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叫元宵,大名周清毅,是他上学堂的哥哥取的。
因着家里只有杨九娘能照顾万氏坐月子,家里头商量了一。
决定杨九娘在家里照顾万氏,镇上的酸辣粉摊子由清荷,周明远,韩忠三人去。
酸辣粉摊子如今有不少老顾客,客源稳定,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摊子不能丢下,所以十六这天,清荷便去出摊了。
清荷对摊子上的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再说这本来就是她爱吃的东西,调出来的味道,比杨九娘多了几分意思,一时间酸辣粉摊子多了好些客人。
十七这天,金婆婆问李氏,要不要准备小少爷洗三用的东西,李氏说不用。
乡下人家,没那么多将就,多是等孩子满月时,请亲朋好友一起聚聚。
孩子还小,折腾来折腾去,别给折腾病了。
元宵满月那天,周明远在院子里办了酒席,请村里的人来热
闹热闹,大伙你带着一包糖,我带着十个鸡蛋,早早去了周明明远家。
比他们更早的,是大房一家子,孩子出生这一个月,只有刘氏和清霞去见过,周大伯和周清波还没见到。
一是因为他俩确实忙,地里有活,还要出摊,没什么空闲时间。
二来嘛,周大伯父子不方便进屋去看孩子,要看孩子,只能把孩子抱出来,这一冷一热的,孩子容易受凉。
如今孩子满了月,天气也暖和起来,抱出来转转也是行的。
走到内院,刘氏让周大伯父子在院子里等着,自己带着清霞去屋里抱孩子抱出来。
月子里的孩子见风就长,更何况万氏吃得好,奶水足,小元宵每天吃得肚儿圆,到了满月那天,足足有十一斤。
满月了的小元宵,可爱得不得了。
曾经红通通皱巴巴的皮肤变得又白又嫩,小手肉乎乎的,像刚出锅的肉包子。
眼睛黑黝黝的,不含一丝杂质,轻轻松松就能望进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刘氏满眼疼爱地抱起孩子,给孩子戴上一个银锁。
万氏眼尖,一眼看出银锁怕是不便宜,做工不算很精致,分量瞧着却是很实在,估摸着要三四两银子才能拿下。
大房一家挣钱不容易,万氏赶紧推辞:“大嫂,他一个小孩子,哪用得着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拿回去,等清波媳妇给你生了孙子,拿给孙子。”
“没事,我给自家侄儿送点东西,偏你说法多,都
是自家孩子,给了就拿着。”刘氏一脸的笑。
万氏这话算是说到了刘氏心里,明年儿子就要娶媳妇,若是快的话,后年就能抱上孙子。
话说到这份上,万氏不好再推辞,接受了大嫂的心意,心头思量着,回头给大房回礼时,备厚重点。
刘氏看着白胖的元宵,越看越喜欢:“弟妹啊,咱们元宵长得很真好,我见过那么多孩子,就没有比他更会长的孩子,他瞧着可比他哥哥姐姐有福多了。”
万氏赞同地点头:“那可不,怀他哥哥姐姐那会,能把肚子糊弄饱就不错了。”
哪像怀他的时候,每天都有肉吃,还变着花样吃。这孩子这才满月,都快赶上清文三个月的重量了。”
妯娌俩在屋里说着话,可苦了外头等着的周大伯父子,光听见里头说话,半天不见把孩子抱出来。
周清波不好催他娘,周大伯也不想惹刘氏,干脆叫了清霞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