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解缙其实明白这个困境,如果他不补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要说更进一步了。就是今后想要保留大明内阁的位置,都不是太好办的事情。

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应天府尹之位,好好的锤炼一下自己。

而今看来,解缙下定的决心是对的。

毕竟,朱雄英即便再信任解缙,如果解缙不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将内阁首辅的位置让解缙接管。

——

“你们说,何夕到底在做什么啊?”沐春捏着酒杯转了一圈说到。

“管他他想做什么?”李景隆微醺说道:“我今后,也就是富贵闲人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沐春见李景隆喝的醉醺醺的。就知道,李景隆不是一个能商量事情的人。

只能微微摇头,自己琢磨起来了。

李景隆之所以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李景隆觉得,他做出这么多事情,为大明朝廷拨乱反正,做出那么多的贡献,而今胜利了,却没有给唐寅论功行赏。

没有任他什么重要官职,仅仅是加了俸禄,给了其他一些不疼不痒的荣誉性的官职,这对李景隆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冯诚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即便朝廷的医学发展很快,对很多热带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冯诚真要成长成为丛林战专家,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实何夕暗示过,给曹国公一脉海外封地。但是李景隆可没有那种开拓精神,自己去海外开辟自己的领地,自然不愿意。

因为在这一场金融风暴之中弄潮,李景隆应该是天下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中的一个。

要知道,大明的云南,可不是后世的云南,要比后世的云南大得多,明初的云南,大于明后期的云南,明后期的云南,又大于清代的云南。而清代的云南,又大于后世的云南。

李景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就一般般。

缅甸都城也就是阿瓦,后世的曼德勒附近,所以,直接灭了缅甸诸国,打开西海门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不仅仅想继承父亲的意愿,继续南征,为大明开疆扩土。还有两个小心思。

何夕也只好放弃,毕竟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么封地,岂不是流放啊?

蜀王不敢怠慢,自然送到了何夕的手中。

至于给钱。李景隆在摧毁南京新钞这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本意却不是为了朝廷效力,而是赚钱。这个行动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第一个小心思,给冯诚难看,他这一封奏疏,如果通过的话,云南军一定会成为主力,而今还在云南的冯诚首当其冲。对冯诚来说,是福是祸,很不好说的。

何夕能做的也仅仅是给一些俸禄。俸禄多少,并不仅仅代表钱,还代表了等级,公爵之高兴,除却国名大小之外,就是俸禄高低了。

这个一般般是指何夕还没有军事改革的情况下,毕竟历史上大明第一战神。而今何夕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之后,估计李景隆更不知道军队指挥是什么回事了?

沐春岂能不郁闷。

何夕读过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而且,奏疏的内容分量也很重。

很快这一封征南书,通过流程来到了蜀王手中,蜀王看过之后,也是大为一惊。这一封上书,与之前的不一样。

大明不拿下麓川。麓川始终威胁着云南腹地的安危,但是拿下麓川地区之后,兵锋距离缅甸都城已经不远了。

缅甸方面就会感到锋芒在背。

给钱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沐春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被冯家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这个位置上。沐春而今想想,还是觉得愤愤不已。因为冯家一脉的国公之位,是踩着他们沐家上来的。

而且沐春的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如果大家都不出头,其实也不会有那么麻烦,而今冯诚搞这一出,似乎给自己标榜了功臣的标签,而沐春沐家一脉,在冯家一脉的叙事之中,就变成了敌人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对云南支持不足,中原朝廷距离云南太远了,他们对云南的要求其实就不生事就行了。

何夕想让定国是会成为上承下达,乃至于中枢监督地方的一个渠道。不管将来,这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

孔家是有几分突然袭击的意味。但是这一封奏疏,却是规规矩矩的走形式,从下面一层层送上来的。

曹国公的爵位已经到顶了。而且曹国公的爵位是传承下来的,而不是李景隆自己拿下的爵位,更不要说,即便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立下再多的功劳,也比不上他父亲李文忠在开国之战的功劳。

李景隆对何夕是有怨言的。

而外云南的很多土司已经深入到缅甸中部山区了。与缅甸面对面。而且山川地理相连,从气候来说,缅甸的热带雨林对于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好去处。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实都一样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