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一百五十九章:可爱元宵
    周明远为难得抠着脑袋,他能取出个啥好名字啊?
    清荷和清文姐弟俩的名字还是老太太取的,怎么到了小儿子这儿,偏要他来取了?
    还说他爹要问名字,他爹都死了几十年了,还能问名字,那不吓死个人才怪。
    周明远不敢反驳老娘,抠了半天脑袋,好歹憋出了一个:“娘,孩子长得好,肉肉的,要不小名就叫肉球吧?大名就叫清武,兄弟俩一文一武,正合适。”
    “你咋不叫肉丸子呢?咱家就没有胖人,我孙子长大了一定是个高高壮壮的帅小伙,叫肉球那不叫人笑话吗?”李氏一阵无语,这个老二,取的什么名字哟!
    “噗呲!”
    李氏对着周明远一阵叨叨,清文见他爹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一下子憋不住笑出了声。
    周明远听见笑声,侧头瞧见捂着嘴乐的儿子,自己也乐了:“清文,你是咱家唯一一个上过学堂的人,你识字,你给你弟弟取个名字吧?”
    上学堂这个理由实在是够分量,老太太也把目光从儿子身上转移到了孙子身上。
    清文倒是不觉得难,张口就来:“奶奶,爹,弟弟长得白白胖胖的,就叫元宵吧。元宵肚子里装着黑芝麻馅,那就是肚里有墨,刚好弟弟又是元宵节出生的,这个名字既应景又好听。”
    “元宵?肚里有墨?好,这个名字好,清文取得好,我小孙子就叫元宵。”就冲肚里有墨这几个字,李氏不喜欢
    都不行。
    李氏又问了周明远的意见,周明远哪敢有意见,只要不让他取,叫啥都行。
    周明远念了几回元宵,意识到元宵不能当大名,小儿子大名还没取。
    别一会老娘又逼着他取,赶紧催着儿子取大名:“清文,元宵只能当作小名,大名还没取呢?”
    清文统共也才上一年学,学得东西并不多,取名字嘛,就是要寓意好。
    他想了一下,给自家弟弟取了一个毅字。
    对奶奶和爹解释说,是希望弟弟以后性子坚毅,能做个有毅力,不轻言放弃的人。
    清文解释一番后,这个名字得到了奶奶和爹一致的认可。
    小儿子的有了名字,周明远第一个反应是去问看看媳妇喜不喜欢,要是媳妇不喜欢,就叫儿子重新想。
    小名元宵,大名周清毅,万氏对这两个名字格外满意,不仅是名字里寓意好,更是因为这是清文取的名字。
    果然送孩子去读书是对的,清文才上一年学堂,一个十岁的孩子,取的名字比村里那些几十岁的大老粗取的名字,不知道好听多少。
    清荷昨夜熬了夜,一直想洗个热水澡,因此吃过饭,她便洗澡去了。
    等她收拾好自己后,才知道小弟的名字都被清文取好了,两个名字都取得不错,她还夸了清文几句。
    小孙子有了名字,第二天李氏就坐在了大树底下跟人聊天。
    重点聊小孙子长得好,和小孙子的名字是清文取的,这两件事。
    李氏以
    前的性子是不爱往人群里钻的,她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儿子,家里又穷,没几个人看得起她。
    再加上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不爱出来走动,活动范围就是自家的院子。
    这一年里,李氏吃得好,休息得好,清荷还买了不少补品给她吃。
    又因为家里多了几件喜事,她心里松快,如今她的身体是越来越好,再不像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不舒坦。
    经过李氏的宣传,没过两天,全村都知道周家二房新生的孩子是个七斤四两的大胖小子。
    小名叫元宵,大名周清毅,是他上学堂的哥哥取的。
    因着家里只有杨九娘能照顾万氏坐月子,家里头商量了一。
    决定杨九娘在家里照顾万氏,镇上的酸辣粉摊子由清荷,周明远,韩忠三人去。
    酸辣粉摊子如今有不少老顾客,客源稳定,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摊子不能丢下,所以十六这天,清荷便去出摊了。
    清荷对摊子上的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再说这本来就是她爱吃的东西,调出来的味道,比杨九娘多了几分意思,一时间酸辣粉摊子多了好些客人。
    十七这天,金婆婆问李氏,要不要准备小少爷洗三用的东西,李氏说不用。
    乡下人家,没那么多将就,多是等孩子满月时,请亲朋好友一起聚聚。
    孩子还小,折腾来折腾去,别给折腾病了。
    元宵满月那天,周明远在院子里办了酒席,请村里的人来热
    闹热闹,大伙你带着一包糖,我带着十个鸡蛋,早早去了周明明远家。
    比他们更早的,是大房一家子,孩子出生这一个月,只有刘氏和清霞去见过,周大伯和周清波还没见到。
    一是因为他俩确实忙,地里有活,还要出摊,没什么空闲时间。
    二来嘛,周大伯父子不方便进屋去看孩子,要看孩子,只能把孩子抱出来,这一冷一热的,孩子容易受凉。
    如今孩子满了月,天气也暖和起来,抱出来转转也是行的。
    走到内院,刘氏让周大伯父子在院子里等着,自己带着清霞去屋里抱孩子抱出来。
    月子里的孩子见风就长,更何况万氏吃得好,奶水足,小元宵每天吃得肚儿圆,到了满月那天,足足有十一斤。
    满月了的小元宵,可爱得不得了。
    曾经红通通皱巴巴的皮肤变得又白又嫩,小手肉乎乎的,像刚出锅的肉包子。
    眼睛黑黝黝的,不含一丝杂质,轻轻松松就能望进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刘氏满眼疼爱地抱起孩子,给孩子戴上一个银锁。
    万氏眼尖,一眼看出银锁怕是不便宜,做工不算很精致,分量瞧着却是很实在,估摸着要三四两银子才能拿下。
    大房一家挣钱不容易,万氏赶紧推辞:“大嫂,他一个小孩子,哪用得着这么贵重的东西,你拿回去,等清波媳妇给你生了孙子,拿给孙子。”
    “没事,我给自家侄儿送点东西,偏你说法多,都
    是自家孩子,给了就拿着。”刘氏一脸的笑。
    万氏这话算是说到了刘氏心里,明年儿子就要娶媳妇,若是快的话,后年就能抱上孙子。
    话说到这份上,万氏不好再推辞,接受了大嫂的心意,心头思量着,回头给大房回礼时,备厚重点。
    刘氏看着白胖的元宵,越看越喜欢:“弟妹啊,咱们元宵长得很真好,我见过那么多孩子,就没有比他更会长的孩子,他瞧着可比他哥哥姐姐有福多了。”
    万氏赞同地点头:“那可不,怀他哥哥姐姐那会,能把肚子糊弄饱就不错了。”
    哪像怀他的时候,每天都有肉吃,还变着花样吃。这孩子这才满月,都快赶上清文三个月的重量了。”
    妯娌俩在屋里说着话,可苦了外头等着的周大伯父子,光听见里头说话,半天不见把孩子抱出来。
    周清波不好催他娘,周大伯也不想惹刘氏,干脆叫了清霞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