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42章 当乱则乱

裴潜将方才记下的内容整理完毕,请了印,而后派信使当即往寿春方向发回。

在天色全黑之前,信使来得及赶到下一个驿站。

随于皇帝身侧出巡,在太和年间已是常态。上至内阁阁臣,中至侍中、大臣们,下至年轻的散骑侍郎,都已经习惯了这一常态。

对于侍中来说,裴潜与徐庶二人通常宿于同一营帐。

夜深,营帐中的油灯已经熄灭,营内也已经安静了下来,只有巡营军队按规律的脚步声。

此番出巡,中领军毌丘俭负责外围警戒,皇帝的中军营帐通常由步兵校尉卞兰、越骑校尉甄像、射声校尉曹爽这三人所领的军队轮流负责。

曹爽且不必说,卞兰是武宣卞后的亲族,甄像是文昭甄后的亲族,都是皇帝可以信重之人。历来天子戍卫,要么选用亲族、要么选用嫡系。

裴潜仍未睡着,睁着眼睛看着帐门的方向出神,想了许久,才小声开口唤道:

“元直可睡下了?元直?”

直到喊了五、六声后,徐庶才被裴潜唤醒,有些恍惚的问道:“文行何事?”

“元直还未睡啊,那就好。”裴潜从席上翻身坐起,清了清嗓子:“关于今日下午之事,我始终有些想法,但自己又说不准,元直不妨与我一同参谋一下。”

徐庶没有睁眼,依旧侧卧:“下午何事?”

裴潜道:“你转过来。”

“好。”徐庶无奈。

待徐庶将面孔朝向自己后,裴潜这才说道:“元直,你说司空和内阁几人在当下提这立储之事是为何?”

“为何?”听到立储二字后,徐庶的困意也没了,披着被衾如裴潜一般盘腿坐起。

裴潜轻声说道:“元直你想,今日钟毓在帐中念此事时念得仔细,一句未漏,你我全都听到了。司空提议此事之前,提到了太常韦诞从洛阳送过的书信,书信中将邺王夸了好一通,你记得此事么?”

“文行,你是说司马懿和韦诞二人有事?”徐庶反问。

“不,韦诞不会。”裴潜笃定的说道:“此人素为名士,并无才能,太常虽为九卿之一,但如今也不掌握什么实际权柄,陛下用他就是补个缺的。此人不会与内阁牵扯过多。”

“元直,你且想一想,这些时日你我随在驾前,都发生了什么?”

裴潜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徐庶哪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徐庶同样轻声问道:“是蒋济?”

裴潜轻叹一声:“你我都知晓,陛下欲要太和九年征吴之事,是陛下与蒋济第一个说的。陛下当日言语中说,允许蒋济与枢密院、尚书台沟通协调五万水军的方案,他与内阁之人说此事也属合理的范畴之内。”

“可征吴之事事关重大,若成,则四海混一,谁能为此事出力更多,谁就更有可能得到高位。自古立储之事,无不伴随朝政争端,若因立储起了争端,则谁能从中获利,谁就能经手更多执政之权,也就能更有可能在征吴时立功!”

徐庶静默了许久,长叹一声:“人心险恶。”

“是。”裴潜道:“陛下有陛下的分派,今日听陛下之语,我已听出了些许。但你我身为侍中,也需为天子分忧!”

徐庶道:“文行,你已下定主意了?”

裴潜应声:“是,该说的话,我定要与陛下说。元直,你我身为侍中,置身事外,正可进言此事。陛下令臣子议论本就有促进此事的意味,我意将此事再度扩大,让一众朝臣各自都动起来,这才能看出众人的真正心思!”

徐庶笑道:“也是,你我乃天子侍中,无论外朝如何,我等侍中不受关连。文行想怎么促进?与我说来听听。”

裴潜竖起三根手指:“三件事!”

“封王封公主、为诸王选属官、允许朝野议论此事!”

徐庶也是多智之人:“可行!”

“如今乃是太和七年,魏室立国十有三年,天下格局已经明朗至极,吴蜀败亡不过是或早或晚的事情了。”

“自陛下即位以来,顾全大局、少起争端,朝中依旧是那些建安老臣和黄初年间的旧臣得用,太和一朝比黄初一朝功业更伟,如今局势安稳,正该将那些旧人换一换了。”

“元直,我也有此意!”裴潜跪坐而起:“既然你我二人一并为国事担忧,不如现在趁夜去找陛下分说。有时午夜谈事,比白日禀报效果更佳!”

“好。”徐庶说:“且穿外袍,戴冠吧。”

“嗯。”裴潜应声。

如今的大魏,实在是人才济济。

位居三公的董昭、陈群、司马懿皆是能辅国事之人,九卿、尚书、枢密中也尽是贤才和干材,各地刺史素来从命,四方武将尽皆忠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