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后宫之怀淑帝姬 > 第68章 怀淑心意
    第68章 怀淑心意
    我一时不防她会这样说,无措道:“姐姐,您.”
    “其实,我自己也常常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喜欢他。明明是一个人的傻心思,还是不能对人说的傻心思,却让我一切都不管不顾起来。那时候,若是母后一定要逼着我嫁人,只怕我死的心都会有的,可是这好几年下来,我日日面对着佛祖,很多事情反倒自问不该。不该伤了母后的心。以前小,总觉得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干,可是他后来骋驰四方,建功立业,成家生子。我每每听到这些,才知道自己真的傻,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
    “现在我想的很明白了,行宫的时候,我们离死亡只有一线而已。我才觉得,活着多么不容易。二十年的岁月里,我错过了太多。我爱过一个人,周围也有这么多亲人,真心疼爱于我。这样我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婚姻本就不是小儿女的情思能主导的。如今的我,是愿意的,你不需要担心。”
    我听后也很是感叹,行宫之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只是个人有个人的感悟。而灵犀姐姐则更多的是一中淡然。或许她的很多理解我并不认同,但看着这样的她,毫无疑问我是高兴的。灵犀姐姐到底是甄太后的女儿,她会坚强的面对生活,不会永远做一个需要别人关心的弱者。
    心情释然之下,连划过的春风都是带着香的。我也忍不住打趣起来,“到时候祝家郎君到了,清河王兄的性子,一定是会拦门的,只怕姐姐一时见不着人呢。”
    灵犀到底是年长一些,只看了我一眼,道:“你只怕也是见不到的,都是在许婆家的人,该绣嫁妆了。”
    “姐姐,”我真不是害羞,只是怎么这么连她都.
    “这有什么,你今年都十七岁了,训成太妃的孝期将满,难道不能提吗?我给你一句实话,母后那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人选了,她肯定先就你才是和睦。你莫要害羞,趁早和我说道说道心意,好歹还能选择一二。”
    我心里无语的紧,是不是女人天性,沉静如灵犀姐姐,在自己选定婆家之后都能饶有趣味的为自家妹子说媒拉红线。这在一年多前要是有人这样和我说,打死我也是不会相信的。
    但是所谓天性,是不能压抑的,于是
    “都,都是有谁?”
    灵犀看着我,掩口一笑,无比优雅地用指尖点了一点茶水,在茶几上写了一个字。
    茶几是经年的黄檀木质地,而我们今天饮的却是武夷山红茶,两种颜色对比之下,就是坐在对面,我也能清楚地认出,那是一个“甄”字。
    那一刻,我看不见自己的脸色,是如何的火烧云霞。但是却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心脏“扑腾扑腾”跳的急促而且有力。那是一种说不大明白的感受,让我的理智迅速消退,让我结结巴巴地道:”这是什么意思?”全没了平日里的谨慎。
    想必此刻的我在灵犀眼里是很好笑的,她抿唇道:”我的意思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意思。”顿了顿,又道:”平儿是前些日子回来述职的,他如今不比以前,自然不好进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托到了我这里。只是问你一句心意。”
    我总算理出一些头绪来,看这样子太后是实打实的在考虑我的归属,他又是太后唯一的侄儿,出仕以后更是有了自己的势力,自然能知道一些消息。可是,我都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我的意思如何,重要吗?”
    灵犀一怔,继而道:“子佩,你是帝姬,天下间最尊贵的女儿。”
    我叹息,道:“宫里头,最缺少的就是自由自主。何况,我是庶出的。”
    或许,因为灵犀,因为我的乖巧,太后会在我的婚事上给予善待。可是这照顾也是有限的,那是在不能和她自身的利益相悖的前提下。而甄致平对于整个甄氏实在太过重要,太后难道会为她的嫡亲侄儿找一个空有名头,全无助力的妻子。
    强大的皇权面前,灵犀作为太后嫡女,都是可以被幽禁,被舍弃的。
    何况甄致平,何况我.
    灵犀的心思一转,也明白了这个中的缘故。但是她仍然坚持道:“怀淑,人这一辈子,重要的决定也就是那么几回。你何苦不问问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先抛开外界的约束。”
    我摇头,道:“清楚了自己所欲,可却求而不得,难道比懵懂着过下去更好吗?”至少不懂就不会心痛。
    灵犀哑然,这个问题,如果她知道答案,又怎么回生生耽误了她五年的青春?
    未及,茶盏已凉。
    此后我好几天心情郁郁,理智上做出的判断,却是在情感上不能接受的。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这样,会不会后悔?”
    说来可笑,我说服了灵犀姐姐,却没有说服我自己。
    四月的柳如同我纷乱的愁思一般,越来越多。转眼间萧沛盈也到了出宫的时候。
    说来她真是一个传奇,当年背井离乡的孤女,谁又能想到她有这么大的造化,入了太后的眼缘,先为县君,后拜王妃。可是从她的几次接触中,我着实觉得她的如今更多的不是靠造化。
    因为她的前程,早已经把远在老家的兄嫂吓坏了。因凭借着萧家老祖宗仍在,厚着脸皮来京城里想把继母接回萧家,逼着王妃妹子认回这门亲。萧家老太太本来就是偏心的,当然希望孙子孙女握手言和,当然也是贪恋清河王妻族的荣华,于是就摆着婆婆/祖母的谱来要求人家母女。
    但是萧沛盈年幼无依时尚且不受人拿捏,何况到了如今?
    她自己动笔给富阳老家的萧氏族老写了信,道:时人所依,莫若宗族。慈父虽见背,然某为萧氏女,母为萧氏妇,自始而终,何来重归萧氏一说?树大分杈,母亲非大兄生母,别室而居合宜礼法。
    接着又说她不会让母亲无人供养的,原来她父亲生前还有一个婢妾生有一个三岁幼子,长兄连继母嫡妹都排挤,哪里又会对庶出的手下留情,萧沛盈就要求那婢妾所出的庶子跟着母亲,也算有个出身。那婢妾哪里还不愿意,欢天喜地的就把儿子送来了。
    如此,也坐实了萧家的分家,自此以后萧沛盈的正经娘家,就只有庶出弟弟这一支了。
    甄家作为老亲,理所当然的送了一处尚可的宅子,供着萧母居住。
    萧家的家务官司告一段落,萧沛盈也到了回家待嫁的日子。她好歹在宫里养了几个月,又有行宫共患难的情分,不免我也要去送她一送。
    不巧当时还有人在,站在门外,就听着女人的声音:“您这样我就放心了,说来都是素绫不懂事,你们小姐妹家,多亏你是个大方的,怪道有这样大的福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