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前行,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去世停下步伐。
虽然陈寅的突然离世,让朱由校有些猝不及防,但陈策还在前线,能暂时顶上陈寅的位子,保证武略院生员并将官的带领。
“大宁那边的关隘,建设的如何了?”
批复了礼部给陈寅拟定的封号,将之递给身边的刘时敏后,朱由校看向前来日常前来汇报工作的黄克瓒问道。
“启奏陛下。”
闻言,看皇帝批阅奏章看了小半个时辰的黄克瓒将自己的奏章递给了已经来到身前的小太监道。
“根据蓟镇总督王在晋所奏,陛下令京营带去大宁的水泥之物非常好用,现今,大宁卫四个主要关口已经建起了可以防守的关口。”
“而在大宁、营州后卫、富峪卫三地,也已经建好了大仓,存粮秣。”
“军队呢?”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又开口问道。
“朝廷在大宁打了也有大半年了,蓟州镇守麾下的军将,一直都是兵部负责拔擢。”
“现在陈寅病故了,再让武略院的生员们留在大宁,朕有些不放心。”
对于自己搞出的军官培训机构,朝堂上的聒噪声从来都没小过,但都被他给压了下去。
现在陈寅病故,武略院又在前线,天知道有的人会不会在私底下搞出一些事情来。
“如果让部份的武略院生员回来,臣以为可。”
看着皇帝,黄克瓒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
“臣斗胆,敢问陛下属意何人,接掌武略院祭酒。”
“你有人选推荐?”
听到黄克瓒的话,朱由校抬起眼皮看了一眼对方后问道。
“依臣之见,如今大明可接任武略院祭酒者,只有两人。”
闻言,黄克瓒连忙提起精神道。
“文臣之中,只有江夏候熊廷弼一人,有此威望可堪此大任。”
“武官之中,臣以为只有戚金将军。”
“嗯。”
听到这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黄克瓒说出的这两个人,也是陈寅死后,他在考虑的下一任武略远人选。
但现在问题是,熊廷弼目前要坐镇辽东,负责后军都督府的重建。
而戚金。。。
“大宁卫那边,戚金调回来,没问题吗?”
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到沙盘之前看着,朱由校沉声问道。
“蓟州本地那些个将官的能力,你能信的过?”
“臣信的过。”
闻言,黄克瓒肯定的点了点头,开口道。
“王在晋上任蓟镇总督后,就对本地兵马进行了整顿,去岁冬季出关攻下富峪卫后,更是有部分兵马同京营兵马一道修整受训。”
“臣相信,王在晋能守住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