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5卷) > 第122章 云梦山四子求师鬼谷洞先生拒徒(2)

鬼谷子看向跟着走进的童子:“小子,他们进山几日了?”

“不多不少,刚满二十一日!”“哦。”鬼谷子伸个懒腰,“届满三七之数了!”

童子走到鬼谷子身后,在他背上、颈上又是捶又是捏,笑道:“嘻嘻,先生,您老这番云游……”故意顿住。

“是该回山喽。”鬼谷子缓缓起身。

童子一脸得意:“我就晓得是。小子这就去晓谕他俩?”

“去吧。”

雨后初晴,阳光普照,山谷再次现出生机。

二子草舍前,苏秦背篓子站着,显然在等张仪。不一会儿,张仪走出来,腰上挂柄剑。

童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见二人这身装扮,问道:“咦,你们这是做啥?”

张仪扬手道:“呵呵呵,你来得好哩,上山采菇不?”

“采菇?就你俩?”

“对呀!”

“希望采到的不是毒菇。”

张仪惊愕:“毒菇?”

“半只就可毒死一头牛哟!”

“乖乖!”张仪咂舌,“幸亏方才没有吃到!走走走,小童子,这就陪我俩采去,哪些是毒菇,你得盯实些儿!”

“没空。”

“咦,你还能忙什么呢?”

“来给你们捎个喜信呀,”童子压低声,“先生云游回来了!”说毕转个身,蹦蹦跳跳地跑向溪水。

苏秦、张仪互望一眼,竟是傻了。

有顷,张仪率先回过神来,“啪”地扔下竹篓:“苏兄,甭愣了,换衣服!”说着走向自己的小屋。

苏秦这也反应过来,扔下竹篓,跑进自己的小屋。

二人匆匆换过衣服,走向草堂。

离草堂十几步处,张仪顿住步子,一脸难色。

苏秦觉出,吟道:“贤弟?”

张仪指向自己心窝,低声道:“我这心里跟猫抓似的,一揪一揪的!”

“贤弟所为何事?”

张仪顾虑重重:“你说,先生他……该不会记恨洛阳之事,赶我走吧?”

苏秦回过身,扯他衣服:“先生何等肚量,贤弟莫作此想!”

张仪心一横:“走,反正已到这一步了!”说着大步上前,敲门。

门开了,玉蝉儿迎出来。

张仪揖礼:“听说先生回来了,我们特来拜见,烦请姑娘禀报!”

玉蝉儿指向刚刚挂起的一道竹帘:“先生正在休息!”

苏秦、张仪隔帘望去,隐约看到鬼谷子帘后端坐,似入冥境。二人对望一眼,就地跪下,叩首。

一个时辰过去了,鬼谷子纹丝不动。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鬼谷子仍旧不动。

傍晚时分,当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隔门射进时,草堂里仍旧静若幽冥。鬼谷子端坐于帘后,苏、张跪于门外,玉蝉儿坐于几后,聚精会神地捧读一册竹简。

夕阳沉山,晚霞映天。

童子提着一篮子鲜菇和一些可食的块根,蹦蹦跳跳地跑回草堂,见苏秦、张仪跪在门口,不无惊愕道:“咦,你俩跪在这儿做什么?”

张仪急打手势:“嘘——”朝草舍努嘴,“先生在休息呢!”

童子白他一眼:“挡住路了,挪一下!”

张仪面现尴尬,往旁边挪挪,闪开个口子。

童子走进屋子,闹出很大的声音。

鬼谷子似乎让他吵醒了,张开两臂,左右舒缓几下,出声吟道:“萧萧兮谷风,幽幽兮山林。缈缈兮有约,悠悠兮尘心。”

玉蝉儿缓缓走入帘后,小声禀道:“先生,山外两位公子求见,已候多时了!”

鬼谷子声音沉沉的:“年轻人,既来求见,就进来吧。”随即旋过身子。

玉蝉儿撤去竹帘,与童子一左一右站在鬼谷子身后。

苏秦、张仪进门,趋至鬼谷子跟前,连拜三拜,伏于地上。

“呵呵呵,”鬼谷子冲二人笑道,“老朽云游几日,今日方回,让客人久等了!”

苏秦吟道:“晚辈冒昧,有扰先生清静,请先生宽恕!”

“呵呵呵,”鬼谷子又是一笑,“老朽想起来了,你是洛阳那位有舌疾的年轻人吧!既然是老朽请你来的,怎么能说冒昧呢?老朽云游之前,已将配好的草药留于谷中,童子该当交给你了吧!”

“交给晚辈了,晚辈已按前辈所嘱,每晚一丸,服过几日了!”

“愿服就好。对你来说,这些药丸虽能软舌,却不紧要!”

苏秦急了:“前辈是说,晚辈舌疾,连这些药丸也不济事?”

“是哩。你的舌疾非先天所致,乃后天养成。你心气甚高,却无自信。于你而言,口吃并不是病,失去自信,才是真病。”

鬼谷子一句点破病根,苏秦大是叹服,再拜于地:“晚辈谢先生指点迷津!”

鬼谷子看向张仪:“哦,这位年轻人,老朽也想起来了。你这是追进山来扯老朽的招幡儿吗?”

张仪全身一寒,面现惭色,叩首道:“晚辈不敢!”

“既然不是来扯招幡儿的,你寻到此处何事?”

“我……”张仪眼珠儿一转,“先生神算句句灵验,晚辈认赌服输,特来奉还先生三个响头!先生在上,请受张仪三叩!”说完,重重叩下三个响头。

鬼谷子微微一笑:“三个响头老朽收下,你可以走了!”

张仪急以臂肘轻碰苏秦。

苏秦吟道:“晚辈还有一求,乞请前辈允准!”

鬼谷子淡淡问道:“是求卦否?”

“非为求卦。晚辈此来,疗治舌疾倒在其次,随侍先生、恭听先生教诲才是首要。晚辈恳求先生容留!”

鬼谷子转对张仪:“这位年轻人,你也这么想吗?”

张仪叩拜:“晚辈不才,欲与苏秦一道,求拜先生为师!”

“你二人有心求学,可喜可贺。时下学者如林,大家鹊起,有孟轲之流治仲尼儒学,有庄周之流治老聃道学,有随巢之流治墨翟墨学,有公孙鞅、申不害之流宣扬法学,有惠施、公孙龙之流开名实之宗,有淳于髡、邹忌之流以隐语取胜,有桓团之流以诡辩盗名,还有杨朱、彭蒙、田骈、慎到之辈,皆是大家,无不著书立说,开宗立派,列国更是学宫林立,学风骤起,老朽问你,缘何不去投奔他们,反倒来此深山老林,求拜一个山野老叟呢?”

听鬼谷子一连说出这么多名字,张仪以为是要考试学问,豪气陡升,出口应道:“晚辈遍观百家学问,或宣扬大道,或彰显小技,多为矫饰之术,不堪实用!”

鬼谷子态度和蔼:“年轻人,百家学问何以不堪实用,能详言否?”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