞、李翊、陈登等一众文武、

羽林郎执旗开道,声势浩大。

忽然,前方草丛微动。

一只雄鹿跃出,鹿角如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

“陛下,请。”

刘备勒马退后一步,示意刘协先射。

刘协微微一笑,从侍从手中接过长弓,搭箭拉弦。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凝视着远处的鹿,手指一松——

箭矢偏出,擦过鹿背,惊得那鹿一跃而起。

刘协不慌不忙,再射一箭,又偏了。

第三箭射出,依旧未中。

那鹿见此,竟昂首挺立,目光炯炯,似挑衅一般。

刘备见状,乃拱手道:

“陛下,不如让臣一试?”

刘协看了他一眼,笑意不减:“好。”

说罢,竟将自己的御弓递给刘备,“齐王可用朕的弓。”

刘备一怔,但很快接过。

搭箭上弦,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嗖!”

一箭穿喉,雄鹿应声倒地。

王朗眼疾手快,不顾三公之尊,亲自走到鹿前,见是天子的箭。

便振臂高呼:

“陛下射中了!陛下射中了!”

“陛下神射!陛下神射!”

群臣见状,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声音震彻猎场,惊起飞鸟无数。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就立在刘协身旁。

群臣们看似是跪在刘协面前喊万岁,实则是在对刘备喊。

刘协坐在马上,看着这一幕,只是轻轻一笑。

眼中既无愤怒,亦无悲凉,唯有释然。

刘备眉头微皱,驱马走到鹿前,沉声道:

“诸位误会了,鹿虽是寡人射中的。”

“但弓是陛下所赐,此鹿理应归天子所有。”

刘协抬手打断他:

“齐王此言差矣。”

“鹿既然是你射中的,自然该归你。”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陈登远远望着,低声对李翊叹道:

“还是兄弟你聪明,看来小皇帝果然什么都明白了。”

张飞挠头,凑过来问:

“你们在说什么?俺怎么听不懂?”

李翊笑而不语,示意陈登解释。

陈登压低声音说道:

“三将军可曾听过一句话——”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天子放弃自己的鹿,连御弓都交给了齐王,难道意思还不明显吗?”

张飞愣了片刻,突然一拍大腿:

“俺懂了!”

他的嗓门太大,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关羽一把拽住他:

“三弟,噤声!”

张飞讪讪闭嘴,但眼中已满是兴奋。

猎场中央,刘备与刘协仍在对视。

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在两人之间盘旋。

刘协忽然一笑:

“齐王,天色不早了,回宫吧。”

刘备深深看了他一眼,拱手道:

“遵旨。”

是夜,月白风清。

丞相府内灯火通明,却门窗紧闭。

李翊端坐主位。

左右关羽、张飞、陈登、马超、庞统、王朗、华歆等一众重臣依次列席。

几乎全国所有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来到了丞相府。

如此多的国家精英,骨干人员聚在一起。

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身为主公的刘备,却并不知道此次聚会。

此次会议由李翊发起,请了齐国所有高官。

唯独刘备不知晓此事。

众人皆屏息凝神,神色肃然。

“今日猎场之事,诸位都看见了。”

李翊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天子让弓,群臣呼万岁,此乃天意人心。”

他目光扫过众人:

“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动荡,非雄主不能定乾坤。”

“齐王仁德布于四海,功业盖于天下,今日射鹿,便是天授之兆。”

顿了顿,李翊沉声道:

“李某以为,是时候迈出那一步了。”

屋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跳动。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大气也不敢出。

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张飞,此刻也乖得像个孩子般,默默地等待李翊的话语。

李翊目光如电,厉声道:

“谁赞成,谁反对?”

王朗第一个起身,拱手道:

“丞相明鉴!天道有变,神器更易。”

“齐王当承天命,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华歆紧随其后:

“正是此理!当年高祖斩白蛇起义,今日齐王射鹿受命。”

“此乃天意循环,我等当顺天应人,切不可逆天而为啊!”

关羽凤目微闭,沉吟片刻,终于点头:

“关某唯兄长之命是从。”

张飞拍案而起:

“俺老张早就等不及了!”

“如今天下姓刘,俺哥哥也姓刘。”

“做汉家皇帝,天经地义!“

陈登、马超、庞统等人对视一眼,齐声道:

“我等附议。”

李翊见状,嘴角微扬: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王朗捻须问道:

“丞相打算如何行事?”

李翊成竹在胸:

“算算时辰,明日吕布与田豫便要到雒阳了。”

“某会安排他们在平津驻扎,届时请齐王出城相迎。”

他目光环视一圈众人,说道:

“诸位提前备好龙袍,待齐王与吕温侯相见时。”

“公等便一齐上前,为齐王披上。”

王朗抚掌笑道:

“妙哉!届时众望所归,齐王必不能辞!”

华歆却皱眉说道:

“只是……天子那边为之何……?”

李翊目光一冷:

“这正是要交给二位的大事。”

他盯着王朗、华歆。

“明日一早,你二人便入宫面圣。”

“晓以利害,劝天子禅位。”

王朗、华歆闻言,面色微变。

李翊缓缓起身,走到二人面前,低声道:

“这最难之事,交给你们。”

他拍了拍二人肩膀,“可莫要让李某失望”

之所以说是最难,是因为这种事谁来都不好做。

一旦做了,那他的政治生涯也基本到尽头了。

所以李翊等一众手握实权的大臣,是不好亲自出面来做这件事的。

但王朗、华歆两个年过半百之人,就很适合。

就算不顾自己,也要为后代儿孙着想才是。

因为李翊的言外之意,就是之后会通过其他方式补偿二人。

王朗额头见汗,连忙躬身:

“丞相放心,臣等必不负所托!”

华歆也急忙表态。

“臣定当竭尽全力,劝天子顺应天命。”

李翊满意点头,又看向魏延。

“文长,明日你率亲兵把守宫门,以防不测。”

魏延抱拳:“某家明白!”

安排已毕,李翊举杯:

“诸位,明日之后,大势既定。”

“你我皆从龙之臣也!”

“敬诸位。”

众人齐具举杯,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正在往雒阳方向赶的吕布、田豫也收到了来自雒阳的信使。

二人拆开来看,竟是李翊亲笔手书。

其书略曰:

“翊致奉先、国让书。”

“翊白:

“汉祚将易,天命在齐。”

“今群臣共议,欲奉齐王继大统,以安社稷。”

“明日二君至平津,翊当引齐王亲迎。”

“届时当有‘龙袍加身’之举,望二君率部从众,同劝大位。”

“夫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二君戍边劳苦,若成此大事,则为劝进元勋。”

“名标青史,岂不美哉?”

“切记,切记。”

“建安十七年,春三月。”

二人看完书,吕布大为震惊:

“原来齐王召我等回雒阳,竟有此之故!”

田豫却似早有预料,问:“你道是何为?”

吕布挠挠头:

“布当真以为是齐王念我等戍边辛苦,特要赏赐耳。”

田豫翻了个白眼儿,暗想你也就这点出息了。

“总之,明日你我二人务要见机行事。”

“明白明白!”

……

次日清晨,李翊整肃衣冠,入内拜见刘备。

“王上。“

李翊拱手道,“刚得急报,吕奉先与田国让已至平津,不日将抵雒阳。”

刘备闻言颔首:

“此二人镇守边陲,劳苦功高,当遣重臣相迎。”

李翊却道:

“臣以为,王上宜亲往平津相迎,方显殊荣。”

“平津?”

刘备眉头微皱,“此去数十里,未免太远。”

“不然。”

李翊正色道:

“吕温侯威震塞外,田国让安抚幽燕,皆为国家栋梁。”

“王上若能亲迎,必使将士感奋,边关永固。”

刘备沉吟片刻,终于点头:

“卿言有理。”

“不过,此事当先禀明天子。”

于是,刘备入宫面见天子。

时刘协正在偏殿读书,听闻刘备求见,当即宣召。

刘备入内行礼,说明来意。

刘协听罢,竟无半分迟疑:

“边关将士辛苦,齐王亲迎,理所应当。”

他起身相送,行至殿门时,忽而驻足,意味深长地说道:

“爱卿此去,可要早归。”

刘备一怔,未解其意。

暗想雒阳去往平津,来回至多也就半日时间。

为何刘协这话说的好似再也见不着自己,像是永别一般?

刘备未想其他,只当是寻常嘱咐,拱手应道:

“臣谨记。”

春风和煦,黄河水浊。

刘备与李翊立于岸边,远眺对岸尘烟。

不多时,一队铁骑踏尘而来,当先两员大将,正是吕布与田豫。

“奉先!国让!”

刘备快步上前。

吕布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末将吕布拜见王上!”

田豫亦拜:

“臣田豫,参见齐王千岁!”

刘备亲手扶起二人:

“二位戍边辛苦,快快请起。”

正寒暄间,忽听马蹄声震。

刘备回首望去,但见关羽、张飞、庞统、麋竺、曹豹、陈登等数十文武重臣,率千余精兵疾驰而来。

“云长?益德?”

刘备愕然,“尔等为何到此?”

众人并不答话,只是纷纷下马,齐刷刷跪倒。

李翊上前一步,高声道:

“如今天道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请王上顺天应人,承继大位!”

刘备大惊:“卿等何出此言!“

话音未落,关羽已捧出一袭暗金龙袍,不由分说披在刘备肩上。

随即退回人群,单膝跪地:

“请兄长承继天子大位!”

“请王上继天子位!”

众人山呼。

刘备大声道:

“此乃大逆不道之事!”

李翊叩首道:

“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

“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

“刘表占据荆州,公孙度虎吞辽东。”

“盗贼蜂起,奸雄鹰扬。”

“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而王上扫清六合,席卷八荒。”

“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以王上之神文圣武,膺继大统,应天合人。”

“正是法尧禅舜之理,岂非天心人意乎?”

“又何谓之为大逆不道?”

“请王上继位!”

话甫方落,千余将士立马齐声跟着呐喊,声震四野。

“请王上继位!”

刘备环视众人,见个个神色坚定。

沉默良久,终于问道:

“尔等奉我为天子,可愿听我号令?”

“唯命是从!”

众人声如雷霆,不假思索地应答。

黄河水拍岸,春风卷龙旗。

刘备肩头龙袍猎猎,映着朝阳,灿若流火。

终于忍不住叹道:

“唉,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呐。”

……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