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是非常著名的一本国外的小说叫《情人》里面的一个片段。哎,这个片段我们读到最后就想起那首歌的旋律,就是《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当你老了的话呢是外国诗人叶芝的一首诗,但是他在创作的时候的话呢,他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跟这段话是相吻合的。
好,这两段,这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大家看一看,它们的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听清楚我刚才的这个问题,听清楚我刚才这个问题,它们的叙述角度,有什么共同点以及不同之处?(等待,给学生思考时间)
好,有看出来的同学把你的答案在互动面板上呈现一下。(等待)
嗯?看不出来吗?
在叙述角度上,这两篇小说,这两个片段节选,它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叙述角度上,都以“我”的这个角度呈现的,对不对?但是,它讲述人的“我”,他们的身份和年纪是不一样的。
《无命运的人生》中的“我”,他是一个小孩子呀,对吧,半大的孩子,而《情人》里面的这个片段,他的“我”是一个什么啦?是一个过来人,是老人的身份。那么,选择不同,肯定出于他的一个表达的需要。比如《无命运的人生》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
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点的不同。这个视角也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