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聚丰德的门前,冯正明亲自送两位爷爷和老师傅们到门前。
他自然是没有进去,出于避嫌他还是没有进去参与评审。
另外两组评审人员也都早已经进入聚丰德。
晚上聚丰德的顾客也是相当多。
另外两组评审人员里,有一组竟然还需要排队等候。
冯正明两位爷爷和老师傅们一同踏进聚丰德。
没有服务人员主动的迎接,也没有后厨里主厨的出现。
并且可以看得出来,因为顾客比较多,聚丰德内显得相当忙碌和拥挤。
光是这进门的体验,已经在所有人心中要扣分了。
苏老师傅是一阵无奈,甚至看向老师傅们脸上都浮现出苦笑。
颜老师傅低声安慰:“没关系,这样更加真实一些,聚丰德毕竟是我们泉城老字号招牌,在服务上不如其他几家也正常的。”
苏老师傅听到颜老师傅安慰的话,心里反倒更不是个滋味。
“看起来啊,这次聚丰德算是要丢了大脸。”
实际上,苏老师傅多少也有些无奈。
聚丰德名声在外,而且经营权也一直都是在省里。
所以也就导致,聚丰德在经营上肯定不如其他几家酒楼好。
可是聚丰德名声摆在那,也确实是一直不缺什么顾客。
很自然导致大部分负责经营聚丰德的经理们,或多或少也是有几分傲气,不愿意学习其他酒楼服务结合品控的路线。
没有让大家等多久,还是有服务人员主动接待他们。
引领着他们一起上楼去,送入楼上提前预订包间。
坐进到包间里,服务人员倒还算是比较勤力,进行了各种的服务。
只不过体验下来,和汇泉楼、聚宾园相比要生硬很多。
两位爷爷和老师傅们倒也没有太介意。
毕竟大家都清楚,聚丰德确实不注重这方面,还是更期待一些聚丰德的菜品。
可能要说心里有些慌的,也只有苏老师傅心里有些慌。
主要是和汇泉楼、聚宾园的对比显得太强烈。
尤其是和服务更加细致的聚宾园比,聚丰德完全就像是不情不愿被强行赶鸭子上架。
苏老师傅现在心里相当感激冯正明。
如果不是他下午开个小会,向大家强调了,聚丰德和泰丰楼作为老字号,不能完全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还是要尊重和保持传统。
可能光是从进门开始的一系列体验,聚丰德已经是连四星都很难被评上。
在大厅里,另外两组评审人员,一组已经看到了上桌的菜。
另一组也终于是排到了他们的桌子。
落座前,服务人员进行的打扫倒是很迅速和干净。
这一点上来说,又是给评审人员比较好的印象分。
冯宗嘏和司徒老先生点了聚丰德出名的几道菜,像是烹虾段和鸡里爆。
这两道算是鲁菜中的经典传统菜,也是聚丰德成名的菜之一。
苏老师傅是直接给上了强度,点了油爆双脆和九转大肠。
其他几位老师傅见苏老师傅已经点了油爆双脆。
也都是跟着点几道传统经典鲁菜。
实际上,推荐指南无论是对酒楼还是餐馆,包括很多小吃店的评分。
大多数都是用常见的菜去评判的。
毕竟常见菜是一家店的基础。
大部份顾客到店里,也不可能盯着一些奇怪的菜品去点,还是以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一些菜,和酒楼里常见的菜去点。
除非是想去冯正明的店里,可能会对他的一些创新有所期待的。
所以在冯正明沪城西餐馆街上的那家正鲁兴店里。
大部分顾客每次去,可能点的一些菜都会不一样。
店里总会推出一些有趣的新品吸引顾客。
和其他无论是西餐厅还是中餐馆推出的新品不同。
冯正明店里的新品,往往都是经过他和后厨里大家长久研究,也是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后。
再经过他一番步骤的拆解和简化,最终才会放在菜单上推出给顾客。
因而很多顾客体验感都会觉得,明明是一道新菜,可上菜的速度并不慢,而且体验的感觉却像是已经存在很久的一道老菜。
这是冯正明个人能力上决定,确实让其他人比不了。
所以就像是冯正明专门开小会,跟评审人员们说的那样。
像是聚丰德和泰丰楼这样老字号,不需要做过多的创新,重要的是能坚守住传统。
传统手艺和经典鲁菜被传承好了,那么就是聚丰德和泰丰楼最大功绩。
聚丰德和泰丰楼确实属于一种风格。
包括两家上菜等待时间,实际上也都是相对要久一点。
当然这一点上,倒不能去责怪两家酒楼。
毕竟两家的很多手艺,还是遵从传统鲁菜的技法。
没有冯正明那样拆解技法步骤的天才,按部就班的来做,确实是要比较缓慢的。
而且聚丰德做菜上也要更加的老派,讲究一个要做必须要做到规规矩矩的老样子。
所以虽然上菜的速度不快,但每一道上桌的菜,基本都遵循着老菜该有的样子。
如果拿出过去的老菜谱来对照,会发现聚丰德的菜,确实是能够和老菜谱上描述的样子完全对的上。
在菜品上桌后,苏老师傅的脸色自然变得好起来。
对聚丰德新掌勺大师傅的手艺,几位老师傅也都是比较满意。
可以说是每道菜都能做的规规矩矩。
你可以说聚丰德缺少聚宾园那种服务品质,和哨的摆盘布置。
你也可以说,聚丰德没有汇泉楼的一些独创的特色。
但你真是不能说,聚丰德的菜做的不对、不好。
楼下先坐上的那一组评审人员已经差不多吃完。
他们付账走出聚丰德,到外面也是和冯正明碰了一下头。
冯正明微笑直白就问:“怎么样?”
众人面面相觑,还是带队的组长先开口回答。
“聚丰德的老手艺确实没话说,每道菜都做的有一种,我在菜谱上看到的描述才有的样子,味道也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