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286章 纪录片拍摄中(有彩)
    第286章 纪录片拍摄中(有彩)
    在《浅田家》出版后,各种评论家都准对这部作品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不过大家都出奇一致的,表达了对于陈平生创意的肯定。
    “和谐的家庭、有趣的合影,这是很多人未曾想过的家庭照,但它被拍摄出来后,却让人不由得心生羡慕。和家人一起完成角色扮演,这无疑是一种新奇的,富有活力的表现。”
    而霓虹那边的反响则更为热烈,因为这种看似搞怪,实则和睦的家庭氛围,是他们一直在追寻的某种模板和参考。
    这非常吻合霓虹文化体系里的精神内核,也和影视剧里所展现的时常动作言语夸张的霓虹人相一致。
    这或许是长期压抑下所诞生的释放出口,也可能是父母与孩子隔阂太大,无法理解的后遗症。
    只能说大家都希望达到照片里的状态,即和父母愉快的沟通,一拍即合,而不需要去繁琐的介绍和解释。
    父母应该赞同孩子的新奇尝试,而不是觉得无趣或懒惰就浇灭了它。
    这也是所有东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父母总是会拿自己的一套理论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却忘了新时代的生活早就与旧时代脱节了,他们做出的决定未必就是对孩子有利的。
    无论是考试、就业、爱情,都是这样。
    足够睿智的父母会亲身体验这个时代的一切,然后给出自己的见解,而不太聪明的父母则会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全部毫不保留的灌输给孩子。
    这也导致少部分孩子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牺牲掉了自己原本的梦想和体验。
    而就在所有人因《浅田家》而开始讨论起家庭关系的时候,陈平生已经带着黄蓼开始了新影集的拍摄。
    “嗡!”
    陈平生定制的无人机载着他的飞铭相机飞到了天空之上,而一旁的纪录片摄制组也扛着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我现在要拍摄的是一处垃圾场。”陈平生没有看镜头,只是边说着话边调整着手里的遥控器。
    无人机听话的来回摆动,找寻着最合适的角度。
    这里是塑料与金属垃圾回收场,他们首先拍摄的是成堆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五颜六色的堆积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斑斓的色块。
    从屏幕看去,甚至第一眼都无法看出它们究竟是什么。
    可若是从实地去看,就会发现它们一望无际,其数量让人望而生畏,让人不禁怀疑人类真的有这么多垃圾需要处理吗?
    答案显而易见是没错的。
    每天工厂处理的垃圾要按照吨来计算,而一座城市每天所产生出的塑料垃圾,是十几辆卡车都无法装完的。
    有些事情只有亲眼去观察,才知道它究竟有多么震撼。
    当成吨的垃圾被倾倒在众人眼前,为这斑斓的色彩又添加了一抹黑色后,陈平生按动快门,无人机立刻拍下了一张照片。
    之后他们又在其他位置拍摄了几张照片,作为备选。
    宋清走过来,他提着麦克风,举在陈平生头顶,问道:“接下来要拍摄什么?”
    “接下来要拍摄金属垃圾。”陈平生回答道。
    摄像机同时把无人机回归的画面拍摄了下来。
    “是因为无人机的视角更广,所以才采用这样的方式吗?”宋清继续问,只是他的声音不会出现在画面里。
    “嗯,无人机是前几年诞生的新事物,给很多行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我觉得摄影也可以将其运用起来,然后拍摄一些平时不常见的景象。”
    “那你觉得这会是未来创作的常态吗?”
    “我觉得不一定是常态,无人机提供的视野,需要摄影师的把控,并且也需要进行设计。”陈平生收回无人机接着道:“我觉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利用起这个工具,至于到底要拍摄什么,要看他们的影集和作品思路。”
    “比如用无人机模拟鸟类的视觉,或是用无人机拍摄一些常人无法踏足的地方,都是很好的创作方法。”
    一行人回到车上,继续向前。
    而宋清依然没有停止提问。
    “那你为什么要拍摄垃圾呢?想表达什么?”
    陈平生坐在后排,前面是黄蓼在开车,所以他能够随时回应采访。
    他看了看外面,又看向宋清道:“你不觉得有一种美丽与痛苦并存的感觉吗?”
    “美丽与痛苦并存?”
    “对,虽然这些垃圾是人类赋予地球的伤痛和疤痕,但这些东西本身是具有一定美感的,也许是秩序,也许是宏大;当数量堆积到一定程度,那它本身就具有了艺术感。”
    “当观众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们会从心里对这种美感产生反应,但越美,越危险。”
    宋清懵懂道:“伱是故意展现这种美感的?”
    “当然,这些伤疤越美丽,越壮观,所有人才会越发意识到我们究竟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陈平生第一次如此直白的讨论自己的创作理念,但这和作品有关。
    这部作品的内核是非常浅显的,只需要看几眼就知道摄影师在表达什么。并且其本身也是一种公益题材,因此不需要隐瞒,说出来让大家了解到,也有利于作品的传播。
    事实上,虽然陈平生在拍摄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在面对这茫茫多的垃圾时,还是忍不住惊叹和惶恐。
    这是微小人类在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心底所涌现出大量无力感的惊恐。
    不过科技改变生活,它也将改变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虽然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完成。
    陈平生所做的,也不过是让更多人了解,并给未来留下一些照片纪念。
    当他们抵达金属垃圾处理厂时,时间已经是下午。
    这里紧挨着一片绿色的丛林,放眼望去,有大量青色、棕色、红色的金属碎片静静地躺在路边,等待着处理。
    它们垒成了一座座小山,整体看过去仿佛是一只地龙或一只金属骆驼,正陷入沉睡,等待着唤醒。
    陈平生继续飞无人机,把绿色的植被和金属垃圾框在同一个画面内,并用一条土路隔绝开了两者,形成了一种对比。
    “咔嚓。”
    虽然无法听到快门声,但陈平生看着屏幕上的提示,知道又有一张照片被拍摄完成。
    而就在他飞回无人机的时候,宋清又问道:“这部作品会去哪些国家拍摄?”
    “这部作品会在国内、美国、西班牙、印度、霓虹等国家进行拍摄。”
    “确实有很多国家,都是拍摄垃圾处理场吗?”
    陈平生摇摇头:“并不是,还有很多其他的画面需要拍摄,比如油田,比如矿井。”
    很快,他们就结束了当天的照片拍摄,但纪录片的拍摄却没有结束。
    宋清一直带着摄影师,不断拍摄着陈平生的生活日常和工作日常,黄蓼则避开了拍摄,她不打算在这部纪录片里露脸。
    陈平生也是第一次被镜头这么跟随,上次录综艺的时候,因为镜头隐藏的很好,所以压迫感不是很重。
    而现在正式拍摄纪录片,就显得更拘谨一些。
    但这拘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消减,等他们从魔都拍摄完宝钢的照片后,陈平生已经彻底习惯了摄影机的存在。
    “这张照片看起来真的很有秩序的美感。”
    宋清站在房间里的展板旁,上面都是陈平生调色完洗出来的照片,这是陈平生最近才开始使用的工作方法。
    即把拍摄好的照片调色完成后打印出来,挨个贴在展板上,然后根据肉眼观感来挑选合适的照片制成影集。
    这样能更好的确定风格,也更有利于给出版社参考。毕竟再好的屏幕,和肉眼也有一定的差距。
    但说到底,其实是陈平生现在不缺钱了,可以采用一些看似浪费,实则精益求精的手段,来提高自己作品的观感。
    从零到九十,提升显而易见,可从九十到一百,即便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也未必就能获得肉眼可见的提升。
    但这不代表影集只做到九十就够了,因为陈平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他走到展板旁,摄像机也跟着来到旁边,他伸出手指着那张拍摄于宝钢的照片,说道:“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工业结晶。”
    “任何专业到达一定高度时,它肯定是兼具了美学和实用性的。”
    照片里,雾蒙蒙的天空下,四通八达的罗列着各种管道和烟囱,那些管道纷纷呈现出中心点向外扩散的角度,而那些烟囱则笔直的对着天空,没有丝毫互相遮挡的展现在镜头前。
    整个工厂看起来泾渭分明,极具秩序感。
    而它的下一张,则是一张魔都的城中村。
    这是陈平生去魔都专程拍摄的一张照片,就因为全国各地,可能都没有如此魔幻、壮观和整齐的场景。
    在无人机高度向下俯瞰,高楼林立的市区里,随处可见低矮的房檐和老旧的建筑。它们星罗棋布,密密麻麻,仿佛是城市皮肤上的疤痕,无法去除。
    城中村,很多城市都有。
    但在魔都,看起来却格外的令人沉思,因为这是在市中心却租金格外低廉的地方,也是无数外乡人来到这座城市唯一的落脚点。
    在这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贫富差距,人生差距,所谓罗马就在眼前,可是你一生都没办法到达。
    这很讽刺,可这就是魔幻现实,
    如果说垃圾、矿山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是人类还不够文明的表现。
    那城中村是否可以说是人类对于高级大都市的一种‘破坏’呢?
    这个问题不易深究,但很值得思考,所以陈平生才会将其放在展板上。
    或许它最后并不会被选入影集,但陈平生会永远留着它,也许以后出了精选集后,他才会考虑将其放入其中。
    除了这些魔都的照片,还有一些拍摄于其他地方照片。
    比如天津的矿场,大片黑色的煤炭如一道道山峦覆盖住了整片大地,肃穆而又恐怖。当人们走在其间时只会被高耸的体积遮住眼睛,可当有了无人机,看清了一切后,他们才发现人类到底已经进步到了怎样的阶段。
    “国内的拍摄已经结束了吧?”讨论完照片,宋清和陈平生坐在椅子上,接着采访。
    “嗯,国内的拍摄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去霓虹,拍摄一下被污染的水源。”陈平生看着杯子里清澈的开水,好像有那么一瞬间,它变成了如宝石般的蓝色。
    “现在国内外都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你觉得霓虹会停止排放吗?”
    “不会。”陈平生耸耸肩:“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最省钱的方式,那么就不会让它停下来,因为更换方式所费的费用,他们谁都不愿承担。就像一个人走习惯了捷径,自然走不得大道。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那你拍摄海面,是为了施加某种压力吗?”宋清的问题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我施加不了任何压力,他们皮糙肉厚的,挨骂已经是常态了,所以即便我拍摄的作品在国际上有所反响,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但这不是我不做的理由,我需要记录下人类对于地球的破坏和污染,霓虹只是其中之一。我只是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并给所有人一个警醒,至于是否能达到某种效果,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问心无愧,对吗?”
    “也许吧,毕竟我作为一名摄影师,在国际上能够发出一些声音,自然要告诉大家真相。”陈平生说到这里突然陷入沉思。
    “怎么了?”
    “我好像知道这部作品应该叫什么了。”
    “所以在拍摄前,你还不知道作品的名字?”宋清有些惊讶,他还以为陈平生已经把整部作品都想好了。
    看来再厉害的人,也有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我是个起名废,所以一直都想的很慢。”陈平生笑笑回答道。
    “那这部作品,打算叫什么呢?”
    陈平生放下水杯:“就叫《新地球之貌》吧。”
    “我还以为和真相有关。”
    “哈哈,这部作品可不是真相,但它是对目前地球真相的一种反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