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288章 《光之苦》的评论(有彩)
    第288章 《光之苦》的评论(有彩)
    结束了西班牙的拍摄后,陈平生和黄蓼两个人接着又去了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喀奇兰恩。
    这个地区每年有十万多位工人从阿拉伯海里提取食用盐,每年能产出一百万吨左右。
    大量的盐被晒在地面上,形成了大片银白色的区域,再搭配灰色的地质颜色,看起来和女人使用的眼影盘别无二致。
    即便见过了很多鬼斧神工的照片,可黄蓼依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觉得这真是太疯狂了。
    而陈平生在拍摄完成后,就将这张照片发布在了影圈上,并搭配了两个字:盐田。
    很快评论区就涌入大量的回复。
    范书生:“很震撼的照片,我还从未看到过盐田的高空照片。那些棕色、黑色的方块就像是眼影盘里的色彩,而那些银白色的方块则像是碎裂的镜子,它们如此均匀的分布,整齐划一,看起来实在是太赏心悦目了。
    “但正因为这种美感,又让我觉得有些危险。土地已经被人类改造成了自己所需要的样子,而且看样子未来还要持续很久。不知道到那时,现在觉得美丽的颜色,是否会成为致命的因素,影响整个世界呢?
    “我觉得陈哥应该是怀有着类似的隐忧,所以才选择拍摄这样的照片,不过到底是影集,还是单张,目前还不知道。”
    乱舞村球:“这是盐田?我小时候看过家乡的盐田,颜色更偏向于粉色或棕色,可是这黑色是什么?这是因为盐分太多对土地产生了侵蚀吗?有点吓人哦。”
    顶风作案小摄影:“用大地作为调色盘,这张照片真的有点超出我的想象,这色彩简直太好看了。但一想到环境因此受到的污染和影响,却更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零路璐子:“我第一眼还以为是在纸上画出来的,没想到竟然是真的照片!这质感,这颜色,让我想起了油画,可是却比油画更加震撼,因为这是一整片大地。或许未来几百年后,孩子们都会习惯这样的土地,反而问起父母为什么没见过他们所说的绿色草地。”
    我是一条小小川:“神!我只能说陈哥,永远的神!每一次都会突破原来的自己。”
    而除了这些老粉丝对照片的探讨外,还有许多新粉丝在下面评论。
    任何时间:“不懂就问,第一次关注陈老师,有啥注意事项吗?我是看《透视博物馆》入坑的,还需要看其他作品吗?有什么顺序?”
    孙怡猫:“欢迎新人,不过《透视博物馆》入坑还真是挺小众的,推荐看陈哥的《鸦》、《决定性瞬间》!”
    四木木木:“推荐的阅读顺序:《浅田家》、《纪念薇薇安》、《决定性瞬间》、《鸦》、《北流活活》。从简单到困难,这么看更好入门。”
    可莉可莉:“四木姐说的对!”
    梦溪:“四木姐说的对!”
    任何时间:“谢谢,话说四木姐也是摄影师啊!拍得很好啊!”
    达斯柔柔:“四木姐和陈哥是朋友,也是专业人像摄影师,如果想拍美美的胶片就找她!”
    就在众人讨论新照片的同时,《光之苦》也顺利全球发售。
    这本影集是陈平生拍摄了很久才完成的,因为其涉及到了许多复杂的构图,导致每一张照片的挑选都很困难。
    毕竟想在一本影集凑齐如此多的复杂构图,工作量是很大的。
    而就在发售后,众多评论家们也纷纷对此发表了感想。
    首先便是拉利斯·埃里克森,格赛的主席先生,虽然他现在主要的工作是组织格赛,但评论家的工作也从未放下。
    他是这么评价这部作品的。
    “当我打开这本影集后,我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很出乎意料,我本来以为光之苦这样的命名,是在展示光影与色彩的艺术,但通篇看下来,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构图。
    “陈平生再一次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摄影技术,并且在决定性瞬间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升级。每一张照片都是复杂版的,决定性瞬间。因为这些构图极难以复制,甚至独一无二,所以看完这本影集想要如决定性瞬间那般轻易模仿的人,会很失望。
    “可是这恰恰是这本影集的可贵之处,因为它和决定性瞬间一脉相承,就像是高级教材与基础教材之间的联系。
    “我印象很深刻的几张图片里,有一张是这样的,两个人站在被店铺垂下的壁纸所形成的黑色阴影里,只能看清身体和腿。而头部则被眼睛图案的壁纸所遮盖。这有趣极了,是一种替换。虚假和真实结合,就像薇薇安里那张被海报替换的脑袋一样。
    “只是这一次没有显得随性,反而构图严谨,体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美感。
    “而还有一张拍摄与大厦与街道旁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明明6个人就在同一个场景里,他们面对的方向却各不相同。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捕捉到这样的画面并抓拍下来,简直太过于惊人。
    “这也是我为什么把这部作品称之为《决定性瞬间》的升级版,因为这样的构图,这样精湛的抓拍充斥在每一张照片里。如果你看过决定性瞬间,再看这本作品,那么会很自然的发现,陈平生所用的技法依然来源于相同的理念。
    “几何式构图与瞬间的捕捉,迷人又危险。因此如果你没有陈平生那般敏锐的拍摄嗅觉,我建议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先从决定性瞬间开始。”
    威廉·克莱因也对这部作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只不过他的用词更为激烈和夸张。
    “上帝,我宣布,这就是我的梦中情书!
    “我实在是太喜欢陈平生对光影的创意运用了,看看这张照片,大面积的黑暗搭配两个站在台阶下的人,就像是十几年前的侦探漫画。太有故事感了。
    “而除了这一张,其余的照片也都各有各的优点,关键是可解读空间十分巨大。这些街头的孩子、杂乱的建筑和生活的痕迹,仿佛构筑成了一个迷宫,让人在其中兜兜转转,陷入迷茫。
    “事实上,陈平生在这本影集里多次运用了一个新的元素,方向。比如那张大厦街道旁六个人面对不同朝向的照片,还有这样更为复杂的照片。从近到远,我们分别能看到白色的站在台阶上面对斜侧的鞋子、向后看的女生、左右对视的两个姑娘。他们的方向也各有不同,前后左右,全都囊括。
    “更精彩的是在画面中心走过来的是两位男士,他们竟然也是面对着对方,和前面对视的女生达成了对比和呼应。我不知道该说什么,陈平生的拍摄技法在我看来已经完全超过了我的想象。
    “我还是第一次在照片里看到如此多的方向运用,这也提醒着摄影界和我,摄影真的把所有题材,所有可能性都展现出来了吗?两年前,我或许是这么认为的,但陈平生出道后,他所展现的作品都是全新的,令人惊喜的。
    “所以我觉得不是摄影已经达到的一定的高度,可能恰恰相反,是我们个人的能力局限了摄影的发展。
    “所以这部作品,我会给出十分满分,我推荐所有人购买观看,去了解陈平生所展现的一切。”
    国外好评的声音日益增多,国内的评论家们则更为干脆的开始了宣布。
    周文远在影圈发布文章,直接宣布了新一年格赛的获奖。
    “既然格赛的组委会进行了重组,且再也没有决定权,那我觉得陈平生这部《光之苦》毫无疑问会成为今年摄影界最大的赢家!
    “这绝不是夸张,因为这本影集所展现出来的技法、思路、审美,都远远超过当代摄影的极限。我无法评判这样的作品,我的审美一直在对着我兴奋的说非常棒,所以我不会从色彩、构图方面去探讨这部作品。
    “我更想说的是陈平生一脉相承的人文,国内的人文一直是个迷思。即在展现普通市民生活的时候,总喜欢往刻板印象里去套路。比如扫地的大妈,一定要凸显其辛苦,看门的大爷一定要凸显其劳累。更不要说什么清洁工、捡垃圾的老人和工地的工人。
    “他们在拍摄这些人物的时候,总是会先预想出一种情绪和一种画面,然后把这些人物往里面套。好像只有把所有人拍得苦了,拍的符合大众对其的印象,自己的良心才会收获到一丝慰藉。
    “这很不好,尤其是摄影圈弥漫的这种风气。如果只用刻板印象去拍摄,就无法真正触及到一个人真正的灵魂,只会沦为流水线一样的作品。
    “而陈平生完全规避了这种做法,或者说,他不是为了展现人文,他只是想拍出复杂构图的好照片。可是却间接的达成了人文目的,让我们见到了真正生活贫苦的人,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种照片最大的好处,就是看起来不苦。观众的吸引力会首先集中于构图和色彩,其次才是思考里面人物的生活。循序渐进,反而做法高明。就如同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书中最主要展现的是贾府的命运,进而让读者了解到整个封建王朝的命运兴衰。而不是直接写明朝代更替,再描述贾府命运。
    “任何大众艺术,最后都是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那是历史课本。所以我很庆幸陈平生没有陷入这样的怪圈里,也希望国内能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先磨炼好自己的技巧,然后拍摄出一些或赏心悦目或值得解析的照片,再去探讨那些沉重的东西。
    “所以我给这部作品满分,必须看,看完伱就会知道今年最佳影集的含金量!”
    而就在他发表言论后,凤仪声也表达了观点,但不是针对影集,而是陈平生的风评。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到很多艺术圈的人在讨论陈平生的作品是否有讨好大众的‘嫌疑’。
    “首先,嫌疑两个字不妥。因为这属于定性,只有犯罪分子在警察口中才会被称为‘嫌疑人’。而一名摄影师无论如何也够不上这个词汇。这说明是有人在故意抹黑,引导不知晓具体情况之人掉入陷阱。
    “事实上,国内艺术圈这样的风气由来已久,或者说整个互联网都普遍存在这种不良风气。即二极管站队,他们不在乎此人究竟做了什么,只要有一点引起他们的不适,哪怕只是姓氏不被喜欢,他们就要迫不及待的攻击他。
    “而这股风气在艺术圈里,更盛。许多没有名气,或者努力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总是喜欢对年轻人指手画脚。仗着自己几个徒子徒孙,就喜欢拉帮结派的对其他人攻击。
    “他们认为只有不讨好大众的艺术,才是真艺术。可若是大众自发喜欢的呢?他们又给不出回答。但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些人如果作品真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又会欢天喜地的公布这一喜讯,并表示自己的艺术终于受到了认可。
    “说起来好笑,我时常在想,大众这两个字究竟是谁定义的呢?男人算不算大众,女人算不算大众,老人算不算大众,小孩算不算大众?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算不算大众?
    “如果都算的话,那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只以人数来算,那什么才是人多?几万、几十万、几百万还是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没有任何艺术能让十几亿人同时喜欢,甚至我们常说的全民热,也不过是播放还珠格格时,电视台收视率的百分之54。但那是特殊年代,现在一部电视剧能有破7的收视率都已经是全民热议了。
    “因此这定义本身就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所以我不认为陈平生的作品是讨好了大众,就像这部《光之苦》,他只是拍出了心里的作品。
    “而大众之所以会喜欢他,是因为这些作品做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颜色好看,构图巧妙,内容有深度,这些才是摄影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若是只理解为讨好,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
    “也希望未来艺术界的少部分人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若是专注于个人表达,就不要在意他人看法。若想要获得名气,就不要故步自封。”
    “既要也要的别扭式表达,不利于自身的艺术创作,也不利于你未来在艺术界的名声。”
    “而那些新入行的艺术家,也不要总是顾着钻圈子,陈平生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打铁还需自身硬。”
    “别被圈子的吹捧冲昏了头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