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二百零九章:有夫子了
    有免费的房子住,还有银子补贴,她当然选第二种啊,只是于氏担心,这样的好事会不会有其他没说出来的隐患。
    至于第一种方法,她根本不会考虑,她和儿子都不会平白无故接受别的钱财。
    于氏纠结不定,觉得第二种好又担心受骗,不是她不相信清文的姐姐,她是怕小姑娘也是被人忽悠了。
    “不知周姑娘说的好去处是在什么地方?”于氏还在犹豫时,黄秀才吃完饭过来了。
    其实在清荷说出背后是吴秀才在捣鬼时,黄秀才就到了门外,不过因为清荷正在说话,他不便打扰,便在门外等了一会才进来。
    黄秀才走进屋,跟周明远打过招呼,坐到于氏身旁,再次问道:“周姑娘,你刚刚说的地方在哪里?提出这么好的待遇,可是有其他不方便之处?”
    黄秀才一针见血,直达问题的关键,清荷菱唇微翘:“在我们村里。”
    “周姑娘的意思是,你们村里办了学堂,要请我过去授课??”
    村里办学堂,黄秀才不可置信:“念书花费不小,你们村的村民都很富有吗?”
    见黄秀才并未直接拒绝,清荷觉得有门儿,遂将所有书籍笔墨补贴,都由她家负责之事说了,又讲了村里正在给夫子盖新房云云。
    清荷说完,黄秀才瞳孔微怔,随后双目泛红,语气激动道:“周家大义,黄某愿赴村中授课。”
    包下全村孩子的书籍笔墨,只用交些束脩便能
    念书,一个姑娘家如此开阔的胸襟,怎能不让人动容。
    若是他幼时能碰上周家这样的大义之家,他娘也不会受尽苦楚。
    一旁的于氏,不知是不是想到了从前的艰难,偷偷抹起了眼泪。
    几息后,黄秀才稳定了心神:“周姑娘,周大叔,每月一两银子的补贴便不用了,不用再额外租房,学生们的束脩足够我和我娘生活。”
    “这……要给的,一早就定好的。”孩子的夫子点了他的名,周明远觉得不回答不行,一边磕磕巴巴地说话,一边求助地看女儿。
    自家爹窘迫的样子,像是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清荷在心里偷笑两声,解释道:“黄夫子,除了教孩子们,夫子还需要教村里的成年男子识字算账,这一两银子是你该得的。”
    这其实怪她,她方才忘记说还需要黄秀才教大人识字的事了。
    “周姑娘还要让村里的成年人识字?”黄秀才讶然。
    “是的,不瞒黄夫子,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和夫子,所以男子识字才拖了下来。”
    “实际上,我作坊里的女工和村里的部分女孩子,早在几个月前便在念书识字,如今她们所有人都能认识几百个字。”
    提起这个,清荷挺自豪的,因为会识字能挣钱,作坊的女工们个个大变样,改变她们的正是来自心底的自信。
    得知这一切,黄秀才和于氏大为震撼,女子也能念书识字?
    周家不过一介
    平民,自己賺了钱财,竟能舍得免费让村中男女皆有书可读,这样的大善之举,这样的魄力,岂能不让人动容。
    孩子顽皮,需要人守着,黄秀才答应去王家庄教学后,没有多待,他得去看着孩子们。
    按照梅家的说法,后日就要让黄秀才一家搬走,村里的房子至少还有半个月才能盖好,这中间空出来十几天,总不能让母子俩没有去处。
    既然黄秀才决定去王家庄,那他们母子便是村里的人,清荷认为她有责任安排好母子俩的生活。
    她想着要不把黄秀才母子接到家里住,她家房子大,黄秀才又是清文的夫子,住在她家也没人会说什么。
    斟酌了一下词句,她温声道:“于大娘,村里给夫子盖的房子还需半个月才能盖好,后日你们直接把行李搬去我家吧,先在我家住几日。”
    “清文老是念着大娘,见到大娘去了,不知得高兴成什么样子。这孩子昨日还说有好些不懂的地方想要问夫子,你们就当心疼他,在我家住几日给他补补课。”
    “这怎么好意思,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太麻烦你们了。”于氏满眼感激地看着面前水灵的姑娘。
    这姑娘真是个玲珑心思,明明是担心他们没地方住,偏打着给孩子补课的借口,什么都替他们考虑好了。
    这个安排,她还真的拒绝不了,老家的房子许久不住,要收拾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算能住人,短短十
    来天时间,搬来搬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廷昭刚才说去客栈住几日,但她哪里舍得花钱,儿子有大才,若不是被家中拖累,此刻已在县学继续进学。
    她省吃俭用抠出几个钱来,就为着儿子有朝一日能继续考上一回,让她花钱住客栈,她宁愿回老家睡破屋子。
    周家姑娘这番举动,恰好解了她们母子的窘迫,还顾全了儿子的面子,她心里自是不胜感激。
    清荷笑意盈盈:“不麻烦,黄夫子学识渊博,清文能得到他的单独指点,是清文的福气。就这么定了,后日我爹驾牛车来接你们。”
    既说定了事情,父女俩起身告辞,于氏又对着父女俩谢了一番,直把两人送至门外,才回去吃饭。
    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走在街上,四面八方涌来各种吃食的香味,父女俩的肚子争先恐后地唱起了空城计。
    清荷摸了摸咕咕直响的肚子,对她爹道:“爹,咱们先找个地方吃饭吧。”
    “好,你想吃啥,爹听你的。”在女儿面前,周明远一向是女儿说啥就是啥。
    午饭是正餐,如今家里也不缺钱,清荷还是想吃点米饭和炒菜,领着她爹往东街走去。
    进了东街,路过满香楼时,清荷好奇地往里看了看,发现满香楼的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
    身边路人对着里面指指点点地议论,说满香楼换了大厨,菜品大不如前,有几道味道好的菜肴,现在都不卖了。
    清荷勾唇一
    笑,把刘广林一个商业人才换成自家姨娘的弟弟,生意能好得了才怪。
    况且她认为满香楼东家那般趋利避害,见风使舵的人,做不成大生意。
    下午接到清文后,清荷告诉他,黄夫子已经答应到村里授课,并且会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可把清文高兴坏了。
    做完功课都不急着练武了,嚷着要帮夫子和于奶奶收拾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