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那您为何还要提醒北静王呢。”
既然要关內乱,不是应该让北静王在西河郡收拢大权,何必这般说辞,却不见张瑾瑜摇摇头,
“若是北静王行事急促,朝廷最多在合適的情况下,取而代之,水溶现在根基浅薄,只能束手就擒,若是按部就班,潜移默化,以他的手段,西河郡不过是手里的肉,就算朝廷最后知晓,也无可奈何,瞧瞧东王府行事,江南那些人,哪个可信,一人难猜,朝廷也不敢放手啊。”
这才是用人之道,都说江南官员富硕,却不知明面上这些官员领著俸禄,私下里,还领著东王府给的孝敬,不管是不是虚与蛇委,到手的银钱,谁没收下,这样一来,朝廷那边,也不好收场。
“还是侯爷想的周到,末將受教了,这样一来,关內想要安稳下来,怕是难了,加之岭南三郡尚在贼教手中,这样一来,侯爷地位更加稳固,”
几乎是一石三鸟,侯爷不愧是侯爷,
张瑾瑜拿著手里的马鞭,对著前面空气狠狠甩了几下,
“现在只能看著眼下的,关外要加紧储备粮草冬衣,平辽城要加固城防,本侯觉得,女真人怕是撑不住了,想办法弄清楚,在瀚海一战,女真人到底损失多少,黄吉台可还活著。”
已经过了一个月有余,竟然没有听到女真那边的消息,极为不寻常,寧边脸色一正,也察觉不对劲,立刻抱拳领命,
“是,侯爷,末將遵令。”
就这样,五千人马先后入了洛云侯侯府,等侯府大门关上以后,身后跟著的诸多探子,也不再跟隨,立刻回去稟告,
午门东侧,禁军右卫大统领和孝成,一身铁甲,里面的衣衫早已经被汗水湿透,此刻,一脸烦闷的看向午门西侧,康孟玉的五千人马,已经在西侧列阵,遥遥对望,就在这时候,盯梢的探子,急匆匆赶来,
“报,大统领,洛云侯已经带著五千人马回了侯府,並且兵马司的人,已经在收拾衣甲,看样子也准备回去了,”
听到探子匯报,和孝成精神一振,洛云侯竟然回去了,这样一来,他们这些人的压力就小了许多,並且,临近傍晚,弟兄们还未用膳,北街那些商铺,掌柜的机灵的,早就打样跑了,
剩下空噹噹铺子,哪有酒楼可用,
“好,既如此,叫弟兄们准备,若是西侧康孟玉也动身,咱们也回去歇歇。”
“是,大统领,”
熬了一天了,人困马乏不说,腹中飢饿,连个饢饼都没瞧见,就在禁军各部人马收拾的时候,西侧康孟玉所部,已经醉酒的康孟玉,最后也撑不住,一挥手,
“整军回大营,”
“是,將军,”
副將也不含糊,隨即吹响哨声,这一下,列阵的五千人马,缓缓后撤,朝著西北大营而回,这一动,被和孝成瞧见,早就等的不耐烦地,一挥手,也开始缓缓退军,就这样,白日里尚且热闹的午门前,隨即变得冷冷清清。
寧荣街,
荣国府的角门边,刚上了门栓,门上的铜环还在轻颤,养心殿派来的小太监,已经站在了垂门內,通政司参议周显之亲自护送的拜帖,用明黄封套裹著,在廊下宫灯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赖管家赖大,此刻已经开了角门,躬身接过拜帖,一路小跑去报信,云底快靴踩在青石板路上,溅起阵阵尘土。
“老太太,老太太,门外有宫里的人传话,还有通政司参议周大人登门,这是拜帖。”
屋內,
都是贾家內子在里面敘著閒话,刚刚用了饭,还在说著宝玉在国子监的事,刚开了头,就被门帘处赖管家打断,二太太明显神情不悦,只有王熙凤眼神一凝,心中一动,宫里来人了,
“快送进来,刚说是宫里来人了,还是通政司周大人来的,”
之前人多眼杂,乱糟糟的也没听清楚,赖大低头快步走了进来,把拜帖放在桌上,
“回二奶奶的话,是宫里来人,还有周大人一同前来,”
这样一说,屋內眾人明显觉得惊讶,再看桌上拜帖,外面套上明黄的绸缎,竟然是宫里的意思,贾母心中一惊,立刻惊呼,
“快,把人请进来,凤丫头,快派人把大老爷,二老爷叫来,这屋里头的东西,都撤了,摆上香案,”
眼看著老太君略显慌张,屋里的人多是心头一震,也知道是遇上了天大的事,尽皆起身,该走的,该留的,也不用吩咐,
不过片刻功夫,
荣国府大门正开,
宫里来的小公公和周大人,一同入內,一路前引,就到了荣庆堂中,此刻,小公公小路子,就用尖细嗓音喊道;
“通政司参议周显之,司礼监隨堂太监李德全委派,奉旨前来荣国府传口諭。”
一嗓子喊出,王熙凤听见,连忙打起帘子,贾母扶靠鸳鸯,带著贾政和贾赦,到堂门口迎接,周显之还是一身孔雀蓝的补子,腰间带著悬金鱼袋,身后则是宫里来的,面白无须的小太监,却不是李德全李公公,二人见了贾母,竟也行了礼数,
“见过老太君,杂家奉了諭旨,特来与老太君商议明日寿宴献礼一事,只因杂家乾爹公事缠身,只能让『儿子』前来,代为传达。”
周大人先不改口,倒是同行而来的小路子公公,先开口道明来意,贾母心中顿时一松,既然这样安排,那就说明不是天大的事,虚扶二人一把,笑道;
“周大人,路公公快请进,这大热天的,辛苦二位来一趟,鸳鸯,给二位大人奉茶,”
“是,老太太。”
一阵相让,待眾人入了內堂,分宾主坐下,王熙凤就让人把香案抬了进来,可周显之见了,忽然出言拦下,
“老太君,此乃皇上口諭,香案就不要了,”
“这,”
贾母一愣,隨即反应过来,
“听周大人的,不知宫里面,有何吩咐。”
既然来了,而且是傍晚才入门,定然是有事交代,周显之和路公公相互看了一眼,神情更显郑重,不愧是荣国府老太君,
“老太君也知道,明日便是太上皇六十大寿,宫里面所用,都已经筹备完成,今个来,是有两件天大的喜事,和您说。”
小路子也在旁边点头,补充道;
“老太君,陛下今日在御书房清点诸王递上的贺表,而后就定下,由三位皇子,明日里代为诸王献礼,以显孝心,二是以镇国公,和荣国府为首,其余国公府为辅,一起献礼,另外就是寧国府那边,由老太君一同挑著。”
“这。”
贾母有些迟疑,诸王今日就递上贺表,有违礼制,明日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