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总宪 > 220.闲聊几句

庆幸的是,这个问题确实没能困惑我太久,因为当时正好是《三体》热度最高的时候,大数据很自然的给我推送了刘慈欣的很早之前的那个短篇《西洋》。

现在回头想想,还是觉得很幸运,刚打瞌睡,枕头就来了。

刚一看完《西洋》我就知道大概问题出在哪里了,当时我就有一个猜想。

因为同时期的启蒙运动太过璀璨,在我的中学时代,完全不记得老师或者课本上讲过在启蒙运动同期,欧洲正在经历一个所谓的“物价革命”,我带着我的猜想倒过来去重新查资料。

然后才知道在十六世纪的欧洲,确实存在一个物价革命,而且是一个本身并不起眼,但明显起到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

刹那天地宽。

没什么天命所归,刘慈欣老师的《西洋》那个切入点非常精准。

郑和下西洋就是历史给东亚的一个考验,郑和如果能发现美洲,工业革命一定会发生在东方,但郑和没有发现,而是跟美洲擦肩而过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而从朱棣到嘉靖,这一百多年的时间,是最后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如果能追上,那最起码能够持平(这一段也很复杂,郑和如果发现,美洲,那就是占了天时、人和,但航程跟洋流的原因,地利东亚是注定占不上的,过了嘉靖朝,小冰期要开始搞事了,大明内部也僵化了,关键是丰臣秀吉跟努尔哈赤也开始磨刀了,相当于天时、地利、人和全不在大明,也就没戏了。)

所以我选了这么一个时间,开了这么一本书。

但真的写下来发现,实在是不好写,甚至可以说是难写,当然跟我水平菜也有关系,没有前人可以参考,毕竟爽文肯定是要集伟力于主角一身,但这样一来很自然就必须是英雄史观,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历史网文被批“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因为这个伟力,是抢的百姓的功劳,是抢的苍生的功劳。

这本书看着很敏感,但是写到现在还没有被审核干扰过(偷偷嘚瑟一下,希望以后也不会被关小黑屋)。

说回本书,从一开始选了这个设定开始,就没指望着能写特别长。

或许一百万出头,撑死最多到二百万字。

但我既然是写了,我还是希望能给以后不想再写英雄史观、想试着用阶级史观写历史文的作者,把这条路往前稍微探一探,我一个人不够,那咱们就多来几个人,把这条路蹚出来早晚的事情,如果能有幸做大了蛋糕,最起码能让网文身上那些所谓yy的标签能够淡一些。

至于钱,倒也没有这么重要,也不是新人穷的吃不上饭,也没有孩子天天等着钱来养,趁着还有机会,赶紧做点想做的事情,每个月能有点钱饿不死就好了。

低头一瞥快两千字了,不能再水了,赶紧去码字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