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上,地图再次拉高,贞观君臣顾不得去理会不靠谱的玄宗,仔仔细细盯着这副地图。
看着如此猛将建奇功,他内心为自己一手缔造的大唐骄傲。
面对骑兵冲锋骚扰,着轻甲,手持长柄巨刀的唐军怒声嘶吼,一刀劈下,人马俱碎。
当时也在安西的岑参在送高仙芝出征时,作诗赞曰:
哥舒翰升任陇右节度使,安禄山堂兄安思顺,升任河西节度使。
那么王忠嗣被谗诬的747年,就是大唐盛世真正的转折点。
双方对峙五天之后的深夜,唐军中的突厥人葛逻禄部众忽然反叛,从东北方向对着袍泽举起了屠刀,唐军阵脚大乱,阿拉伯人趁机以重骑兵强冲高仙芝中军大营,唐军全线溃败。
但,如此猛将,是帝国的回光返照吗?
杜如晦对此笑着摇头:“玄龄此时怎么就忘了?俱称中国。”
而就在同年,大唐另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杜如晦沉沉点了点头,将这个问题额外记下一笔,打算回头找药师将军咨询一番。
并非是因为头风病,而是因为这没眼看的皇室家事。
房玄龄瞧了眼还在发呆的陛下,略一回忆,便记起来此前所说:
“均田制崩溃,募兵制兴起……军府之兵败坏?”
李靖看着光幕上标注的路线,击节赞叹:
“敢涉万里深入不毛扬威异域,灭国称功,可谓盛唐之猛将!”
虽然旁边李世民也抄录了一副,但远没有后世这用了未知技术的地图方便。
“大家何忧?我唐独强,则彼辈不足为道。”
王忠嗣被谗诬入朝之后,节度使之位空缺,因李林甫的建议,两位胡将分别承了王忠嗣职权。
他们抱怨一下还行,但如陛下这般直球辱骂,还是不太敢接话茬的。
李靖深切明白其中含金量,毕竟能跑这么远还能胜,而且能用兵如臂指使。
【如果说最终安禄山发动的叛乱是大唐盛世的崩塌。
“此荒悖之辈为帝,朕恨不能折箠驱之!”
十一月出兵,三月班师,高仙芝灭朅师国,灭石国,灭突骑施国,尽俘其王,顺便还灭了吐蕃一个部落,擒其酋长。
一天之内处死三个皇子,其中还包含了一个太子?
李世民感觉脑袋首次体会到了另一种头痛。
李世民缓缓点头,指望远交近攻什么的太麻烦了,还不如强军破之,尽扫不臣。
中亚地区此前的霸主是突厥汗国,在被太宗和高宗接力灭掉之后,出现了真空期。
随后的高仙芝大胆用兵,兵分三路,并以假途灭虢之计殄灭小勃律国,完成了深入万里建奇功的壮举,葱岭以西七十二国望风归附。】
玄宗遥令高仙芝领万人,出兵平叛,这当然不容易,但高仙芝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从我们如今的地图来看,高仙芝从敦煌出发,过阿克苏,进巴楚,经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内扎营。
本欲收拾残部于次日决战的高仙芝在李嗣业苦劝之下最终决定撤军,阿拉伯人已经完成了合围,最终只带了千余众唐军撤出。
面对此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判断,这是一个重新恢复唐帝国对于中亚威慑的机会,所以果断出兵。
但没想到砸到的并非坚硬的桌面,而是手掌。
“吾唐灭这突厥,好处却让彼辈独享?”李世民不能接受。
而另一方面,那身着黑衣的阿拉伯帝国也让他们大开眼界。
“实乃禽兽!”
毕竟当时举世闻名的长安有无尽荣华富贵,石国贵族们去长安路上都已经在幻想成为天朝子民后的奢靡生活了。
而此时的中亚地区已经风起云涌。
只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玄宗的命令“尽斩”。
“弃置名相不用,谗冤名将暴死。”
而且若是与吐蕃媾和,不能尽控西域何来盛唐?
“或许……还与那兵制所变有关。”
祸乱出玄宗,而玄宗身边的这些个情景,以及李家三郎的称呼……
不过很快李世民也想起来别的问题:
“这杨玉环本为寿王妃,但这寿王并未死?”
侯君集赶忙站出来:
一行人费三个月,跋涉近万里。
749年,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被推翻,阿拔斯王朝建立。
皆非嫡长子,如此,李世民嗅到了一股淡淡的熟悉味道。
大唐武士自然不带怕的,弩手、弓手、陌刀队、骑兵按梯次布置,打的中亚诸国联军岌岌可危。
身着全铠的重步兵,人马皆俱甲的重骑兵,以及手持一种似乎是新型弓的弓手部队等等。
虽然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但贞观君臣的热情被完全调动了起来。
李靖更是起身大声道:
“好男儿,当此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