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哭错坟
好男儿死不旋踵。
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的事。
对李靖来说,后世总说的唐人尚武之类的,他只能模模糊糊猜出一个意思。
但看到后世这千年以后依然还在寻找盛唐武士作战英姿的画面,李靖的心中忽然就明白过来了。
百年盛唐亦如强汉,在子孙的血脉中留下了属于唐的烙印,故而后世会越过千年光阴之阻隔,只为一窥尚武之唐。
随即李靖心中涌出的便是强烈的遗憾之情。
若是能亲率兵与如此帝国作战,死国亦是值当!
“唯恨此战败于突厥部众反叛!”这便是李靖最大的遗憾。
李世民同样也是也是如此,他不说话,只是回忆着那个起自极西,一路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心中亦是有点跃跃欲试。
赵云不说话,只是下笔更加迅速,作为骑将,他感觉已经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大追求了。
理论上来此时的安禄山应当要跟其他节度使抢时间,那么直插长安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打法。
〖大唐真是将星如云!不过高仙芝也是真的惨,竟然被棒子给强行认祖。
不过这里光幕倒是确认了一个消息,让贞观群臣有点好奇:
“这拜占庭帝国,是取罗马而代之?”
这件事暂且放上一放,侯君集呻吟一声:
“怎地又一个名将封常清……”
李世民点点头,这也是他的看法。
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但,我们也说过,安禄山不是名将,因此他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为稳妥的方案:
但可惜的是,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且唐朝已经与黑衣大食暂时交好。
房玄龄则是从记忆中扒拉出来一个国名:
“罗马亡矣?”
杜如晦则是从字眼中猜测:
“这阿拉伯帝国之西,亦有帝国,是这拜占庭否?”
王忠嗣与安禄山,除了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反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人所处的时间不一样。
……
同年阿拔斯王朝遣使入唐,双方交谈融洽,阿拔斯王朝交还了大部分俘虏。
两万对逾十万,还能勇于亮刃。
反正棒子脑壳有问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就像拍的电视剧里,二凤一会儿被射的是左眼,一会儿是右眼,绝了。〗
李世民提出了一个猜想:
“若按这玄宗时节度使所想,灭吐蕃后寻其后径,直入印度,在此设府,以控制中亚?”
黑衣大食与大唐建交,做起了生意。
【既然已经大概介绍过这些倒霉的名将,那么咱们重新看回安禄山。
陌刀、铠甲、浑身铠甲仿佛小坞堡的步兵、马匹亦覆甲的骑兵等等装备。
侯君集出声赞同:
“大唐已经给过汝辈选择了。”
张飞此前还觉得自己阳平关之战和汉中打的不错来着,如今看这帝国与帝国的战争,都有点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怛罗斯之战对唐朝来说也只是热身战,并不伤筋动骨。
高丽国的前身是新罗百济,而高仙芝当初有个赚钱的营生就是掳掠新罗婢卖到大唐赚钱……
就如这一具重骑兵,马需精粮喂养的骏马,卒要百里挑一的劲卒。
而到了现代,怛罗斯之战则是被阿拉伯史学家有意夸大了。
长孙无忌宽慰道:
“大家,如此愚民不敌我唐神威,只能如此自欺聊以自慰。”
随后士卒和马匹的盔甲需冶铁、需匠人、需编织之法、需配套练兵之法。
而这些全都需要投入钱进去,而且都是短时间难以见到成效的。
麦格迪西的《肇始与历史》中称:唐军被各个击败,杀死四万五千人,俘虏两万五,占领了他们的军事要地,并虏走他们的子孙,抢去了他们的财富。
毕竟盔甲这东西绝不是披上一身铁皮就行了,铠甲内里如何穿戴、铁甲如何编织才能更轻等等都需要人来研究、试错。
张飞彻底服了。
而中亚地区的小国以为赶走了残暴的唐朝,就能迎来青天大老爷了。
对于阿拉伯史学家的记载,李世民不屑一顾:
“都与那棒子一个德行。”
这种前倨后恭的行为反而引得长孙无忌轻笑:
“汝辈此遭遇,岂非小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之言最好注解?”
不消除这个祸患的话,便要犹如这玄宗此时,陇右河西都要设重兵防守,如此能辐射到西域的力量就显得极为有限了。
奔袭万里,士卒不哗变并能灭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