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155章 华夏青年报的专访(月票加更)

第155章 华夏青年报的专访(月票加更)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155章 华夏青年报的专访(月票加更)
    陈平生自然是抢不到票的。
    类似于五月天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都是一票难求,除了预售时可以凭运气和网速抢到外,就只能通过黄牛手中去购买。
    但他还有廖华,这位娱乐圈的百宝囊。
    只是在微信上和他说了一下,不到二十分钟,他就帮陈平生找到了一位手里有票的黄牛并以5折买下了一张票。
    当然,这个五折是指票贩子手里的高价打折,对比起原来的票价仍然是贵的。
    而且仅限一张打折,想买多的票就要掏更多的钱。
    不过陈平生本来也没打算买两张,所以就痛快同意了价钱。
    把这件事情处理后的隔天,他终于收到了来自于华夏青年报记者的电话。
    “是陈平生,陈先生吗?”是一位略显温柔的年轻女声,听起来有种深夜电台主持人的感觉。
    “我是。”正在健身的陈平生放下手中的杠铃回答道。
    “我们是华夏青年报的记者,不知道张院长通知你我们想要采访的事情了吗?”女人询问道。
    “张院长已经和我说过了,没问题,什么时候呢?”陈平生用毛巾擦擦汗。
    “既然你愿意就太好了,这样,明后两天都可以。然后场地你来定,我们会按时赶到现场。”女人简单说了一下安排。
    “没问题,我是不是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啊?”陈平生忽然想到嘈杂的环境会不会影响收音设备。
    “对,要尽量保持安静,我们采访过程需要录音。”
    “行,没问题。”陈平生一口答应下来。
    “好的,我稍后加一下伱微信,我们线上联系。”女人挂断了电话。
    陈平生想了一下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进行采访,西郊制片厂?算了,人太多。自己家里?感觉不是很正式,而且一下子让几位陌生人进家门也不是他的性格。
    “该去哪找个地方呢?”陈平生想了想,忽然回忆起了当初魏瑟雅回来后和菲琳几个人一起吃饭的地方。
    忆乡川菜馆,那里有几个非常私密的包间,隔音效果很好,至少他们那天根本没听到外面的任何声音。
    并且采访完,他也可以请各位记者吃个饭。
    毕竟人家大老远从首都赶来,礼尚往来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
    第二天傍晚时分,川菜馆外,三个来自于华夏青年报的记者从车上下来。
    为首的是一位穿着亮橙色羽绒服的女人,她身材不高,但眉眼间的自信却与身高相反。脸上画着淡妆,不说话,嘴角似乎也带着浅浅的笑意。头发留到耳边,整个人显得非常干练。
    而在她身后跟着一男一女,长相都比较年轻,似乎是实习生。
    “倩姐,没想到他把采访地点定在饭店,那我们采访完他是不是要请我们吃饭啊。”看着招牌,男生第一个先开口,他第一次来到外地采访,还有着十足的新鲜感。
    “李超,你就想着吃饭。”同行的姑娘埋怨了一句,然后对着杜倩道:“倩姐,这地方的隔音会不会很差啊。”
    杜倩撩了撩头发,语气简洁:“我们进去就知道。”
    说完,带着二人走上台阶,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进入了一间包房中。
    而当进入的那一刻,外面餐桌上所有的杂音全都被墙体挡住,仿佛来到了一片真空般的环境。
    陈平生早已经等候在其中。
    “你好。”他对着三个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关上了门。
    “这里还可以吗?虽然是个餐馆,但隔音效果还不错。”陈平生询问眼前这位短发女人,和他想的一样,是一位充满知性气质的人。
    “挺好的,杜倩,华夏青年报记者,感谢你这次接受我们的采访。”杜倩伸手和陈平生握了握,然后又向他介绍了自己身后的两位年轻人。
    “李超、张元元。”
    陈平生和他们打完招呼后,他们立刻忙碌起来,把收音设备从包里拿出来准备好。杜倩也拿出了本子和笔,似乎随时准备记录一些灵感。
    陈平生坐在位置上看着他们,等待了一会,杜倩咳嗽一声,转头看向陈平生。
    “不用紧张,其实这次采访,主要是得知了你在格赛上获得了年度最佳影集的奖项,想和你聊聊关于摄影作品关于创作的一些话题。”
    她微笑起来,本就自然弯起的嘴角更显亲切。
    “没问题,聊什么都可以。”陈平生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杜倩翘起腿,把本子放在自己的腿上,然后正式开始了本次的采访。
    但第一个话题没有直入主题,而是询问起了另一件事。
    “其实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你,但我发现你好像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方便告诉我是为什么吗?”杜倩的手放在下巴前,随着言语时不时做出一些手势。
    陈平生听到这个问题沉思了片刻道:“可能是因为我觉得比较显眼吧。”
    “显眼?这似乎是一个不太褒义的词汇,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觉得接受采访就会显眼呢?”杜倩眯起眼睛。
    “我平时的工作就是拍摄镜头外面的人。”陈平生解释道:“所以我一直都很享受于自己在镜头后面,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而且我觉得如果摄影师过于出名,对于拍摄来说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情。”
    “具体呢?”杜倩追问道。
    “比如街拍,我真的不想一出门拍摄,别人忽然看到我,然后说这是谁谁谁,什么身份。这回破坏我的节奏,让我的拍摄付之东流。”
    陈平生说完看到杜倩点头沉默。
    随后她说道:“所以我可以理解其实你更希望大家忽略你的身份,甚至你的整个人,可以在你的镜头前自在的做自己?”
    “没错,可以这么理解。”陈平生肯定道。
    “好的,理解了。我觉得似乎很多艺术家都有相同的共性,他们不喜欢被镜头注视,甚至有些孤僻,但却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其他人的重视,你觉得对吗?”
    “当然,作品是作品,我是我。对于我来说,与其让人对自身感兴趣,不如让他们对作品感兴趣。”陈平生微笑道。
    “可是年轻人难道不渴望赞美吗?”杜倩疑惑道。
    “但也有很多年轻人是社恐。”陈平生打趣道:“我虽然不是社恐,但我也不是社交达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杜倩在本子上记录了一下自己的灵感,然后终于直入正题。
    “所以,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创作《鸦》这部作品?”
    非常大众的问题,也是最好的切入点。
    陈平生沉吟片刻道:“是灵感驱使我拍摄的。”
    “灵感?不是经历或其他什么触动吗?”杜倩问道。
    “可能唯一的触动就是对于老家的回忆吧,在很小时候,我经常会跟随着父母前往松原拜访亲戚,是我的太姥姥。所以我对此一直有些微弱的记忆。后来又得知了在松原的山上还有一间祖屋后,我就很好奇那里的风景与人文。因此在萌发灵感后我回到了松原,拍摄了《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鸦》这部作品里,表达了一种关于颓废的美感,其中还包含着对于人类痕迹的思考。这是格赛给予这部作品奖项的主要原因,但你为什么要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呢?”杜倩开始逐渐深入这部作品。
    “鸦本身就是不吉利的,在全世界的语境中,它都是不详、颓废的象征。这算是一种刻板印象吧,就因为它漆黑的羽毛。所以我在拍摄时就想,如果用乌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一切会是什么样子?人类是否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一种不详的象征呢?”
    “人类对于动物来说意味着不详,确实是这样,所以动物保护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是的,国家这几年大力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非常具有成效,我也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
    杜倩边记录边问道:“《鸦》这部作品里,还有许多关于老东北工业的画面,那些烟囱、飞机、码头。在照片里显得非常单调和孤寂,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场景呢?”
    陈平生解释道:“不应该说采用,而是恰逢,我是个摄影师,其实对于整个作品乃至整个世界我都是非常被动的。我无法决定自己一定要选择什么画面,只能说当恰好的画面出现时,我就必须按下快门。
    东北经历过很多事情,那些阵痛或者说伤疤也一直存在于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的心中。但东北这么多年在国家的政策下,已经逐渐走向好转了。所以在作品的后期,你能看到逐渐高昂的影调,还有一些年轻人出现在画面中,我觉得那都是希望。”
    “明白了,那像你这样的年纪就获得了如此高的奖项,你觉得这能给到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像你这样有抱负的人什么启示呢?”
    聊着聊着,时间飞快的度过。
    杜倩与陈平生一直从下午五点,聊到晚上七点半。
    整整两个半小时,采访才走向尾声。
    快进群,群里都是大佬
    (本章完)