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一百九十六章:青云之志
    罗氏和桂花婶就是两个有眼光的人,两人都把自家的女儿带来了识字班。
    桂花婶家的玉芝只比清霞小几个月,见到清霞来了识字班,心里羡慕得不行,便求了桂花婶,说是也想来认几个字。
    桂花婶想到东家写字算账的样子,咬牙同意了女儿的要求,她也不求女儿能有东家那么有本事,但求别跟她一样做个睁眼瞎就行。
    而罗氏的女儿王芸意今年才七岁,原本罗氏觉得女儿还小,玩心正重,想等着女儿大一点再说,但儿子抽空抄了书交给了她,让她一定要带女儿来。
    儿子是念书的人,他说的话一向有道理,罗氏愿意听儿子的话,第二日早上走的时候便交代女儿,让她下午算着时间去找她。
    因着带了书来,清荷只象征性地收了罗氏一点钱,以便堵住众人的嘴。
    不知不觉中识字班就有了十一个人,还好清荷家外院大,要不然还没地方给这么多人上课。
    谭玉娇回来得很快,早上回娘家,也没在娘家歇一晚,当天下午就搬着两箱子书赶了回来。
    清荷跟她说,若是她来识字班上课,不让她白上,一个月给她一两银子的月钱。
    有了谭玉娇的帮忙,清荷轻省了许多,就是谭玉娇没有教学经验,她自己会得多,却不知道该如何讲出来。
    不过她人聪明,又虚心好学,清荷手把手带了她半个月,她便领会到了教学的真谛,并且还自己扩大思路,
    学会了分批教学,因材施教。
    妞妞、王芸意、玉芝,清霞四个,人年轻脑子灵活记忆力好,时间又充足,谭玉娇除了教些识字算账外,还给几人讲些诗词和生意经。
    谭德算得上是自己白手起家,生意场的经验,那是一套又一套,谭玉娇从小耳濡目染,多少也学会了些。
    这些东西都是闯出来的经验,学会了那就是吃饭的本事,谁会舍得传授出来。
    谭玉娇教学认真负责,这些孩子的父母都看在眼里,一个月就拿半两银子,能做到这种地步,怎么会不感激。
    杨九娘拿了钱,买了两方上好的绢帕,请金婆婆帮忙绣了花,让妞妞送给谭玉娇。
    这天上课前,谭玉娇正在准备上课的东西。
    妞妞蹬蹬蹬地跑到她身边:“谭夫子,这是我娘让我送给你的,娘说谢谢谭夫子教我念书。”
    还不等她回话,小丫头又蹬蹬蹬跑了。
    继妞妞之后,玉芝和王芸意也来了,玉芝给她做了一双粉色绣鞋,王芸意则是拎着一篮子鸡蛋和两双鞋垫。
    谭夫子。
    谭玉娇觉得这是她最爱的一个称呼,她喜欢教人识字念书,喜欢捧着书侃侃而谈,喜欢看学生们学到知识欢呼雀跃的样子。
    这一刻,她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书上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她好像找到了她追求的梦想。
    周大伯一家知道后,纷纷觉得与有荣焉。
    刘氏抽时间和清霞整治了一桌子谭玉娇爱吃的菜
    ,为她庆祝,期间清霞也借着劲儿,感谢了嫂子一番,送了一件她亲手做的衣服给谭玉娇。
    识字班走上了正轨,用来当作坊的八间房也盖好了,家里本打算只盖三四间,够用就成,清荷执意要多盖几间。
    她有预感,过不了多久,作坊的生意会更多,还会招更多的人。
    盖得太少不够用,到时候又要加盖,多耽误事。
    作坊盖好后,女工们每天搬到了作坊去上工,刘掌柜传来消息,上次送去府城的几百罐泡菜,两三天就卖光了。
    酒楼那头加大了订购量,要求五天送一千罐过去,作坊接了大单子,女工们个个都高兴。
    生意多才好啊,生意多她们才有钱挣。
    而且东家还说,只要好好做事,不走偷奸耍滑,年底还给她们发大红包。
    万氏是个闲不住的,元宵如今已有半岁,家里又有李氏和金婆婆在,小妞妞也能陪着玩一会,她便把元宵交给了婆婆。
    自己每日都跟女工们泡在作坊里,清荷见状,干脆把方法都交给了她娘,让她娘负责泡制泡菜。
    带胖乎乎的小孙子玩,李氏乐意得很。
    原先她还想着等老二媳妇生了孩子,她就回老宅去,可小孙子实在惹人爱,她愣是舍不得走了。
    家里就她一个长辈,她说的话最大,于是李氏跟儿子媳妇商量,想继续在二房带元宵,等孙媳妇有重孙子的时候她再回去。
    老人家开心最重要,李氏很少提要求,这
    会说想带小孙子,两个儿子儿媳都尊重她的意思,让她想在哪儿住就在哪儿住。
    转眼间到了七月,这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太阳就像烧得旺旺的火球一般,往外滋滋散着火气。
    这样的天气,别说人不愿意出来,就是天上的云彩,空中的风也躲着,不愿靠近阳光。
    一向怕热的清荷,此时却没有躲在屋里乘凉,而是跟周明远两人在红薯地里转悠。
    周明远擦了一把汗,看到女儿嫩白的脸被晒得通红,心疼道:“闺女啊,你要做啥,你告诉爹,这么大的太阳别把你晒坏了。”
    “没事的,爹,我看一下就回去。”清荷翻起茂盛的红薯藤,总觉得不对劲,这红薯藤怎么长得这么好。
    密密麻麻地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匍匐得满地都是,半寸地都看不见。
    她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红薯藤没有这么多啊,翻了藤还能长这么好,难道是她家这块地格外肥沃?
    对了,她好像没有听她爹说来翻藤啊,莫非这里的人还不知道翻红薯藤,可以提高红薯的产量?
    “爹,这块地里的红薯藤你翻过了吗?”清荷决定问问清楚,她之前没怎么来过地里,也没注意过这些。
    “翻藤干啥?那藤长得好好的,把它翻死了还怎么结红薯?”别的东西周明远不懂,地里的东西他自诩比女儿懂得多,
    光看满地长势凶猛的红薯藤,清荷就能猜到她爹的回答。
    她伸出手在脸颊旁
    扇着,试图让自己凉快一点:“爹,红薯藤得翻几次,要不地里的养分光拿去养红薯藤了,会导致红薯长不大的。”
    “这……我没听说过啊,村里的老人都这么种红薯,谁家也没翻过藤。闺女,你从哪里听来的?是不是别人骗你的?”周明远向来听闺女的话,但这次事关地里的庄稼,他没立刻同意。
    周围的农作物里积攒了不少暑气,光在地里站着,没一会便被热气闷出一身汗。
    清荷从红薯地里退到田埂上:“我从书上看来的,爹,咱回去吧,太热了,路上边走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