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写得美不美?写的很美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的快还是慢?(慢)对,要慢一点,要舒缓、柔和一点。
好,我们现在把这三句话再读一遍
生(全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师:正是因为这样的美景,所以作者和朋友显得是“乐甚”。俯仰山光水色,沐浴清风明月,带来的情感应该是“乐甚”,但是好景不长,苏轼唱起了歌,朋友又吹箫了,本来沉浸在快乐中的苏轼,一下子变得悲伤了。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的?表面上看是什么原因?
生h:表面上看是箫声
师:嗯,表面上看是箫声,这个呜呜作响的箫声有没有进行描述?
生h: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师:好,那能不能帮我们解释一下啊?
生h:它的声音呜呜的样子,像是在怨恨又像在倾慕,像在哭泣又在诉述什么,余音声音婉转悠长,连绵不断像是细丝一样。
师:声音是婉转悠长、连绵不断的,所以用了一个成语叫做“不绝如缕”,这个成语除了指声音的柔、不断,还指什么?
生h:还指它的细小
师:嗯细小,还有呢?婉转悠扬,连绵不断,还指什么?
生h:还有他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