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三百八十八章:眼界开阔
    王家庄的人都知道,周家人会做生意,会挣钱,村子里的人就靠着周家,家家户户都把日子过起来了。
    王阿杏的爹听说清荷要带女儿出去做事,半点没犹豫就答应了,就是王阿杏的娘宋氏还有些犹豫。
    她觉得女儿都定了亲了,不适合在往外头跑,万一男方那边不高兴,以后女儿嫁过去没有好日子过。
    王阿杏的爹年轻时也在外头跑过,眼界比较开阔。
    他听媳妇说了她的担忧后,颇为无语:“我说你这婆娘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周家那姑娘是啥人呀,陆家小子又是啥人,人陆虎子是五品将军,五品你懂不懂,跟府城的知府一样的大官。”
    “咱阿杏能跟着周家姑娘出去,这是天大的福分,刘家人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高兴还来不及,还敢有啥意见。”
    阿杏爹说完,宋氏便回嘴道:“话是这样说没错,要是阿杏是个儿子,我二话不说就同意,可阿杏是个姑娘家,姑娘家再出息也是要嫁人的。”
    宋氏还是有些不愿意,她觉得女儿识字以后,主意大了很多,这要是再出去跑跑,那性子还能得了,以后恐怕什么事都不会听她的了。
    “姑娘怎么了,我家姑娘不比别人家儿子差,就这样,听我的,让阿杏跟着周家姑娘去。”阿杏爹哪里看不出来这妇人的心思,他是一家之主,他说同意就同意。
    丈夫不听自己的,宋氏面色不好:“当家的,我可
    是提醒过你了,要是刘家那边有意见,回头阿杏的亲事出了岔子,被人退了婚,你可别怪在我头上。”
    哪有亲娘咒自己闺女亲事出问题的,阿杏爹也来了脾气:“那是你亲闺女,你就不能盼着她点好?阿杏这么有出息,刘家人要是不珍惜,那是他刘家的损失,我怪你做什么。”
    自己从小疼到大的亲生女儿,宋氏怎么会去故意咒女儿,不过是话赶话,赶到嘴边了。
    被丈夫一说,宋氏脸上立刻出现了后悔的神色。
    自己婆娘的性子自己清楚,宋氏不是刻薄的人。
    阿杏爹见她后悔的样子,心中不忍:“你这人,就是只看得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阿杏跟着将军夫人去做事,就是镇上那些乡绅也要高看咱们家几分。”
    “刘家人若是因为这个去找阿杏的错,要退咱们阿杏的婚事,那我只能说当初结这门亲就结错了,阿杏离了他们家是好事。”
    夫妻两人闲话一通,宋氏慢慢也想通了,自家男人比自己有见识,家里的大事也都是听他的,他说对闺女好,那应该就是对闺女好吧。
    玉芝和郑家河这边,比王阿杏这边顺利,郑家河听出媳妇话里的意思,立刻就表明自己也愿意去。
    他是个男人,不缺胆子不缺力气,要想挣下一份家业养家,畏首畏尾的怎么行?
    本来他媳妇玉芝就长得好看,又识字又会算账,还得了东家的赏识。
    他要是这也不敢那也
    害怕,啥都不敢去做,要不了多久,媳妇就该瞧不上他了。
    次日上工之前,玉芝和王阿杏先去了一趟清荷家里,告知清荷她们的决定。
    清荷得知他们三人都愿意去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都是有几分志向的人。
    有志向好啊,有志向才能把事情办好。
    既然决定带这几人走,清荷便没让玉芝和王阿杏再去作坊,她让两人留下来,由金婆婆教她们打锅盔,做凉粉。
    不过再教手艺之前,清荷照例让两人签了一份保密契约。
    其实做凉粉和打锅盔的手艺,清荷并不怕泄漏出去。
    打锅盔需要油酥,油酥里有特制的五香粉,只有她会弄,学会了揉面,没有油酥,照样打不出来好吃的锅盔。
    拌凉粉用的是干的豌豆粉,一般人分辨不出来,并且拌凉粉用的辣椒油也是自家的秘方,就算有人学会了做凉粉,也拌不出那个味道。
    只要把最关键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上,别人怎么模仿她都不怕。
    吃之一道,便是差一分,也是差,真正爱吃的人,只认自己认可的味道。
    金婆婆日后是要跟着自己走的,不可能一直教人做锅盔。
    清荷便把杨九娘从作坊叫了回来,让金婆婆把杨九娘一起教会,日后再需要培训新人,就可以让杨九娘教。
    王家庄里的作坊,一直很稳定,没出过什么岔子,有爹娘看着,不会出什么事。
    趁着这次,清荷把杨九娘也调了出来,另
    外提了个可靠的人当管事。
    杨九娘是清荷信得过的人,只留在作坊做事太可惜了,清荷想把她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府城那边,清荷也去了信,让刘广林回来一趟,这是清荷思虑再三做下的决定。
    十里酥香是吃食铺子,刘广林以前是酒楼的掌柜,对招待客人和铺子里的管理很有一套,让他来管理十里酥香开分店的事,再好不过。
    一时间周家人人都忙了起来,清文整日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盼着能顺利冲过府试,周明远和于中在地里捣鼓。
    金婆婆教杨九娘几人打锅盔,清荷联系上了马师傅,叫马师傅再做些烤锅盔的炉子送来,万氏则忙着招人的事,白芷和妞妞负责看元宵。
    家里人人手上都有事,清荷又觉得家里人手不够了,想再买两个人回来。
    金婆婆跟清荷说了,想把妞妞培养出来接她的班。
    这样一来,清荷回京城的时候,等于金婆婆,白芷以及妞妞都会跟着她一块走。
    杨九娘和韩忠要负责生意上的事,家里头这些杂事就没人做。
    金婆婆知道清荷又要买人后,提醒她再买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回来。
    “婆婆,买半大小子做什么?”清荷不明白为什么要买十几岁的孩子,白荣和王磊那是做做样子的,不是真的买下了。
    金婆婆指了指清文书房的方向:“我的姑娘哎,少爷是读书人,身边需要个书童,总不能事事都叫少爷亲手
    去做。”
    呃,书童,这倒是清荷没有想到的。
    她读书的年代没有人有书童,村里和镇上的读书人家里又不富裕,也没有人用书童,所以她根本想到这点。
    她记得电视里和小说上的读书人,确实身边都有个书童,就像祝衍之身边的青竹一样,能帮着跑跑腿,做一些琐事,让主子能专心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