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三百九十三章:不负众望
    时光如梭,眨眼间便到了清文去府试的日子。
    这一次万氏没有去,府城太远,光坐马车就得一天时间,元宵太小,坐不住,若是不带元宵去,万氏又担心元宵会哭闹。
    元宵还不满三岁,万一哭过头,引起发热太危险。
    因此去府城府试,是清荷和周明远陪着去的。
    用清荷的话来说,府试对清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父母两人总要有一人陪着清文,给他鼓励。
    府试一共有三场,分别是帖经、杂文,以及策论,第三场连着考两天。
    两天时间,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也是够遭罪的,还好清文身体不错,因此他出来的时候,只是脸色比较疲倦而已。
    清荷和周明远刚才在外头等着的时候,看见有几个人刚走出来就晕倒了。
    还是身子太弱了,清荷摇摇头,这才两天时间,两天时间都熬不住,以后参加乡试的话,根本就考不完。
    光是能撑下去这一条,就要刷掉一部分人。
    所以说读书不能光念书,平日里锻炼锻炼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雄心壮志的基础。
    清文考完试休息了一天后,清荷带着弟弟去看望了钟灵秀。
    因着红薯一事,宋威被升为宁州府通判,从清荷成亲以后,就再没见过钟灵秀夫妻,如今来了府城,好姐妹俩当然要聚上一聚。
    之前宁州府的通判是廖老色鬼,清荷之前听陆承泽说过,他去军营前把廖色鬼
    变成了太监。
    如今宋威成了通判,也不知那成了太监的廖色鬼去了何处,最好是已经被惩治罢官,否则还由着这样的人做官,实在是天理不容。
    和钟灵秀聊天时,清荷顺嘴打听了一句,钟灵秀告诉她,廖色鬼去年被判了斩立决,坟头草都一人高了。
    钟灵秀说,去年有几人联合状告廖色鬼迫害良家妇女,至人家破人亡,那几家的汉子原本已经心灰意冷,觉得没办法讨回公道。
    是有人鼓励他们收集证据,齐齐上告,最终因为人证物证充足,廖色鬼自食其果,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清荷听说后,忍不住拍手称快,想不到这时代也有无名英雄愿意帮助苦难人的英雄。
    以廖色鬼的权力,若没有那背后的人帮忙,那些个穷苦人家怎么能够轻易就找到证据。
    殊不知,她说的无名英雄就是她的丈夫陆承泽,当初陆承泽因为没有权力,只能在从军前私下惩罚廖色鬼,没法子将他的恶行公之于众。
    陆承泽一直记着这件事情,升官以后,他安排了人去宁州府,暗中引导那些被害的人去找证据,让那些人得以报仇雪恨。
    他不想再让清荷回忆起不好的回忆,便没有把这事告诉她。
    过去的不好的回忆,就让它过去吧。
    在府城待了几天,等到出了榜单确定清文顺利过了府试,清荷便打算启程回家。
    “姐,咱们去街上逛逛吧,我先给爹娘还有奶奶他们买些
    礼物回去。”
    通过了府试,清文就是正儿八经的童生了,他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往日绷紧的心弦松散开来,恢复了些许从前的玩性。
    清荷笑着点头,故意逗他:“好,咱们去逛街,前几天我就叫你出去转转,你不是说你不想吗?怎么今天突然又有兴趣了?”
    “嘿嘿,姐,前几天我不是担心我过不了府试嘛,我怕会让你们失望,如今我过了府试,我想买些东西感谢爹娘和姐姐,就用我平日里攒下的钱买,不要姐姐给钱。”
    在姐姐面前,清文没什么好害羞的,将他的心思一一道出。
    “成,都依着你,你钱够不够啊,真不要姐姐补贴你?”弟弟有这份心意,清荷高兴得不得了。
    清文笑着摇头:“不用,我在村里没什么用钱的地方,这几年的压岁钱动都没动过,这次来府城我都带来了。”
    嘿,这小子,原来是早就准备好了。
    弟弟要自己表达自己的孝心,用自己的钱给家里人买礼物,清荷没有拦着。
    她觉得这样挺好的,父母疼爱子女,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双向的爱,获得的幸福感更强。
    估摸着清荷和清文要回来了,最近几天周大伯都没怎么去镇上,他把事情都丢给了儿子周清波,一门心思的等着清文回来。
    清荷和清文姐弟回到村里这一天,周家大房一家都在二房,为的就是等姐弟俩带回府试的结果。
    姐弟俩下了车,万氏和
    刘氏两人先是看了看姐弟俩的脸色,察觉清文眉宇间的喜意后,妯娌俩互望一眼,不由地捏紧了拳头。
    “回来啦,你们俩都累了吧,先进去休息,剩下的东西让于中和谢氏他们来搬。”万氏和刘氏一个拉着清文,一个拉着清荷,急急往院子里走去。
    清文感受到他娘手心里全是汗,心里一暖,安抚地叫了一声:“娘。”
    这一声娘,听得万氏眼泪差点掉下来,她听出来了,儿子这是在给她报喜呢。
    周大伯平日里最沉稳不过,一碰到念书的事,他比家里任何人都要激动。
    清文走进院子,还没来得及跟大伯打招呼,下一秒就被周大伯拉了过去:“清文,怎么样?过了吗?”
    周明远在周大伯身侧紧紧盯着儿子,深怕错过儿子说的一个字。
    清文扫过院子里一张张满含期待的脸,继而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奶奶,爹娘,大伯,大伯母,大哥,大嫂,我考过府试了,我是童生了。”
    “好好好,咱家清文就是有出息,十二岁的童生啊,就是镇上都没有这么年轻的童生。”周大伯搂着清文,哈哈大笑起来,光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有多高兴。
    周大伯一直盼着家里能出个读书人,从清文上学的第一天他就念着,这一念,就念了三年。
    虽说清文只是成了童生,还不是秀才也不是举人,这对周大伯来说都没关系。
    他相信清文,觉得他能考中童生,
    就能考中秀才,考中举人,缺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周明远憨憨地看着清文,咧着嘴傻笑,李氏则是走过来,一把抱住清文,老泪众横地把这桩好事念给清荷死去的爷爷听。
    谭玉娇和周清波也很高兴,夫妻俩看着清文,两人的手轻抚着谭玉娇鼓起的肚子,大概是希望他们未来的孩子也能和叔叔一样聪明好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