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13章 牵星过洋,华夏古人的聪慧

而说到牵星术,就需要提到星图。简单的就可以理解成后世科幻小说中,航行宇宙时用到的地图。

华夏大地上,星图的第一个版本,应该是西汉张衡在担任京都洛阳担任太史令期间,著作的《灵宪图》。

这张图上记载了较亮的星星2500百个,常明的星星124颗,有名的星星320个。

《灵宪图》中对星星的记载,与后世天文学的记载大致相符。

为什么说大致呢,因为星星也是会变位置的,这就导致张衡的星图很多地方不准确。

大明使用的星图,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后,根据途中的天文观测记载,由钦天监所绘制。

然而,在大明皇帝捣腾出坐标系这一概念后,钦天监所存的星图,就不够用,或者说失准太多了。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常年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是必须要会牵星术的,不然漂到哪儿去都不知道。

在这个年代,牵星术就是后世的导航系统。

华夏近代三大屈辱,银河号事件,为什么最终硬生生的将委屈给咽了下去。

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导航系统让人给拿捏的死死的。

导航系统信号给你一掐,没了指引,真的是上炕都费劲,近海都出不去。

没了导航的银河号,飘在公海上直接就成了铁棺材,你就是说不送货了想回家都不行,只能就近找地方停靠。

因为没了导航就不认识回去的路,天知道会跑到谁家海域里面去!

导航就是眼睛,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地球大气层上面,套了四套不同的导航系统,米国佬的gps,华夏的北斗,毛子的格洛纳斯以及欧共体的伽利略。

欧美两边,也不是一条心。

这玩意儿,你可以不准,但不能没有。

而彼时,没有导航,大明沿海的一些渔民行船出海后,却依旧能找的到回家的路。

他们可能不懂什么叫做牵星过洋,什么叫牵星术,但根据常年积累下的经验以及对周遭海域的熟悉程度,连牵星板都不用,直接举起手掌对着星星比照一下,通过看星星在多少只手指上,就能大概的估算出自己的位置。

在航海的过程中,参考天空中某颗或者几颗星星的位置,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当年的郑和船队,以【过洋牵星图】作为导航,【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最终【牵星为准,所实无差,保得无虞】。

而在星图中的星星记载的星星越多,牵星术就会越是精准。

而现在,李之藻带着钦天监的天文生们出海,他们的任务很是简单。

根据那日在南海子中,一群人倒腾出来的计算方法,重新对星图进行校准,同时用皇帝最新定义出的【角度】这一概念,完成大明天文学的革新。

“对于我们脚下是个球的事情,前元之时,郭守敬就已经证明了。”

同杨嗣昌一起走在前往船舱的路上,李之藻给杨嗣昌普及起了科学知识。

“那一次,东至高丽,西至云滇,南到琼州,北尽铁勒,四海勘验。”

“最终,郭守敬以四方所测图例为证,得出了:惟谓海水附地共作圆形,亦焉地如鸡子,中黄孤居天内。”(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