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的态度依旧是淡定,似乎这种事情若不主动让他出主意,他就只会说对对对一般。
卢毓的回应是没有意见。
但王肃不同。
作为经学大师、当世大儒,这种政治上的手段王肃在书中见得多了,既然皇帝方才说是裴潜和徐庶建议,那就说明此事亦是出自他们的建议。
裴潜和徐庶二人愿意做什么,王肃不管,只是别连累到自己身上就好!稍稍推一把也是无妨的。
王肃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既然诸王都未就国,也未长大,这些由臣子们兼领的职位、还应以朝中的两千石为主。”
“侍中应不在其中。”
曹睿轻笑一声:“好,王卿说得在理。朕再补充一句,如今有四名皇子,内阁阁臣也只有四名,那便从九卿、尚书们中来选中庶子,让阁臣们去做王傅好了!”
“陛下,这……”王肃有些诧异:“阁臣位高权重,若各自为一王傅,岂不使臣子们相争!”
裴潜在一旁补了一句:“内阁皆是朝中重臣,又是忠谨之人,王侍中不必担忧了。”
王肃闭嘴不言,彻底明白这件事出在哪里了。
既然皇帝态度如此,他一介侍中还要说些什么?保持沉默就好了。
……
夹石与皖城之间相隔不过二百余里,此番出巡又是全骑兵的配置,速度想快则快,不过区区三日,在十月七日晚抵达了皖城。
“怎么样,桓卿在皖城待的如何?”
皖城的城墙之上,曹睿在镇北将军桓范、横海将军胡遵的陪同下缓缓走着,射声校尉曹爽的部属换下了皖城本地军队,在城墙两侧三步一岗的护卫着。
“臣在皖城待的不好。”桓范摇头:“不在陛下身侧,臣也总是想念陛下。”
曹睿笑道:“桓卿既然想念朕,那朕今日不是来看你了吗?皖城这里你也来了一年多了,此处战力如何,能担得起什么任务,桓卿心里应当有数了吧?”
对桓范来说,与皇帝稍微开一句玩笑就已经足够了,既然皇帝在问正事,他也收起了笑容,认真开口应道:
“启禀陛下,皖城的两万军队是在太和元年皖城之战后,由原豫州刺史贾梁道所领的一万州郡兵在此处为任,再加上后面增来的一万豫州兵,这两万豫州的州郡兵就是皖城军队的底子了。”
“这些军队屯驻此处,算来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了。在这六年之中,筑城、屯田、造船等事不断,加之此前的训练演练都是为了守住皖口、潜口、皖城三座城池来设置的,可谓善守而不善攻。”
曹睿停了几瞬,回应道:“桓卿的意思是说,这些年来,皖城军队的战力并未怎么增加?”
“是,臣是此意。”桓范继续说道:“若论战力,皖城此部顶着外军的名头,战力依旧是寻常的州郡兵,守城尚可,若以此部作为战时主攻的军队则有些为难了。臣不敢欺瞒陛下,即使皖城这里造出足够的船来,也应该得不到大用。”
曹睿道:“好,你所说的朕已记下了。桓卿说得清楚,朕也喜欢听这些实话、真话,而不是什么愿意效死的空头许诺。”
“朕今日也与你通个气,朕有意在后年、也就是太和九年伐吴。届时你此处军队领不到什么主攻的任务,也不会用你们去打丹阳、吴郡这些地方,朕也只有一件事让你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