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谟业的自尊心很强,谁也不能来教他怎么做事。
但他偏偏搞不过余切,这事儿就像是如来佛祖一样——余切在遥远的波士顿和马尔克斯聊天,说上几句话,就能在这里引起一场风暴。大家来做他的阅读理解,揣摩出题人的想法。
唉,其实要感谢余切。
起码他这么一弄,大家终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这辈子能不能学余切呢?
不要说像他那样厉害,就是说,学他的一点皮毛,做点真事,有没有可能?
不久,余桦回来,却还带了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长相并不如余桦的前妻漂亮,却很有文人气质。几句话攀谈下来,原来这个人叫陈宏,已经拿到了进修班的名额。
陈宏是个编剧,家里不错,从小耳濡目染很熟悉西方的小说。她和余桦谈到福克纳,马尔克斯这些厉害的作家,引经据典,看起来就像个十足的文艺女青年,余桦眼睛放光……
他已经完全被陈宏迷住了。
余桦的前妻是一个漂亮,但对文学没有兴趣的女人,经常因为余桦写小说不顾家和他吵架。
眼前这个陈宏,就是余桦心底里最渴望的那种伴侣。
直到陈宏忽然自豪的说:“我们中国现在也有世界性的大作家了!余切!他是我的文学偶像,我来进修班,就是听说他明年要回国。”
“说不定他又来做老师了呢!”陈宏笑道。
余桦呆了一下,但余桦不是管谟业这种执拗的人。他转而道:“我也是余切的书迷,我也爱余切!我有个破房子,里面有余切给我的一套书,还有他的亲笔签名。”
“其实吧,我之所以能来这,就是因为在火车上遇见了余切。”
陈宏果然很感兴趣,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她想去余桦的家里面看余切的书。
余桦强调道:“陈同学!我家非常破,我在京城没有房子!”
他还没拿到名额,他搞得好像已经是进修班的一员了一样!
“没关系!你肯看余切的书,我们就是朋友。”陈宏说。
之后,余桦又发挥绅士风度,送陈宏到附近的住处后再来找管谟业吃饭。年末的京城十分寒冷,而余桦却感受到了火热,他让管谟业坐在自己自行车的后面,竟然把体格大得多的管谟业带得飞起。
“你骑太快了!你不怕滑倒我还怕呢!”管谟业不满道。
“我喜欢那个女的!”余桦还在为刚才的事情兴奋,“她不可能和余切在一起,却可能和我在一起。她爱的是写出小说的余切,而我爱的是真正的她。”
管谟业被这番话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来不及咳嗽,余桦又忽然说:“你讲讲,你为什么非要和余切作对?”
“我吗?我没有。”
“你有,你简直是不自量力。你在学马尔克斯,他在开导马尔克斯。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管谟业再次沉默了。
这是他一直在想的事情。
正如他之前所说,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有个“余切版本”,这为这种小说设下了某些边界。管谟业自从写小说以来,就一直面临这种矛盾。
继续下去,要么有一天他会彻底惹怒余切,要么他在这之前服软。
这俩兄弟到了一处卖涮肉的地方,溜进去。余桦大叫道:“来两份羊肉!”
等羊肉上了之后,余桦言简意赅道:“如果有一天,我和陈宏成了。我会永远的感谢余切,他是我真正的恩人,比我爹都亲。”
这当然了!
你一个离了婚的,房子也没一个。真要是因为这成了,你当然要感谢余切了!
但余桦却不是在说他自己,而是道:“管谟业,你可以和我一样的。你为什么不能和我一样?”
……
最后,管谟业自己结了账。
余桦的话打醒了管谟业,他想来想去,认同了自己朋友的劝解。
与此同时,《东风压倒西风》这部纪录片也制作出前半截。为了拍摄出这一部纪录片,央台派出了相当大的团队,还和新化社进行合作,罕见的进行跨部门合作。
新化社负责发新闻,而央台负责拍摄纪录片。
它俩是平行部门,互相间没有什么关系。
《东风压倒西风》纪录片第一次面世是在沪市的电视节上。
这里是沪市国际友好电视节,是中国的第一个国际电视节。电视节在沪市体育馆举行,一共有来自美国、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与。
干什么呢?
互相买卖电视剧,但主要是给中国人卖片子。
中国的片子不容易卖到西方去,在这个电视节上,大部分是西方国家的办事员,想办法把电视剧卖到中国来。因此,整个现场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每个人都挤在自己的展览台上大声吆喝,摆出很洋气的电视剧海报。
主办方在现场配备了翻译志愿者。
办事员们大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来!来这的中国人啊!来看看我的电视剧!”
但他们并不指望自己的电视剧能卖出去,因为这些电视剧价格十分昂贵。而中国人现在又很缺乏电视剧来看,几年前,央台还因为没有足够多的电视剧播放,不得不大白天频繁的放广告。
本来东西就贵,市场还缺少……那不得狠狠涨价啊!
几个穿西装的中年人在展览上逛来逛去。
“领导,咱转了一天了,什么电视剧也不买?”
年轻一些的同志说道。
这话让另一个人叹了一口气:买,他是想买的,但是买不起。
这个人是央台的领导王丰,他上任之后,很知道台里经济的窘迫情况。今年年初,《西游记》在大陆播出,万人空巷。但是《西游记》没有拍摄完。
为什么?
没钱了。
西游记里面虽然有齐天大圣,却没有一个“余切”来筹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