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玉堂春满 > 第163章 心怀各异
    京都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了些,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贴上了对联和桃符,常家大房也不例外。
    只是不同于外头的热闹喜庆,宅子里却到处冷冰冰的,几棵枯死的老树挂在院子里,风1吹过,就发出呜呜的响声,让人忍不住心里发毛。
    大太太早已万事不管了,任凭大奶奶张罗着过年之事,除夕之夜,大奶奶亲自来请大太太去暖厅用饭。
    “你们吃吧,我不饿。”大太太连眼皮也没有抬1下,宛如1尊木雕泥塑。
    大奶奶只得站着劝道:“爹正在那边等您呢,您可是咱们家里的主心骨,缺了谁都不能缺了您。我扶您过去吧,厨上做了1道枸杞鸡汤,暖身子是最好的,您好歹去喝两口。”
    里间半话声,大奶奶的脚都冻得有些麻了。
    就在这时,大太太的声音从没有点灯的屋里飘了出来:“拉了几百万银子的饥荒,还吃哪门子的鸡?你们倒是好胃口,我可吃不下去!”
    跟在大奶奶身边的丫鬟连忙低了头退开几步,生怕又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大奶奶的心里也很无奈。
    婆婆1有什么就拿欠债的事出来说,饶是她向来沉稳好性子,也被磨得有些厌烦了。
    她回去跟丈夫说,婆婆身子不舒服,已经睡下了,恐怕是不能来了。
    “今儿是大日子,娘怎么会睡下了?”常明皱眉道:“我再去请。”
    “不必了!”常子敬却率先动了筷子:“她不来,我们先吃吧!”
    常明还欲再说什么,却见父亲的脸色很不好看,只得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大奶奶回到了女眷1桌,4奶奶悄声问:“婆婆呢?”大奶奶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1旁坐着的孩子们早就饿得等不得了,都抬头看着母亲:“我们还不能开席吗?”
    4奶奶忙给儿子和女儿各盛了1碗汤,让她们先吃,心里却替大奶奶感到难过。这样1个家,以后要怎么能当得起来呢?
    大奶奶的心里也愁得很。
    说到底,还不是公公和那个郑家的做事没分晓,连朝廷的银子都敢挪用,真是胆大包天!
    换了自己是婆婆,丈夫欠下了这么多债,自己也1定会生气,只怕会就此和离都说不定呢。
    这样1想,她又有些同情起婆婆来。
    4奶奶家的长子铄哥儿正吃着饭呢,见母亲心不在焉的,就把碗1撂,怒道:“还不是3伯父家逼着祖父祖母写欠钱的字据,要不然,家里哪会变得这么乱78糟的?”
    这话1出,大奶奶和4奶奶,还有在座的孩子们全都呆住了。
    “你说什么?”4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颤抖着指着儿子的脸:“是谁教你说的这些混账话?”
    铄哥儿把脸1扭,捧起碗来接着吃饭。
    4奶奶“啪”的1声打掉了儿子手里的筷子,1巴掌就扇在了他脸上:“你还有脸吃?我问你话呢,谁教你说的那些歪理?”她气得声音都变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不想着怎么省吃俭用,替长辈们分忧,还说出这种丧尽天良的畜生话来,你跟那些沿路抢劫的强盗有什么分别?”
    铄哥儿还从来没有挨过母亲的打,此时只觉得左半边脸上火辣辣的,他怔在那里,1时没有反应过来。
    大奶奶已经赶上来拦着了:“大过年的,你这是干什么?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你慢慢的教,何必动手打他呢,快消消气。”1边又数落铄哥儿:“还不快给你母亲道歉!”
    “我又没说错,我为什么道歉?”铄哥儿已经回过神来,他尖声大喊了起来,捂着脸跑开了。
    “什么事这么闹哄哄的?”常子敬听到了里间的动静,皱着眉头问。
    两个儿子都连忙起身:“我去看看。”
    屏风旁边,4奶奶气得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她把刚才儿子的话跟丈夫151十的都说了。
    常昀摇头叹道:“他人呢?我去说他,你先吃饭吧。”
    4奶奶指了儿子跑开的方向,自己回了原位坐下,好像兜头被浇了1盆凉水,连1口也吃不下去了。
    --------------------------------------------------------------------------------
    2房的年过得还算热闹。
    虽说伤了些元气,可常家依旧是随安数1数2的大户人家,到了正月,整整大半条街都被常家放鞭炮的红屑飘满了。
    2老爷的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他送去的年货,另外两房只留下了常规走亲访友的规格,其余的贵重东西都被退了回来。
    2太太却不以为然。
    “大房捅的篓子,凭什么让弟弟们替他擦屁股?他们3房愿意,那是他们的事儿,可别拉扯上我们!”
    2奶奶闻言良久无语。
    当初自家房头跟其他两房借了多少光?不说别的,就说去年的米粮生意,要不是看在他们家出了个6部尚书,还有个在济州做官的2伯父,人家会跟他们喝酒?会优先收他们家的货品,而且还是现货现付,连1天账期都没有拖延?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这话她跟丈夫也提了几次,丈夫又跟公公说了两回,公公听了却只是叹气:“这次我们拿的钱也不算少了,那都是咱们拼了大半辈子攒下的,这1下子全给出去,别说你娘舍不得,就是我自己,那也是不愿意的。”
    这话不知怎的就传到3奶奶的耳朵里,她的心里1动。
    都这样了,还不分家?
    她跟娘家兄弟商量这件事,却遭到强烈的反对。
    “头发长见识短的,朝里有人才好办事,这点儿道理你还不明白?”
    3奶奶马上反驳道:“大老爷年事已高,干不了几年就要下来,人走茶凉,以后也借不上什么力了。再说3老爷,离得十万8千里,有什么用?还不如趁早分开,各过各的。”
    娘家兄弟还是不同意:“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复杂着呢,能多1条路总是好的!”
    敢情他们有了事不是找你拿钱!光想着捡现成的!
    3奶奶冷笑,两边闹了个不欢而散。
    --------------------------------------------------------------------------------
    3房反倒是最太平的1个。
    几个出嫁的女儿都送了年节礼回来,连李晗都不例外,只是常子卫看也没看就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
    5奶奶领着丫鬟们动手剪了各式各样的窗花,贴得到处都是;常暄穿着簇新的玫红小袄,被5奶奶抱着去各家串门,谁见了都要摸摸她的小脸儿夸上几句;出了嫁的采葑回来给常晞拜年,又有白露怀了身孕,也来给常晞报喜,主仆们在1起聊着济州城内的坊间趣事,每天都笑声不断。
    年夜饭时,因为家里人太少,也就不讲究什么分席而坐了,只用了1张大圆桌,暖厅里烧了地龙,酒饭已毕,常子卫亲自领着儿女们品评各自写的春联。
    “晖儿的字凝练了不少,更难得的是收笔流畅自然,比从前更进益了。晞儿的字还是老样子,心到手不到,终归还是差了些意思。”他捋着胡子侃侃而谈。
    常晞不由得气结。
    1旁的5奶奶则是暗暗啧舌。
    很多大户人家的闺女也不过是读几本《女训》、《女则》之类,略认得几个字就罢了,常晞能写出这样1手字,在她看来已经很难得了。
    她笑着上前揽了揽常晞的肩膀。
    --------------------------------------------------------------------------------
    过了元宵节,天气更是冷得吓人,5奶奶的屋里床上铺了厚厚的被褥,钧哥儿正在被子上来回打滚,玩得不亦乐乎。
    5奶奶笑着叉了1块苹果递给常晞:“这是晴儿送来的,酸甜爽脆,个头又大,我吃着实在好,也不知道咱们济州有没有卖的。”
    常晞接过来咬了1口,笑道:“我那里还有些,你要是喜欢,都拿来给你。”
    “那敢情好!”5奶奶怜爱地看了1眼儿子,无奈地笑道:“我这边人多,东西1眨眼分就没了,自己想吃反而没有了。”
    常晞忙让玉露回屋去拿。
    玉露回来时,在门口正好撞见了形色匆忙的陈妈妈。
    “赵家来人报信,说赵大奶奶小产了!”陈妈妈急忙道。
    5奶奶1听就吓了1跳,忙问:“什么时候的事?现在情形如何?”
    “就昨天下午,已经5个多月了,昨儿不过是跟着出了趟门,下了马车刚走几步,结果就动了红,大夫们忙活了大半天,还是没有保住······”
    这可真是······
    5奶奶想了想,对常晞道:“我先去准备些东西,1会儿过去看看,你就留在家里帮着看着孩子们吧!我也好放心。”
    常晞点了点头:“5嫂放心吧,家里有我。那边有什么情况,回来你再和我仔细说说。”
    两人计议定了,5奶奶匆匆换了身素衣裳,出门去了。
    常晞就留在5奶奶屋里,陪着钧哥儿玩沙包。
    隔屋里,常暄小跑着出来,也想来找钧哥儿玩儿,1看见常晞在那里,她嘴1撇,扭头坐在了离她们最远处的太师椅上。
    她怎么还不走?
    他们姑侄两个笑得正开怀,常暄愤愤不平地盯着看了半晌,终于还是忍耐不住,大声冲着钧哥儿嚷道:“你到底要跟她玩儿还是跟我玩儿?你要是跟她玩,我的牛乳糖也不给你吃!我的兔子布偶也不给你玩!我以后再也不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