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李世民:儿啊这是皇位你快接手吧 > 第七十九章馅饼
    李世民的担忧,李承乾自然也已经考虑了进去。商人一旦进入官场他们为了升迁定然是用他们最多的钱财开到。
    “这个是自然,所以陛下儿臣正想说的便是每次朝堂组织赈灾募捐最多的商人,朝堂特赐一个能科举的名额。”
    科举能中,就能改换门庭,能够脱离商人这个贱籍。
    对于商人来说就是天大的馅饼掉在自己头上了。散尽家财也得给家里子孙争一个科举的名额。
    李承乾坑的就是他们这一群商人。
    一个名额,朝堂的官员不由的点头。一个人便是高中榜首在朝堂之上也不会掀起什么浪花。
    李世民听次也异常的心动白花花的银两谁不想要。就算给了科举的名额能不能高中还是两说,出钱最多的才有,朝堂也没有制定最多多少钱。
    李世民心里在激动面上也不能露出点表情,让下面的朝臣猜到自己的心思。
    “朕知道了,这个募捐的事情太子写一个详细的折子在呈上来。朕与中书省的官员商议一下。”李世民没有着急的定下来便是因为新章程的出现后面必定带着其余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李世民继续说道:“都是太子的以工代赈诸位可以现场说一说有什么弊端。”
    以工代赈李世民也想了想,会不仅节约朝廷的粮食,还能够快速的恢复灾区的经济。近日,事情做好之后,日后出现灾情,朝廷的财政也能轻松些。
    房玄龄第一个出来,
    将自己的心中的顾虑给李世民说:“陛下,太子所述以工代振之事,臣觉得可行,但未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日后恐怕有生变的可能。”
    杜如辉也站出向李世民说道:“陛下,臣认为募捐之事可行。”
    “这个是自然明日便让太子呈上一个详细的章程。”李世民看向下方两个心腹臣子,他们两个都同意这件事,也差不多能拍板定下。
    发布政令简单,但是后续的处理问题比较难。
    李承乾然也知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了,并没有再次提出募捐之事。
    李承乾听到,让他交出一个详细的章程,立即抱拳说道:“儿臣领旨。”
    李世民又听了听其他朝臣关于山东赈灾的意见,仍旧是让他们写一个折子呈上来,具体的章程等他看一下在做决断。
    李承乾本就是,借鉴后世的经验,写一个章程,对李承乾来说就是手到擒来。李承乾在折子递上去三天,上面便有政令下来。
    李恪听闻李承乾能够去山东赈灾,并且还是李承乾自己提的政令。心中略有不服,亲自跑去立政殿像李世民问个清楚。
    王德,在立政殿门口拦着李恪:“蜀王,不是老奴不让您进去。是陛下早已下了命令,不让任何人入内啊。”
    李恪被拦在门外,一把将拦着自己的王德推开“阿耶,阿耶。恪儿在外面。阿耶,你让我进去。”
    李世民本因为具体章程的事情拿不定主意,现在自己的儿
    子还在门外大呼小叫扰的心烦意乱。
    “哎呦,蜀王。你小声一点,陛下已经下令他不见任何人,若是陛下怪罪下来,老奴会吃不了兜着走。”
    李世民在殿内将两个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任由李恪在殿外撒泼打滚也没有将李恪招进来。
    李恪在外面指着王德,怒斥道:“王德,你这个阉人。是故意假装圣旨今天专门不让我进去。”
    眼见李恪越说越离谱,李世民的耐心也忍到了极限。
    “王德让那个混蛋小子滚进来。”李世民在殿内强忍着怒气,对门外的王德吩咐。
    李恪对此还毫无察觉屁颠屁颠地跑到殿内,向李世民告状:“阿耶,王德那个阉人故意假传上旨,不让我进来。”
    李世民冷眼瞧着李恪,将李恪拽着的衣袖拽了出来:“是朕让王德守在门外,任何人不许入内。怎么,你是对朕的决定有什么意义吗?还是说你连朕的旨意都不听了?”
    李恪被吓到忙跪下请罪:“阿耶,儿子,儿子并不是故意的。”
    “行了,你说你来立政殿干什么?”李世民皱着眉头不悦的问道。
    “儿子想跟大哥一同前往山东。”
    李世民闻言皱眉:“谁跟你说承乾要去山东的?”
    李世民还没有将派去赈灾的大臣选出李恪是怎么知道自己要派遣太子前往?
    朝臣中又有哪一个是他的人?
    “啊这,宫里面的人都这么说,阿耶。恪儿也想去见见世面。我从出生到
    现在也还没有出过长安。”
    李恪越说越委屈甚至后面更带着哭腔。
    李恪先卖可怜博得李世民同情,后面又继续说道:“儿子也想要为阿耶分担。阿耶放心恪儿不会妨碍大哥的。恪儿只是想出去走走。”
    李世民一时心软将李恪扶起:“兰陵那边的灾害程度较小,也容易上手一些。你就跟着你大哥学便是。等着你回来阿耶给你赏双奉。”
    李恪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立马扬起笑脸:“儿子多谢阿耶。恪儿必定不会给阿耶丢脸。”
    李恪不服向李世民请求,他也去负责山东灾区,身为大唐皇子,必然要身先士卒。好话谁都会说,先将李世民哄好。
    果然,李世民听到了这话,心里也倍感欣慰。
    “好好干,日后你定然是你大哥的左膀右臂,你们兄弟和睦是阿耶最想看到的。”儿子有上进心是好事,李世民也没有阻拦李恪的积极性。只说是让李恪负责一个灾害比较轻的地区。所有事情全部听从太子指挥。
    山东旱情严重,也来不及朝廷多做措施。在李承乾交奏折的第三日太子与蜀王带着十万担粮食前往山东。
    李承乾带着大部分的大臣前往了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李恪便带着自己亲信前往灾害波及最小的兰陵。李承乾当初政令交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将这详细的章程下发给了各赈灾的朝臣。朝臣手中拿着下发的章程,一一照做也没出现什么差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