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315章 他就是个添头

第315章 他就是个添头

电影的第二组人物关系,是意识空间内调查失踪案的刑警,与一位初次降临意识空间的未来小姐姐。

刑警由于工作原因,曾经接触过不少例“看似平常”的诡异事件,包括失踪、失忆、突发性精神病变乃至更严重的恶性犯罪。

而小姐姐身为一个萌新,内心持有的是游玩兼做任务的心态,这也让刑警得以知晓一些有助于推演底层规则的信息。

这条线与主角线构成并行的双线,围绕着失踪案时分时合,刑警与男主同时展开调查,最终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女主的老公,也就是电影的第三组人物关系。

不同之处在于,男主是被以好友女儿身份出现的女主有意诱导去接近自己的老公,而刑警则是出于对男主的怀疑和办案的直觉,以及未来小姐姐的不经意“剧透”,进而把失踪案跟女主老公联系在一起。

女主老公作为意识空间内的“高权限用户”,此刻已经达成了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想都不敢想的“野望”。

此时的他称得上一句高端大气上凳次,无论是男主还是刑警,都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两人为了接近女主老公各自都付出了大量努力,过程中先后带出了多个女主老公的“外围人物”。

这其中有未来世界的的老玩家,也有维系意识空间所必需的关键npc,他们身份各异态度迥然,对男主和刑警的行为,或善意相助,或恶言相向,或行径古怪,或悍然出手。

严格意义上来讲,所谓的第三组人物关系,就是一张以女主老公为核心的人际网络,这些人都或有意或无意地服务于女主老公。

大致上,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就是两个男女双人组,加上女主老公,一共5个人。

小美提供的名单上,男演员的备选有五位,除了意料之中的潘月明,还有四位分别是陈昆、石磊、卢亚文、刘易军。

陈一鸣一见陈昆就想笑,小美还真把自家偶像给运作进来了啊!

这当然是陈一鸣无责任吐槽的,他相信小美的职业操守,既然陈昆进入了终审名单,就说明其符合角色的基本要求。

陈昆是男角色名单中最大的腕儿,搁几年前,把陈昆放到这份名单里,就是妥妥的掉咖丢份儿。

那时候的昆哥是内地的中生代代表人物,是少有能独担票房的一线男演员,他本人也确实有过一番男主票房过亿的实绩。

进入新世纪第二個十年,陈昆限于戏路有些沉寂,虽然不至于沦落到剧圈去,但在电影里也少有出演主角。

他算是第一个“主动”靠拢陈一鸣的男一线,小美的“牵线搭桥”正是时候,再早一点的话,昆哥陈一鸣不敢用也用不好,当然他本人也未必愿意屈就。

作为帝影的系草,刚毕业就主演主旋律传记电影的高材生,昆哥无论是硬件(颜值)还是软件(演技)都无可挑剔,至少出演《第十三层楼》这种脑洞向的科幻片绰绰有余。

更别说昆哥自带一股子疯批气质,试镜片段里,将男主探寻最后真相前既渴望又恐惧的心态演绎得别具一格,颇有世界疯前我先疯、我比世界还要疯的荒诞感。

唯一的问题在于陈昆在片场能不能听从调度,陈一鸣虽然没跟陈昆打过交道,但也听过一些关于他的传闻,总之就难搞程度来讲,绝对不逊色于段一宁。

偏偏《第十三层楼》又是一个可文艺可商业的开放型架构,剧本赋予了演员巨大的脑补空间,如果演员有意愿有野心,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把故事彻底演歪掉。

陈一鸣手里握着终剪权的大剪刀没错,真不听话可以都给他咔嚓掉,但他真心不愿意搞到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更别说那样做必将对电影质量造成极大的损伤。

可以的话,他更愿意在拍摄过程中有商有量地来,在磨合中达成默契,一起合力把最终效果控制在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范围内。

陈昆能不能听话,陈一鸣毫无把握,这让他只能遗憾地给他标了个圈,而不是直接打勾。

位列名单第二位的石磊之前跟陈一鸣合作过《1951》,在里面出演守卫阵地的副指导员,有一段很高光的长台词。

陈一鸣猜测,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得以进入终选名单。

实话还说,这个角色真不是很适合他,他的长相过于刚毅,气质也太硬朗了,脆弱受伤的时候很难博人同情。

陈一鸣不相信这么锋利的内在气质,选角导演和小美看不出来。

从他的试镜片段也能看出这一点,当被要求表演一段三观被颠覆的独白时,他给陈一鸣的感觉不太像是万念俱灰,反倒更像是在抒发战斗宣言。

熟归熟,公事还是得公办,男主角只能遗憾地pass。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