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22.第222章 颜杲卿

只是有一点不同,他将颜杲卿的名字抹去,替换成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其中力陈张通幽之功。

侯君集也加入进来,用手比了一条线道:

“等叛军力竭,集可战之兵,攻……魏州!”

“短视之辈皆顾私利,忠臣泣血报国多艰!”

“临阵戗杀三帅,岂非令亲忠者所痛,狡叛辈所快,寒敢战者之心?”

张飞撇撇嘴:

“是不缺,但可惜这盛唐忠臣没活路啊。”

然叛军势大,募集的青壮很快溃散,李憕与部分仁人志士抵抗到了洛阳城陷落最后一刻,殉国。

孔明默默将开头的两句话写在纸上,读了一读。

平淡的口气说出了冷冰冰的话,足以说明李世民心情的败坏程度。

刘备看不明白。

但没什么用,因为此时你若是去跟玄宗说安禄山要造反,玄宗会将你绑了送到安禄山那里由他处置,以示信任。

王承业当场杀了何千年和高邈,并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章,将河北乱局,颜真卿坚守,常山郡光复等等都写了进去。

颜真卿本在中央任御史,因为看不惯杨国忠参了一本,便被杨国忠抱着借刀杀人的心思扔到了安禄山的辖区。

“如今正是羞恼近乎于怒之际罢了。”

李世民轻笑,在榻椅上稍稍往后一躺,悠然自在道:

“玄宗曾经驳天下之言为安禄山作保。”

颜真卿并不气馁,到了平原郡之后呢,一方面泛舟游湖,喝酒猜拳,让安禄山麻痹大意,以免真的被一刀砍了。

本来那时有一点机会重整朝纲,但……也是可惜。

简单之言,琅琅上口。

这殉国三臣,让他想起来了光幕中了解到的季汉遗忠。

长孙无忌精神错乱了一下,对上了陛下的眼神:没有笑意,没有怒意,只有对于玄宗的相信。

只是这件事出了意外,颜杲卿起兵时的助手张通幽声泪俱下,求颜杲卿同意让他一起去长安献俘。

“不谋其功而急其利,国事衰败皆因如此蠹虫。”

“在这王承业看来,乱贼后路已断,且河北义兵足以与乱军抗衡。”

暴怒的安禄山命史思明回河北“平叛”,自己则继续在潼关下发呆。

太原府尹王承业热情接待了颜泉明,然后详细询问了河西的情况,并主动表示: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且河西战况危急,不如由我替你去长安表功,岂不美哉?

安禄山造反之后,在常山留下了李钦凑与高邈两人率五千兵马坐镇后方。

做忠臣难,做这玄宗的忠臣,更难!

法正此时也没了调笑的心思,为这盛唐的忠骨叹了一口气:

孔明一时间有点好奇,不知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两句话的原文。

安禄山率领大军破洛阳城时,首先遇到的是三个硬骨头的人。

“与之相比,朝中如杨国忠之辈,皆面目可憎!”

“长安无天险可守,必能克复。”

汉有此后,何其有幸哉?

所以这时候送到安禄山手里的就是两到消息:

“哥舒翰必败,长安因此而失。”

“就像那王忠嗣有战功有兵马,更与玄宗有义子之情,结果还是被一言而死。”

铁骨的颜真卿有个同样铁骨的哥哥,颜杲卿,此时任职常山太守。

长孙无忌则是打算给陛下找点舒心的,他盯着光幕旁的地图寻思了一下,分析道:

“河北之地一马平川,难抵叛军。”

张通幽的理由很简单:他的哥哥张通儒追随了安禄山,叛军要是败了,他们一家老小都要被噶,颜杲卿自无不允。

“若能攻取魏州,与潼关夹击……”

与其潼关下面晒太阳,不如南下劫财粮。

“可不是让哥舒翰在潼关上与安禄山安然聊天的。”

史思明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颜杲卿,而颜杲卿则是第一时间向附近的王承业求援。

李世民硬邦邦道:

“河北多蹂躏,河东有重兵,潼关难进,东南应无节度使重镇。”

“都这样了还在勾心斗角,瞒报抢功?”

法正接口道:

“既如此,如王承业之辈便想要提前瓜分功劳了。”

颜泉明挂怀父亲,于是略微思考就同意了,直接打道回府。

“玄宗杀忠臣,叛军也杀忠臣,万里盛唐,竟无忠臣容身之所。”

大唐皇帝赞同道:

“坚守潼关便能胜。”

于是长孙无忌也沉默了下去。

李憕,东都留守,面对十万叛军怡然不惧,选择倾尽家财招募青壮守城。

李世民在心里点了个赞,这魏征不骂自己的时候,看起来就显得面目和善多了。

当初诸葛武侯为了攻略关中差点都住在汉中了都,这玄宗跑的倒是丝滑。

张飞面露鄙夷:

“彼辈皆该遭土墙掩杀!”

晚了晚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